家長強迫孩子替自己實現願望,“聽話”的孩子,後果這麼嚴重
沒有人喜歡被迫去做事情,或者被迫接受他人的意見,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希望別人在提出要求之前,徵求一下自己的意見,可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從不聽孩子的意見。
總是説:“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聽大人的話沒錯”、“聽媽媽的,媽媽就是走了很多彎路,媽媽不希望你重複媽媽的錯誤”、“媽媽當時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沒有機會上大學,你要好好考個好大學,圓了媽媽的夢”……於是這些家長們就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所以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孩子,被迫變成“十項全能選手”彈鋼琴,拉丁舞、踢足球、唱歌、滑冰、參加智力競賽……凡是好的東西樣樣都不缺,表面上孩子看起來像個超人,心裏卻對父母的強迫充滿了怨恨,家長往往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實現。
但是由於大多數家長,在生活中並不是理想的成功者,當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要求時,便出現一個問題:家長能做到言傳,還不能做到身教。在孩子看來父母只是空頭理論家,而不是真正的實幹家 ,家長這些表裏不一的狀態,根本無法逃過孩子的眼睛,於是家長只能通過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孩子可能迫於父母的威嚴,不敢直説,只會在暗暗地忍受,最後反抗。
但有很多家長很自大,認為自己的經驗很豐富,認為自己“吃的鹽比孩子吃的米還多”,將成人的經驗強加給孩子,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很多東西根本就不懂,也不需要懂,家長沒有耐心教孩子,這是強行安排。
欣欣的母親很希望欣欣長大了當醫生,從欣欣上小學起,媽媽就按照自己的意願有計劃地塑造女兒:讓女兒學書法,培養他耐心細緻的習慣;讓女兒學畫,通過素描熟悉人體解剖;讓女兒學英語,因為英語是考醫科大學的主課,女兒的課餘時間被排得滿滿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做醫生而打算。
欣欣也是個很聽話很努力的孩子,總是認真的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媽媽很高興,但同時又不斷地給女兒“加碼”,而欣欣的父親極力反對,父親認為女兒拼命學習只是為了母親“望女成才”的意願,這樣絕不可能引起孩子真正的學習興趣,如果對她這樣的要求有增無減,孩子的“潛在反抗”遲早會爆發出來。
週末,有一個朋友來看欣欣的媽媽,看見欣欣在寫毛筆字,就稱讚起來,媽媽卻説:“她學什麼都特別慢,今年參加書法比賽才得了第3名,期末考試數學她在全班排第3名,太讓我失望了。”欣欣終於忍不住了,大聲地對媽媽説:“媽媽,你怎麼不説,我這第3名的分數是98分,我根本不喜歡書法,你卻要我不停地寫,我喜歡跳舞,你卻不准我讓我學跳舞,以後我什麼都不學了,免得你説我傻。”
朋友走後,媽媽對欣欣解釋了,自己對女兒嚴格要求的目的,欣欣説:“媽媽我並不想當醫生,醫生要膽大細心,可我膽子大不起來,更何況醫生總是給人打針吃藥,我對當醫生根本不感興趣,我的理想是當老師。”
聽了欣欣的話,媽媽感慨萬分,從此這位母親不再按照自己意願,強迫孩子學這學那了,而是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時間。欣欣放鬆一段時間後,學習更加努力刻苦了,用欣欣的話説:“現在是為了自己學習,以前是為了媽媽學習,不一樣。”
家長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現在許多家長已經明白,給孩子強加意願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可是家長怎麼做,才能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呢?
期望合理的傳達給孩子
期望的歸宿,應該是看到孩子能否承擔起父母的希望,父母的期望,只有化為孩子自己的願望和興趣,才是合理有效的。其實孩子們都有自己的願望,做家長的應該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要採取合理的方法,將期望的目的傾注到孩子的思想中,而不是強加,強行的施加給孩子。
不可濫用家長的權威
作為家長絕不可以濫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孩子做他所不願意做的事情,哪怕是好事,即使父母的要求是正確的,也要耐心的開導,決不能一意孤行,用強迫蠻幹的手段逼迫孩子就範。
家長的願望自己去努力
如果家長希望自己成為人中豪傑,那麼就從自己做起吧,千萬不要年紀輕輕就放棄自己的努力。家長以身作則,將自己的願望付諸行動,繼續努力,在每天的生活中做出積極上進的表率,那麼孩子自然會模仿家長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家長一起進步。
信任孩子良好的願望
如果父母信任孩子自己有良好的願望,就應該多給予孩子鼓勵支持,愛護,幫助孩子挖掘內在的靈性和才智,雖然孩子不一定能鶴立雞羣,但穩定的心智和自然積累的自信,並可幫他實現最終的願望。
合理引導不插手
無為而治,就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加以引導,不要強制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和做不了的事情,家長不要給孩子制定一個方向讓他們去,而是在旁邊指點,因為家長不可能帶孩子去發展。
強制或者包辦孩子的發展,這樣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有礙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改變過去錯誤的做法,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