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當媽的最喜歡研究寶寶了,除了好奇心爆棚,也常常變得神經兮兮,看見寶寶有些不同於我們常見的表現可能就緊張起來。
這不昨天我們媽媽羣裏的寶媽小白因為已經連續幾次看到寶寶夜裏突然驚醒就有些擔心,連忙給我發了好幾個問號:
“醫生,寶寶為什麼睡覺睡得好好的,會突然伸着兩隻胳膊不停動,眼睛突然間睜得老大,好像很驚訝似的,然後大哭起來。已經好幾次了,這個正常嗎?還是孩子缺鈣痙攣了?”
這種情況和缺鈣沒有半毛錢關係,人家叫“驚跳反射”,是剛出生的小寶寶一系列奇怪又可愛的原始神經反射行為的一種。
原始反射是寶寶的大腦為了適應身體所受到的刺激而產生的一種本能自我保護機制,它們大部分會隨着寶寶慢慢長大、腦部神經發育逐漸成熟而逐漸的消失。
如果寶寶沒有出現常見的原始反射,或者原始反射一直沒消失,可能會預示着寶寶的身體健康存在問題。所以,今天要帶爸爸媽媽們來認識下那些常見的原始反射。
一、驚跳反射(擁抱反射)
寶寶對於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都比較敏感,一點點聲音/動作都有可能引起寶寶的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的表現有:把自己的身體蜷縮起來、雙手張開後然後又縮回、把手臂舉到頭頂、突然顫動身體等等。
驚跳反射很容易觀察到,通常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會消失。另外,儘管驚跳反射是寶寶的正常表現,但是如果遇上驚跳反射特別厲害、會把自己弄醒的寶寶,推薦使用襁褓把孩子包起來。
二、覓食反射
當我們輕輕地用手指觸摸寶寶的口角或上下唇,他會將頭轉向被撫摸的一側,自動張開嘴,靠近你的手指頭開始吸吮。
若媽媽將寶寶抱在懷中,寶寶會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這是他們尋找食物的本能。當寶寶飢餓時,尋乳反射會相當明顯。
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學習、認知到肚子餓時,若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因此尋乳反射也將慢慢消失。
三、吸吮反射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為了出生後可以順利吸到母乳,在媽媽肚子裏就開始練習吮吸了,手就是他們最方便的練習對象。出生後,如果媽媽將乳頭、手指或奶嘴放到寶寶口中,他就會自動開始吸吮。而孃胎自帶的吃手技能也會常常出現。
吸吮雖然是寶寶自帶技能,但仍會有些寶寶剛出生時掌握得不是很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來熟練。3-4個月後,吸吮反射會逐漸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
四、握持反射
當你撫弄嬰兒手掌的時候,他會迅速緊握你的手指。觸到腳的時候,小腳趾也會有趣地蜷在一起。這些都是寶寶對刺激做出的反應。越是受刺激,他會握得更緊。
當寶寶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時,這種力量會被有意識的自主抓握取代,有時也會持續到5~6個月大。這期間千萬不要去硬掰新生寶寶的手指哦。新爸媽可以多揉揉寶寶的手心,刺激寶寶產生一定的張手反應,幫助寶寶發育。
五、踏步反射
扶着寶寶的腋下,使寶寶處於直立狀態,並讓他的腳接觸地板、身體輕微前傾,寶寶就會有雙腳左右交互行走的動作,就好像走路一般,這一連串的反應即為踏步反射。當然,這並不是小傢伙真的會走了,在寶寶兩個多月時會逐漸消失,等到約1歲時才會真正走路呢!
六、強直性頸部反射
指的是寶寶平躺着的時候,他的頭會轉向一側,然後會把同一側的手臂和腿伸直,另一側的手臂和腿就會曲起來,像是擊劍動作一樣。
強直性頸部反射能夠有效避免新生寶寶從仰卧的姿勢變成俯卧,並且反映寶寶初期的手眼協調。通常會持續到寶寶4到6個月大左右消失。
關於常見的幾種新生兒反射的介紹就到這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