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央視網消息: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

  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着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央視網微視頻工作室作品《新時代》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可視化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不懈努力與輝煌成就。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向我們的習主席致敬

  網友“遍體鱗傷才叫漂亮”:厲害了我的國

  網友“永遠快樂”:祖國強大!

  網友“深圳用户50xxxx019”:習主席全國人民都擁護着你,有你這樣主席,我們人民感到很幸福。努力加油幹

  網友“清遠用户66xxxx658”:中國越來越強大,人民安居樂業!

  網友“一米陽光”:向偉大的習主席致敬!!!

  網友“鄭士強”:中國萬歲

  網友“勿忘國恥v”:向主席致敬!

  網友“東莞用户66xxxx658”:感到驕傲。

  網友“靈魂深處冇沵”:厲害了我的國


  [提要]他是紅三軍團政委,卻沒有任何授銜,兩度任軍委副主席,最後還成了新中國第四任國家主席。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楊尚昆(1907年——1998年),是四川省潼南縣人,此地今屬重慶。1925年,楊尚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算是中共的老黨員了。

  轉入共產黨的這一年,尚不滿20歲的楊尚昆,獲得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前往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王明 、張聞天、鄧小平和蔣經國都是從這所大學走出來的。

  1931年回國之後,楊尚昆主要做宣傳工作,先後擔任過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乃至一度出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1933年,楊尚昆到了瑞金,擔任中共中央局黨校副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這時楊尚昆才剛剛26歲,可見中央對他的器重。

  1934年1月,楊尚昆接任紅三軍團的政治委員,紅三軍團的軍團長是彭德懷,作為當時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10月,隨中央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遵義會議上,楊尚昆堅決擁護毛主席的正確主張,始終站在主席一邊。之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三軍,楊尚昆繼續擔任政治委員。不久,調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隨毛主席的右路軍行動。

  在緊急關頭,堅決同張國燾分裂主義作鬥爭,配合葉劍英採取行動,使毛澤東等領導人和中央紅軍部分部隊得以脱離險境。

  抗日戰爭時期,楊尚昆出任中央北方局副書記,按照中央指示,積極協助劉少奇創建華北敵後據地。1938年,劉少奇調走後,楊尚昆接任北方局書記,領導華北抗日根據地開展對敵鬥爭。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1945年,楊尚昆作為黨代表出席了黨的七大,會後他擔任了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負責中央軍委總部的日常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楊尚昆一度兼任中央警衞司令員,組織中央機關撤離延安。可見,關鍵時刻,中央有急難險重的任務,總能想到楊尚昆。

  在籌建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過程中,楊尚昆殫精竭慮,盡心盡力,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建國後,楊尚昆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都是黨政要職。

  在中共八大上,楊尚昆被選為中央委員,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文革”十年中,楊尚昆受到了錯誤批判,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為楊尚昆徹底平反,恢復了名譽。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臨危受命,楊尚昆不計個人得失,出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副省長,堅決貫徹實事求是的路線方針,解決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

  1980年9月,楊尚昆被補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進入副國級領導人序列。1982年9月,他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協助鄧小平同志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在任期間,積極改革軍隊管理體制,合併大軍區,組建集團軍,創辦國防大學,加強海空軍、戰略導彈部隊的力量。

  在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楊尚昆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第二次出任軍委副主席一職。而在此之前,1988年4月,在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上,楊尚昆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按照官方評價,楊尚昆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

  1988年4月,楊尚昆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曾這樣評價毛主席:這個人非常多疑。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毛主席這個人非常多疑,後來張聞天在莫斯科當大使時,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點懷疑。因為那個時候當(蘇聯)大使的就有張聞天和王稼祥,而在王稼祥當大使時同張聞天當大使時比較,蘇聯政治局對張就比較王要重視,規格要高。你們(指劉英和張聞天)回來時候蘇共政治局委員請你們吃了飯,送了東西。(劉英插話:莫洛托夫講他是傑出的外交家。)

  當然洛甫同志都如實報告了,他並沒有隱瞞這個。這就又聯繫到你張聞天是蘇聯培養出來的,王稼祥也是蘇聯培養出來的,為什麼對你就比對王稼祥要好?所以為什麼高崗的事情也把張聞天扯進去了。你(指劉英)大概不知道吧。(劉英答:知道。不是也檢討了嗎。因為那時他去看他了。)我看這裏有個我們不知道的內部毛主席的想法問題。其實張聞天他去看高崗有什麼關係呢。(劉英插話:就是。他同高崗在東北一起工作,從國外回來自然去看他,當時還不知道他出了問題呢。)

  因為有個説法,説高崗那個時候集中力量反對少奇,反對總理,也可能這個是毛主席的意思,因為毛主席後來看到形勢不對,他就反對。反正他對少奇同志既覺得他是黨內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對他又覺得有些事情沒有經過他(劉英插話:意思就是把他架空了),這是對他有意見的。後來這個問題慢慢就搞得複雜了。那時召開的財經會議實際上是高崗發難反對總理;同時召開的組織工作會議是饒漱石發難反對少奇。這兩個會議實際上都是高崗在裏頭搞的。高崗不是提出中國的列寧問題解決了,斯大林問題沒有解決。所以要當斯大林。毛主席那時都知道他這些活動。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所以毛主席不就試着瞧嘛,就試試他那個“中央輪流當主席”大家贊成不贊成。高崗事件已經要發生了,這時毛主席要到杭州去,走之前在懷仁堂開了個會,就提出“輪流做莊”問題,結果沒有人贊成,都不贊成這個東西。所以開完會之後毛主席就上車了,是我陪他到杭州去的。

  那個會開完以後,高崗就找到陳雲,説你為什麼反對“輪流做莊”?你應該贊成呵。陳雲就説,這個不行嘛!你看哪一個夠呵?高崗就説,你一個,我一個。陳雲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就報告了主席。所以這時主席就非常注意這個,這你是奪他的權麼!高崗對小平也講了。小平那時就説,咳!都掛了像的嘛!你在這些像裏頭找麼,其他人都不夠資格。那時不是有幾大書記麼,毛劉周朱,你看只有在這裏頭找麼。所以以後高崗就不敢找小平了。小平就報告了周總理,周總理就跟毛主席説了。所以毛主席看中了小平同志政治上厲害。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在延安這一段或者説在延安後期毛對洛甫看法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他也沒有注意到他在遵義會議是擁護他的路線主張的。我覺得他對洛甫有成見。比如洛甫為什麼到晉西北去考查?那就是毛主席説了很多挖苦的話,什麼“言必稱希臘”,中國的實際一點不懂,沒有調查研究,等等。實際上是指的洛甫,我們都聽得出來。

  廬山會議

  聞天當大使從蘇聯回來以後他同毛主席講話就不投機了,他很少去,毛主席也不大見他。廬山會議時我知道聞天同志想同毛主席單獨談一次,但毛主席拒絕了。廬山會議是突然一下子變了的。會議本來是要反“左”,就是反那個時候的“左”傾。按照少奇的話,就是叫做“成績説夠,缺點説透。”所以上山的時候大家都是從反“左”這一方面考慮的。不是寫了個“紀要”麼,那時喬木還沒有去,由我牽頭找了幾個書記先寫了一段。彭德懷的這個信一去,主席並沒有馬上表態。那時很多組都擁護彭德懷這個意見。華東組表示贊成彭德懷的意見,還有西南組也都覺得彭德懷講得有道理。陳伯達這個傢伙不是個好東西,他就講“唯我彭大將軍”,就是説只有彭德懷敢講這個話。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這個信當時並沒有印發,但是毛主席找了幾個大區的書記都去看了。毛主席一聽這個會上方向變了,變得好像是對着他了,他着急了。所以就決定發,就把這個信印發了。彭德懷後來不是講麼,我是寫給你的信,你為什麼要發?發了以後就在我們住的那個招待所後頭一個飯廳裏開了個會,這個會上毛主席就攤牌了,説你們説彭德懷這個主張對,那你們就把王明請回來,我去打游擊去。發脾氣了。彭德懷那時也太硬了,就站起來説,你不要煽動!這時毛主席臉色就很難看了。這樣會議一下子就轉過來了。

  後來突然一下又來了一個軍事俱樂部。這事當初壞就壞在羅瑞卿上,李鋭、田家英還有吳冷西幾個在一起從一個什麼地方走出來,本來沒有事,卻碰上了羅瑞卿,他們就有些緊張,趕緊拐了個彎,其實何必那麼緊張呢。羅瑞卿這個人是搞保衞工作的,警惕性高得很,馬上就去報告了毛主席,這就成了軍事俱樂部。至於張聞天、彭德懷他們和聶老總住的是一個大院子,靠得很近,吃飯好像還在一個食堂。當然彭德懷要寫信給毛主席這個意思張聞天是知道的,張聞天在華東組講話他也同彭德懷説過,彭德懷是支持他的。可是你想想看幾個政治局委員為什麼不可以交換意見?你過去不是也説過可以交換,而且彼此要做工作麼。如果政治局委員都統統不敢講話,那怎麼能行呢?

  我那時不是在辦公廳麼,從毛主席那次講話以後,那些小組的發言都統統提出要求收回。聞天那個發言記錄還是我給他送去的。後來聞天自己打個電話給我,他因為看到形勢不對,要求把它收回。我説這個問題我決定不了,你是政治局委員(筆者按:八大後張聞天已是候補政治局委員),我問問少奇同志吧。

  少奇説,就把它收回吧,算了,不要印了。少奇同志那個時候實際上有一套比較正確的思想,以後就不敢講了。少奇同志也是怕這個事情。他去找喬木講過,他要喬木去跟主席講。喬木説這個我無論如何不能代替你,你要講,你去講,我不能講。後來寫決議的時候我們幾個人商量,説無論如何不能寫成個“反黨集團”呵,你喬木也是在呵。後來喬木説是毛主席要他寫“反黨集團”,特別是有個“軍事俱樂部”問題出來後,這個就非“反黨集團”不行了。所以喬木也是非常違心地寫那個東西。事實上喬木基本是同意彭德懷意見的。

  廬山會議以後聞天在科學院寫的很多東西,都是經過我轉毛主席的,毛主席根本連理都不理。那時候我不是有時也跑到你們(指劉英和張聞天)那裏去看一看麼,去了我還要跟他報告,不然將來又説我是如何如何。毛主席問,他怎麼樣?我説情緒還好,他在做研究工作。他那時不是經常跑國際書店買書麼。他那時確實是坐下來搞研究。從那以後他就是一落千丈,這個中間實際就牽扯着一個高崗、一個彭德懷這些案子,毛覺得張聞天在後頭都起一定作用。反正我看他對這個事情是深信不疑。

  1985年9月30日,許世友病情進行性加重。整天昏睡不醒,大小便失禁,兩下肢有不少出血淤斑。醫療小組再一次下了“病危通知書”。許世友的嘴含糊不清地吐出了幾個音節,楊尚昆聽懂了,在旁的同志也聽懂了。許世友説:“我完蛋了!”

  1985年春節前夕,許世友感到腹部時時脹痛,他總是咬着牙忍着,沒有當回事兒。不僅如此,他還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家人知道,以免大家認為他“身體不行”。

  3月的一天,許世友到上海華東醫院去作例行體檢時被查出肝癌。301醫院政治委員、許世友的老部下劉軒庭建議他轉到北京治療。

  “為什麼不去呢,北京的條件好呀!”

  “北京的路太窄。”許世友説。

  “北京有長安街,路很寬啊。”

  “人多啊……我吵架吵不過他們。”

  許世友所説的“他們”到底指誰,劉軒庭不好問穿。但許世友自己心裏清楚,只是一時沒有點破。

  任憑在寧的老領導、老戰友、老部下們怎麼勸説,許世友就是不願意作進一步的檢查治療。他固執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號,一步也不肯離開。

  1985年9月初,南京軍區總醫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特別醫療小組進駐中山陵8號,對許世友實施系統性的監護治療。然而,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肝癌所造成的巨大疼痛,殘酷地折磨着許世友。一直陪在病榻前的他的一個兒媳婦説:“他疼起來,從來不叫疼。有一次疼得厲害,説要打針,還沒來得及打,又説不打了。自己咬着牙堅持,一聲不哼,從發病到去世,我沒有聽到他哼過。他疼的時候,不讓別人在他身邊,房間裏一個人都不能有,他內心不願意別人看到他疼痛的那副樣子。”

  一天午飯後,許世友要上衞生間,他要自己去。可是十多分鐘過去仍不見他出來。護士有些不放心,便走過去看看。推開門一看,她一下驚呆了:許世友司令員正用頭使勁地往衞生間牆壁上撞!

  大家心情非常沉重。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醫療小組和工作人員中,對此有些不同的解釋。有的同志認為,許司令頭痛難忍,用撞擊來發泄和減輕一些痛苦;有的説,許司令神志不太清楚,控制不住自己,出現短暫性意識障礙。

  無論是誰,此時都不願把許世友這一反常的舉動與“自殺”這兩個刺眼的字聯繫在一起。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然而,沒過幾天,又發生一件令大家震驚的事:那天,趁旁邊暫沒人時,許世友用毛巾勒在脖子上,兩隻手用勁地死死拉緊,臉部腫脹,呈現出令人恐怖的豬肝色。幸虧護士迅速趕到,才把許世友從死神手裏拉了回來。 最後一次“活動”

  許世友一生愛“動”。自醫療小組住進中山陵8號後,軍區醫院老院長高復運同志,每天上樓都向許世友説“首長,要注意靜養,最好卧牀休息”之類的話,許世友依然活動,每天堅持散步。辦公桌上的枱曆,天天都會留下他的記錄:3000米、3500米……可是,到了後來,由於病情的不斷惡化,早上起牀時,許世友自己就爬不起來了,他的腿水腫得連行走都很困難。即使如此,他還是躺不住。他叫來軍區派駐的保衞處陶處長,提出要乘車出去兜風。他的理由很充分:坐在吉普車上,車顛人也顛,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活動。他感到舒服,對配合治療也有好處。

  有一天,許世友出現了煩躁不安的情緒,嘴裏吃力地咕嚕着。值班護士湊上去聽了好半天,才聽明白:他要“活動、活動”。

  本來許世友就是屬於高度危重病人,必須絕對卧牀休息,以免引起肝破裂大出血或呼吸衰竭;另外,他已卧牀不起個把月了,完全喪失了行動能力;其次,由於嚴重腹水和全身性水腫,體重超過200斤,誰能抬得動他去“活動、活動”?!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和親屬們,都感到一籌莫展。

  許世友想“活動”一下,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一次要求,不滿足他,誰都有些於心不忍;特別是依許世友固執的性格,你不讓他“活動”,他偏要想法“活動”,這難免會引出更大的麻煩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絞盡腦汁在想兩全其美的辦法。最後,有人提議,把他搬到沙發上坐坐,讓人推動沙發,在病房裏“走”一圈,“兜兜風”。這個建議得到了同志們的一致贊同。

  很快,叫來了七八個強壯青年,使出吃奶的力氣,把許世友從牀上“搬”到沙發上,開始了許世友一生最後的一次“活動”。“活動”夠了,許世友就睡着了。這次睡得特別安靜。 “我完蛋了”

  1985年9月30日,許世友病情進行性加重。整天昏睡不醒,大小便失禁,兩下肢有不少出血淤斑。醫療小組再一次下了“病危通知書”。

  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親自到南京看望許世友。工作人員在許世友的耳邊大聲告訴他:“軍委楊尚昆副主席來看望你啦!是從北京來的!是代表鄧小平主席來的!”許世友依舊緊閉着雙眼,沒有任何反應。叫了幾遍之後,他的喉嚨裏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響。

  許世友的嘴含糊不清地吐出了幾個音節,楊尚昆聽懂了,在旁的同志也聽懂了。許世友説:“我完蛋了!”

  大家心裏不由得緊縮了一下。從不言死,從不怕死,也從不相信自己會死的許世友,現在終於明白自己“完蛋”了。這更增加了楊尚昆等在旁同志們的悲傷。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開國上將許世友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在南京軍區總醫院永遠閉上了眼睛。這一年,許世友80歲。

  (2017-10-16)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導語:此前,特朗普政府一度要退出《巴黎協定》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擔憂,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個全面性的協議,《巴黎協定》體現着人類對氣候變化的日益重視。現在,來自NASA 的科學家們將用一系列的衞星觀測數據來告訴人們全球變暖的事實和發展,而這些新的發現也來源於這樣一顆神奇的衞星。

  由於NASA的衞星對大氣中温室氣體——二氧化碳進行了空前詳細的測繪,科學家們現在能夠更深入的瞭解到植物如何生長,土地和海洋如何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等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如何應對全球變暖這一關係到全人類的問題。

  比如説,新的研究表明,在2015 - 2016年的厄爾尼諾期間,橫跨熱帶地區三大洲的乾旱、升温和火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歷史閥值。植物必須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才能得以生長。

  但在這次厄爾尼諾現象中,由於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降雨量過小且温度遠遠高於正常氣温,樹木無法吸收足量的二氧化碳;而有的樹木則會死亡,這種高温少雨的天氣使它們分解得更快,從而釋放出它們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這些最新觀測到的變化可能為科學家們創造出的一種能夠反映全球變暖進程的全新反饋系統提供極為重要的線索。

  圖|NASA正在使用如超級計算機建模等新型監測工具來模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形成,以研究如果陸地和海洋只能吸收一半碳排放量會如何。

  這個發現位於今天新發現的五項研究之列,但這僅僅是2014年NASA衞星發現的第一批成果。這個衞星叫做軌道碳觀測站-2號,是專門被設計出來監測地球的大氣狀況的。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圖|2014年發射的“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不斷增加,而由於二氧化碳是一種具有保温功能的温室氣體,地球因此正在升温。如今,化工燃料的大量燃燒排放出了大量的温室氣體,但其中大約25%的排放物被海洋所吸收,另外25%被植物吸收。這篇文章是探索碳排放處理和應用的開始,如果放任現在這種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情況,地球將繼續升温。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兩個項目的副主任和其他部分項目的負責人Annmarie Eldering説:“這一百年以來發生的諸多不可思議的變化和我們對這個世界日益深入的瞭解,都極大的幫助我們預測地球未來的發展。”

  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每天會環繞地球14次,聚焦探測10萬次,這些觀測覆蓋了之前未曾觀察過的地區,如海洋、中亞和亞馬遜雨林等區域。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將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繪製成了一張圖,以觀察並研究二氧化碳氣體如何被排放和吸收,以及其如何在大氣中彌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圖|這張繪製圖展示了二氧化碳濃度在北半球的季節性變化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這張圖紙展示了冬季北半球(面積覆蓋了大多數大洲)如何被二氧化碳所“吞沒”。但隨着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在我看來,這簡直就像出現了一個大怪物,在每個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地方咬了一大口。大自然循環的力量使我感到驚異。”

  另一項研究表明,“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的精度可達到到追蹤火山大小或像洛杉磯這樣規模大小的城市地區的二氧化碳情況。 這將有助於我們瞭解城市污染狀況並預測火山的噴發時間。

  然而,這些僅僅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根據這幾年的數據所發現的成果。

  厄爾尼諾現象

  “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發射於2014年7月,這個時間正趕上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最頻繁的時候。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大氣科學教授斯科特·丹寧(Scott Denning)雖然沒有參與到研究過程中,但他還是認為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正巧趕上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一種週期性的自然現象,在它的影響下產生了暖流,從而影響了全世界的氣候。而此次衞星觀測到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範圍就非常廣大。據科學雜誌報道,今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比於2011年增加了25億噸。這些多出來的碳含量,足以建造約2500萬個自由女神像。而這些二氧化碳大多來自南美、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而這些地區的植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應對模式。

  在南美,由於乾旱,植物的生長受到阻礙,導致它們比平常吸收更少的二氧化碳。在非洲,高温導致植物腐爛得更快,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亞洲,乾旱和高温導致了森林大火,同時也會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圖 | 厄爾尼諾現象

  然而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並研究了厄爾尼諾現象對不同海洋區域產生的影響。儘管全世界的海洋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大約25%,但不同海域的反應卻不一樣。來自大學空間研究協會的科學家阿布舍克·查特吉在戈達德的NASA工作,他是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阿布舍克·查特吉指出,北大西洋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處於熱帶的太平洋通常會釋放出二氧化碳。這是因為太平洋上向西吹來的強風會帶來大量富含二氧化碳的深海海水。所以,在熱帶太平洋的海域中,部分二氧化碳會被重新釋放到大氣中。

  但是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同時,那些強風的效果會得到減弱,使得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大大減少。這就意味着釋放到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會減少。

  但到底會下降多少呢?查特吉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發現,2015年3月至7月間,也正是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第一個月,熱帶太平洋海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4%。然而,由於南美、非洲和亞洲地區的植物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終,二氧化碳的濃度還是急劇上升了。

  “這確實是碳循環的第一個環節,”查特吉教授説。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是如何波動的,而在這種波動中,陸地和海洋的作用各有多少。這些研究論文在最後都提供了一些針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查特吉教授説,“來自’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的觀測已經解決了這個關鍵的科學難題(陸地和海洋在碳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

  火山噴發和城市污染

  由於“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能進行高分辨率的測量,研究人員可以在非常小的地區(如城市或火山)觀察二氧化碳濃度。其中一項科學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濃度在冬季較高,因為冬季死亡的植物更多,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滑。首席研究員弗洛裏安·施萬德(Florian Schwandner)是JPL的資深研究員和分析專家,他説,城市地區的汽車和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比郊區更高。 研究結果表明,“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可以快速掃描到城市污染地區,這可以與地面觀測數據互補。

  “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也可以用於監視活火山,如瓦努阿圖的伊蘇爾火山,不斷噴出富含二氧化碳的火山塵埃(plume)。測量表明,伊蘇爾火山每天會產生41.6噸二氧化碳。當火山忽然釋放大量二氧化碳時,新一批岩漿可能正在向地表移動——這是一種令人不安的跡象。這種新技術可以用來預測火山的噴發,Schwandner説。“我們不能阻止火山噴發,但我們可以疏散人們規避風險,”他説。“而且越早預知這種情況我們就能越早想出更多的方法來避免。”

  圖|2006年瓦努阿圖的伊蘇爾火山

  光合作用

  “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也可以檢測植物何時發生光合作用。因為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將微量的能量反射到大氣層,這種反射會發出亮光。

  根據《科學》雜誌所刊登的另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發光肉眼不可見,但“軌道碳觀測者2號”衞星能夠以比以前的衞星(如NASA的全球臭氧監測儀器2)更高的分辨率將其測量出來。

  觀測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瞭解植物是否吸收了二氧化碳的關鍵。這些測量數據被運用在厄爾尼諾現象的一份研究中,可以用於瞭解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南美洲的植物是否吸收了足夠多的二氧化碳。在將來,隨着全球變暖,這些以全球視角觀測的光合作用圖可用於預測作物的產量,Endering説。

  所有這些觀察和研究都只為一個目的: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地球本身,弄明白它在未來會如何變化。監測二氧化碳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解開地球變化的種種謎題。 “二氧化碳會影響氣候變化,但氣候變化也同時影響着二氧化碳的排放。”Denning説。“這有點禍不單行的感覺。”

  現在,我們通過對二氧化碳的持續觀測(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已經讓人們知道了全球變暖的事實和這背後的機制,但是更多的,我們要從數據中看到人類該有的行動,共同面對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全球去變暖和氣候變化。

  ----------END

  編譯|譚冰玥

  編輯|Soybean

  審閲|Soybean

  TechPower |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

  關注 TP君 獲取最前沿科技資訊

  (2017-10-15)


  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

  2017-07-14

  廈門日報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州市委書記)在平潭調研。(資料圖片)

  在這綠樹蔭濃的日子裏,走過96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自己的生日。再過幾個月,還將召開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

  就在一年前慶祝“七一”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滿懷深情地説: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當3800萬八閩兒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回想當年他在福建工作的日日夜夜,感觸尤深。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福建這塊充滿激情的熱土上,習近平同志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探索奮鬥了17年半,在改革、開放、發展、黨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領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至今仍閃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他對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199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在上杭慰問“五老”人員。(資料照片)

  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脱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

  ——習近平《擺脱貧困·跋》

  1988年6月,34歲的習近平赴任寧德地委書記,成為當時寧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輕的一個。

  上世紀80年代末,寧德基礎設施極其薄弱,沒電、沒路、沒錢。到福州開車要8個小時,途經的飛鸞嶺有36個彎。外商過來投資,一問電話、二問路、三問項目、四問住。幹部羣眾思想陳舊,等靠要的多,怨天尤人也不少。“這麼年輕的幹部到這樣艱苦的地方來工作,大家普遍熱情歡迎,既期盼他能帶來新思想、新發展,又擔心他太年輕、扛不住。”當時一些寧德干部這樣想。

  時間很快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後來,我與同志們談心,形容習書記好比一棵大樹,一植根閩東,就成為我們的主心骨,為我們遮風擋雨,還不斷輸送氧氣,讓生命增添活力和生機。”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時任寧德地區行署專員陳增光説。

  1992年出版的《擺脱貧困》,是習近平寧德兩年艱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寫照。在書中收錄的《滴水穿石的啓示》一文中,習近平以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來比喻經濟比較落後地區的脱貧過程。他在文末寫道: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仆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

  黃褐色封面的《擺脱貧困》顯得十分樸實。全書12萬字,共收錄了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的29篇講話和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脱貧致富這一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廣泛涉及閩東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內容。

  陳增光説,收到福州市委辦寄來的2本《擺脱貧困》後,他反覆研讀:“這本書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紮根艱苦地區帶領羣眾擺脱貧困的堅定理想信念,翻進去看每一篇都能看到他滿滿的為民情懷,在他心裏從來沒有一刻忘記人民。”

  “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只有心中裝着羣眾,事事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羣眾真心實意的支持”“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僕,都要把羣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在福建,許多曾經與習近平共事過的幹部説起他,都會談到,“人民”二字是習近平提起次數最多、頻率最密、場合最多的詞。

  習近平曾在《擺脱貧困》一書中寫道:“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擔負一定領導責任的同志,都應當同焦裕祿同志作個比較,經常想一想,自己為人民服務是不是做到‘完全’‘徹底’了。”

  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文思縈繫,當即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焦裕祿的宗旨意識、公僕情懷和奮鬥精神,讓習近平為之敬仰。怎樣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習近平認為,要“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習近平的為民情懷,讓身邊的人深有感觸。

  “我感覺他對老百姓的感情最深,我從內心敬佩他。我覺得閩東有這樣一位好領導,一定有希望。”時任寧德地委常委、統戰部長姚智梅在回憶與習近平共事的兩年時光時這樣説。在她看來,習近平總是想方設法到基層去,瞭解百姓的所想所盼,汲取羣眾的智慧和力量,羣眾在他內心具有最重的分量,基層是他去最多的地方。

  1988年6月,一到寧德赴任,習近平就一頭扎進了基層。

  第一個月,習近平輕車簡從,只帶着兩三個人下鄉調研。第二個月,習近平還是調研,基本是2天一個縣,每個縣的主要鄉鎮、村莊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個月時間,習近平走遍閩東9個縣,後來又跑了絕大部分鄉鎮。

  時任寧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回憶説:“只要不開會,一有點時間,習書記就要下鄉去,一年裏半年的時間都在下鄉。” 李金煊多次跟隨習近平深入基層調研。他説,習近平心裏總是記掛着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每到一村都要走村入户到老百姓家裏實地察看。當時有政研室的同志總結習近平到閩東後不知道“掀了多少鍋蓋、掀了多少桌蓋、掀了多少鋪蓋”。

  習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調研時,當地老百姓拿出艾葉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熱乎乎的湯汁,衝進打散的生雞蛋裏,再加些白糖攪拌一下,這是當地招待貴客的“最高禮節”。工作人員擔心習近平喝不慣,連忙阻止。習近平擺擺手説:“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覺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離了。”他二話不説端起碗把艾葉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興,一下子就和他熟絡了起來。

  “為了讓閩東羣眾儘快擺脱貧困,習近平同志以低調親民的身影深入羣眾,開展調研,探索思考,倡導並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和對策。”陳增光説。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頂着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鄉——壽寧縣下黨鄉現場辦公,當時辦公地點在廊橋邊上的土坯房裏,午休吃飯就安排在廊橋上。參加調研的時任壽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連德仁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兩次來到下黨,協調解決下黨建設發展難題。

  下黨鄉的徒步調研,正是他所倡導的“現場辦公下基層”的起點,隨後逐步建立以“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為主要內容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

  “習書記在下基層的時候,特別注重發現好的典型,希望通過樹典型,以典型引路,帶動更多地方發展起來。”李金煊説,“習書記常説,地委工作大多數涉及農村,沒有典型的東西,説服不了基層。”

  1990年1月,來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的同志,每人都領到了一本叫《滴水集》的冊子。這本近400頁的冊子裏,一共有72篇文章,收集整理了當時寧德地區的各領域典型經驗例子。

  李金煊是當年《滴水集》的主要編寫者之一。他回憶説,1989年底,習近平請他牽頭準備這次會議典型材料彙編,並交代他:“要把這兩三年工作中典型的、有進步的、有發展的都收集起來。”

  籌備小組經過43天的調研,走遍閩東各縣,最終整理出一本材料。冊子編好了,習近平看過之後,建議取“滴水穿石”之意,把這本冊子的名字定為《滴水集》,還親自做了序。

  後來,這本《滴水集》中具體詳實的做法、例子,成為各地學習推廣的良好典型。比如古田縣瑞巖小學校長蘇玉桂適應山區艱苦辦學環境、創新探索教學方法的典型經驗得到推廣後,原本教育不算拔尖的古田縣,第二年升學指標排到了全地區第一。

  1989年2月25日,《福建日報》頭版刊發了《山雞飛上鳳凰台》的報道,説的是寧德農民給地委幹部作報告的新鮮事。

  福安市坦洋村老大隊長劉少如帶頭辦起福安市第一家村集體企業,帶領全村種茶致富。習近平到坦洋村調研時評價劉少如:官不大,但敢於擔當,站在改革的前頭,帶領大家致富,很不容易。

  習近平親自邀請包括劉少如在內的八位基層農民代表到行署會議廳向地直機關副科以上幹部作報告,用一村、一户、一人的變化,講述了十年來改革政策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轉變。

  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羣眾聲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堅定了習近平帶領幹部羣眾加快改革開放、致力擺脱貧困的決心:“我覺得越是艱苦的地方、困難的時刻,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鍛鍊人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他調任福州時,人民日報有一篇“閩東脱離貧困線”的報道,他得知後表示:“我也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於一’,閩東跨越了這一條‘貧困線’,若能繼續卧薪嚐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脱貧困。”

  “擺脱貧困,讓百姓生活好起來,是習近平同志工作的重心。” 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鍾雷興回憶説,“習近平同志把百姓的事當作最大的事,總是想方設法解決羣眾困難。”

  “當時羣眾要上訪就得到寧德地委行署。上世紀80年代末,閩東交通不便,路不好走,一路顛簸,一天都到不了。”鍾雷興説,“針對這種情況,習近平同志在原先約訪羣眾制度做法的基礎上,轉換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改約訪為下訪。”

  “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羣眾負責,為人民做主。古時候的縣官尚且還有擊鼓升堂,為民申冤,而我們卻成天忙於開會,很少主動去抓這種事,這是不應該的。”1988年12月20日,習近平率先到霞浦縣接待來訪羣眾,在當天的總結會上他這樣説。這一次接訪,也揭開了寧德地縣鄉三級領導下基層接待羣眾來訪日曆的第一頁。

  1989年3月30日,天空下着濛濛細雨,雨水給早春的霞浦增添了幾分涼意。這一天,是霞浦縣的接訪日。

  一大早,霞浦縣委黨校的門口就聚集不少上訪羣眾。得知地委的領導要來接訪,很多人早早就趕到了這裏。

  “我要找地委習書記。”人羣中,一位上訪者高聲説。

  接訪一開始,這位上訪者就奔着習近平去了。習近平熱情地接待了他,耐心詢問他遇到了什麼困難。

  “原來習書記這麼親和。”一開始還有些忐忑不安的羣眾放下心來,把自己的困難一五一十和習書記説了。原來,他是霞浦鄉下某學區的一名教員,因家中情況特殊,老母親孤身一人留在城裏,體弱多病,年事已高。

  “我放心不下老母親,想調回城裏照顧她,以盡孝道。”他説。

  習近平認真聽完他的敍述,詳細瞭解了相關情況,對照有關政策,明確表態:可以回城,考慮今年暑假給予解決。

  這件事習近平一直掛在心上。沒過多久,他向相關部門跟蹤瞭解這件事情的進展,當得知事情並沒有抓好落實時,一向態度温和的習近平卻顯得特別嚴肅起來。

  習近平批評相關辦事人員説:“這個問題符合相關政策,沒有違反原則。你們設身處地為羣眾想一想,遇到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回到城裏照顧他老母親有什麼為過呢?”並要求有關部門“一定要給我答覆”。

  “習書記心裏有羣眾,從來不是光喊口號。”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方慶雲回憶説,習書記關愛民生,總是把羣眾的苦,羣眾的難放在心裏,常常帶着四套班子的幹部到基層接訪羣眾,盡心盡力解決羣眾的困難。

  對此,時任福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文貴深有感觸。“習書記赴任福州的第二天,就下基層調研,瞭解羣眾想什麼、有什麼困難,這讓我們印象深刻。當時我就感到,福州要有大變化了。”

  在福州,習近平大力倡導“馬上就辦”,推行“四個萬家”,提高辦事效率,切實解決困難。

  1991年3月,習近平登上低矮逼仄的連家船,實地察看船民的生活,登岸之後,立即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船民搬遷上岸問題。十個月後,104户船民家庭結束了“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生活,搬進了台江區紅星新村的新居。

  自1990年起,在習近平推動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為城鄉人民辦20件實事,辦事項目通過新聞媒介向全市公佈,項目的最終確定採用人民羣眾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年終公佈項目完成情況,並讓羣眾投票評選完成最滿意的項目。

  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改善百姓居住條件。2000年7月,已擔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接近40攝氏度高温的正午,走進擁擠悶熱的福州蒼霞社區棚屋區,與各級幹部一起親身體驗羣眾疾苦。在他的推動下,2001年5月1日,回遷安置的所有樓房就全部竣工。

  “習書記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時刻把人民羣眾的冷暖放在首位。”時任福州市委辦副主任趙汝棋説。

  趙汝棋當年曾在市委政研室工作過,政研室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講話、開展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長時間都俯首案前。有一次,習近平對趙汝棋説:“你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政策研究上,要把眼光放到人民羣眾中去。”

  趙汝棋説,後來政研室根據習近平的這個想法,將20多名工作人員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下基層調研,收集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梳理後形成短平快的“一事一報”刊發在《福州調研》上。

  習近平對“一事一報”非常重視。趙汝棋説,習書記基本上對所有的“一事一報”都要看,大部分都有明確的批示,比較詳細的批示佔到其中的三分之一。有的他認為還不夠深入的,會批示再深入調研。

  習近平交代身邊的工作人員:“凡是羣眾來信,一律都要交給我過目。”並提議把信訪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還要求自己無條件做到四個“親自”,即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批閲、親自查辦。

  根據1993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資料,習近平任職福州市委書記後,批閲的羣眾來信函件達千餘件,他對羣眾來信幾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後的首次公開講話,樸實親切、飽含深情,温暖了億萬人的心,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

  二、“從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清風”

  200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 (時任福建省省長) 在武平檢查指導防抗“碧利斯”颱風工作。(資料圖片)

  共產黨人要承擔起廉政建設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第二關是“人情關”。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還是手下留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是這樣,我們在一個人身上喪失原則,我們就會在千百萬人心上失去信任!

  ——習近平《擺脱貧困·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閩東夏日,萬木葱蘢,坐落在半山腰的寧德老地委辦公樓靜謐莊嚴,院子裏七棵綠樹隨風輕擺,樹葉的沙沙作響陪伴着石砌三層辦公樓。

  “沙,沙,沙,沙……”這是1988年的一個清晨,新來的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在院子裏清掃落葉和垃圾。在沒下鄉的日子裏,這是他上班前常常做的事。辦公樓的衞生原來由年輕人做,習近平來了後,很自然地參與進來。在他帶動下,地委的幹部們也都漸漸早來上班,一塊打掃衞生。習近平一邊打掃衞生,一邊有説有笑地與大夥聊工作聊生活。掃院子成為他與幹部們溝通的一個好方式。

  李金煊回憶説,習近平特別認真,不僅掃院子,還一級級清掃通往後山的石階,即便秋天黃葉滿地也是如此。打掃完衞生,他就去一樓走廊盡頭打開水,拎上自己在三樓樓梯左轉第一間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當年習近平的辦公室加上會客室一共22平方米。一進門是會客室,牆角簡易的木架上放着淡黃色搪瓷臉盆,一圈小沙發,一副簡單的茶盤,一個熱水瓶和兩個寫着“寧德地委”的白瓷杯,這就是當年習近平接待客人的全部家當。

  “習近平的工作和生活作風,簡樸得出乎我們意料!”回憶往事,姚智梅説道。到任那一天,習近平和省委組織部的同志坐一輛車下來,沒有搞歡迎儀式,更沒有搞任何排場。地委辦的同志通知地委幹部説:“新書記來了,請大家到會議室開個會,見個面。”大家才知道習書記已經到了。

  第一次打交道,寧德地委領導班子就對習近平的艱苦樸素作風有了深刻的印象。

  到任後,習近平要求辦公條件都不能變。辦公室、宿舍不做一點翻新裝修,宿舍裏簡簡單單隻放了一張牀和一個寫字枱。他的用車和駕駛員,也是從前任手中接下的。那輛已經有十多萬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轎車,後來陪着他跑遍了閩東大地的山山水水。

  平時,他就在地委食堂裏排隊憑飯票打飯吃,理髮也就在行署邊上的一間小店理。這期間,後勤部門多次提出要給習近平開小灶,但都被他拒絕了:“這樣吃飯很好,和大家一起,可以瞭解情況。”習近平喜歡和大家交流,打成一片。他和幹部們坐在一起,聊聊天,順便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工作上有什麼不好辦的事情?下鄉去了哪裏?家裏有沒有困難?

  後來,地委辦的一位同志跟習近平説,書記您別去排隊了,我們給您買了端過來。他卻回答説:“不用麻煩,我又不是不能做。”習近平和普通幹部打的菜也差不多,一份飯菜大概一角多,一個月不到十元。很快,地委的同志們都和習近平熟絡起來,也打心眼裏對他又敬又愛。

  不僅嚴於律己,習近平對自己的家屬同樣從嚴要求。姚智梅回憶,習近平母親齊心和妻子彭麗媛來寧德看他時,他不要公家接待,就在宿舍簡單搭個爐灶,一家人自己做飯吃。大家還看到彭麗媛挎着菜籃子去行署前面的菜市場買菜,生活跟普通幹部家庭一模一樣。

  “從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清風。三十多歲的年紀,還是地區一把手,卻能夠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正人先正己,這才是共產黨員的本色。”姚智梅回憶的話語中滿是崇敬之情。

  打鐵還需自身硬。1989年8月16日,習近平在寧德地區全區廉政公告大會上強調説:“各級領導首先做好廉潔自律,正人先正己,從我做起,當好表率,嚴格要求自己的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屬的問題,要做到不庇護、不隱瞞、不説情,用黨性作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準則,嚴格執行黨紀制定的廉潔自律規定。”

  1988年底,習近平採用“拉練”的方式,到寧德的九個縣開現場會。一天中午,工作隊伍來到霞浦縣溪南鎮。午餐時,當地幹部拿出了水果和高檔煙酒招待客人。一看到那大約價值十元的高檔煙,一向親切待人的習近平沉下了臉。他拿起煙,跟在場的幹部嚴肅地説:“這包煙,值老百姓多少個工分!”從溪南鎮開始,後面一路上各地都不再準備煙酒。

  時任寧德地區紀委副書記張經喜回憶,在習近平的嚴格要求下,寧德地委風氣一新。1989年工作總結報告這樣提到:“目前地區幾套班子成員中沒有一人建私房和經商辦企業,在工作中也沒有亂批條子和為私人介紹承包工程謀取私利等違法違紀現象發生,領導成員不配專車,實行私人用車收費制度,禁絕大吃大喝,下基層一律用工作餐。大家都做到保持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防微杜漸。”

  “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1990年6月,習近平到羅源、連江、長樂三縣開展調查研究時説道,“不貪,這是對幹部起碼的要求,也是絕大部分幹部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對黨的領導幹部而言,潔身自好,獨善其身是很不夠的,還應該敢於同各種腐敗現象做鬥爭。”

  2013年1月,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和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羣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1988年的冬天,對於寧德的不少幹部來説都是一個難忘的冬天。

  “人生三大事——蓋房、修墓、娶媳婦。”當時寧德地區的幹部隊伍受陳舊觀念的影響,紛紛佔地建房。根據一份當年寧德地委清房辦的材料記載:至1988年底,幹部建私房人數之多,佔地面積之大,建房標準之高,令人觸目驚心,與閩東經濟貧困很不相稱;幹部違紀違法佔地建房成為誘發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重要原因,成為削弱幹部隊伍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到任寧德的第一輪調研中,習近平就發現了這個嚴重問題。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習近平決心把查處幹部違法違紀佔地建房問題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在全區全面展開。一次會議上,針對有幹部提出清房問題牽涉面太大的問題,習近平明確指出就是“要緊緊盯住四百多名處級幹部”。他對張經喜説:“你們是願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幹部,還是閩東二百七十萬的人民?”從他的這一提問中,張經喜剎那間領悟到這位年輕書記懲治腐敗的鋭氣和決心,心中原有的些許猶豫頓時一掃而空。

  1988年12月30日,離新的一年到來還有兩天。習近平在全區加強土地管理、整頓幹部建房、查處幹部建房中的違紀問題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嚴肅提出:這次我們對幹部建房問題採取的措施是“停”“清”“理”,即從今天起先停下來,然後全面清查,再分別情況進行處理。

  “停”即在1989年春節前全面凍結。

  “清”就是摸清底子。

  “理”就是在停、清基礎上,轉入查實況的攻堅階段,不糾纏枝節。

  一聲令下,建私房行為全面凍結。當天的會議之後,寧德地委雷厲風行,緊緊抓住春節前夕這個私人建房高峯期的關鍵節點,在全區開始清房。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幹部有私房佔公房問題也被納入徹查範圍。

  回憶起那段清房工作的經歷,時任福鼎縣紀委副書記、福鼎清房辦主任的洪恆針仍激情澎湃。

  福鼎當時剛剛規劃出了龍山開發區,其中的上龍山一帶由於離縣政府近、地盤又小,成了幹部爭相佔地建房的“香餑餑”。洪恆針一從紀委抽調到清房辦工作,接到的任務就是去拆上龍山六户人家的“門頭”!所謂“門頭”,其實就是房子外的院門。這六户人家,四户是處級幹部,都佔道幾十釐米修建自己的院子。在福鼎人的習俗裏,拆“門頭”是要觸大黴頭的,誰敢拆,那可就把主人得罪大了。

  敢不敢拆?當時福鼎羣眾當中流傳着一句歌謠:“黨風正不正,關鍵看龍山。”

  習近平對於全區清房工作的每一階段進展,每一次會議,每一個事項,都時時過問,一抓到底。他獲知福鼎的情況後,説道:“問問這些幹部,是想要受到黨的紀律處分,還是國家法律的處理?”

  拆!洪恆針在丈量清楚佔地多少後,堅決地拆去了六户人家的“門頭”。福鼎縣同時還嚴肅處理了2名正處級幹部和13名副處級幹部違紀違法佔地建房問題。

  清房工作迅速在全區從嚴公正推開,贏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聲,大快人心。

  當回想起習近平的這次清房工作,張經喜一口氣説了五個“非常”:“態度非常堅決,決心非常堅定,力度非常大,實效非常好,羣眾非常擁護!”

  不僅是清房,習近平在寧德和福州都注重查處一批腐敗的大案要案,特別對於嚴重以權謀私、嚴重違紀的,他強調要“敢碰硬,嚴肅查處,不能姑息”。張經喜説:“那段在習書記領導下開展紀委工作的經歷,我們感受到的是習書記對腐敗的深惡痛絕,對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上世紀90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全國上下興起了一股“炒股熱”,福州的不少機關幹部也心癢癢。對此,習近平強調“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福州的幹部都不準炒股。“為什麼不能呢?因為那時候很多幹部所謂的買股票,其實是佔着職權之便去買企業的原始股,這是幹部佔企業便宜!是不正之風!”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趙守箴説,這一決定得到了福州幹部羣眾們的堅決擁護。

  “人民把權力交給了我們,怎麼樣才能讓人民放心?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1990年2月,習近平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一文中這樣説。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要求:“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台《關於地委、行署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定》,主要包括12條:

  一、在職期間不準以任何名義佔地營建私房。

  二、不準個人介紹基建工程。

  三、不準貪污受賄和索賄。

  四、不準違反招工、招幹、招生、畢業生分配、徵兵、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和人事調動的有關規定,私自安插子女、親友,謀求特殊照顧。

  五、不準在幹部的提升、晉級和調配選拔上,違反組織原則和人事幹部工作程序。

  六、公務往來不收禮,不向基層單位索要各種產品、禮品,索購緊俏商品。

  七、下基層不準大吃大喝。要嚴格要求按接待標準辦伙食,按規定繳納伙食費。

  八、不準公車私用。如特殊情況私事要用車,要向車輛管理單位繳納用車費。

  九、不準利用職便以任何名義參與經商辦企業。

  十、不準弄虛作假騙取榮譽或獎勵。

  十一、要敢於堅持原則,敢於碰硬,帶頭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不準為違法亂紀的人和犯罪分子説情袒護、徇私枉法。

  十二、教育管理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一個多月後,1989年5月15日,《關於黨政機關廉政建設的若干補充規定》出台,共5條:

  一、不準購買新的進口豪華汽車。

  二、不準修建超標準的辦公樓、宿舍。

  三、領導下鄉要輕車簡從,不要到當地邊界迎接上級領導。

  四、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除有關人員外,不要層層增加陪同人員。

  五、今後領導幹部生病,各部門、單位不要用公款贈送慰問品;不以各種理由,用公款向領導贈送禮品。如有違者,財務部門不予報銷,領導幹部要把物品退還有關部門、單位或上交。

  1993年6月,習近平在福州全市黨建工作會議上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問題專門強調了五條廉政紀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不得收受以各種名義贈送的禮金、有價禮券和貴重禮品;黨政機關幹部不得參與炒買炒賣股票;不能利用黨政機關的職能去經商辦企業;黨政領導和執法執紀等監督部門不能經商辦企業;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不能收取回扣。

  擔任省長後,習近平在一次全省重點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不要讓“修一條路倒一批幹部”的現象發生,對搞好重點建設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約法六章”。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的建立,對清廉黨風政風的形成起到長效約束作用。

  1989年1月,習近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説過四句話:第一句話,“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是作為黨員幹部的起碼要求。第二句話,“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要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第三句話,“寸心不昧,萬法皆明”,貪污受賄,魚肉鄉民,這是黨紀國法所不容的。第四句話,“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利益問題上,“拿來主義”要不得,不能圖實惠,謀私利。

  “與習書記共事的幾年是我深受教育的一段經歷。”時任福州市委副書記趙守箴深有感觸。他説,從反腐倡廉到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習近平都強調要從嚴要求。

  時至今日,趙守箴仍然對自己到福州工作參加的第一次常委會記憶猶新。“習書記在會上説,我們一起工作要互相幫助,更要互相監督。每個人都要誠懇虛心地接受監督,形成風氣。”趙守箴一字一句地回憶當時習近平説的話,“這兩句話令我深受教育,到今天還覺得受益匪淺。”

  “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靠什麼來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條真理。”1990年2月,習近平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一文裏這麼寫道。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説道:“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在新大陸科技集團工程實驗室與科研人員親切交談。 (資料圖片)

  歷史的經驗證明,是黨帶領閩東人民取得了翻身解放,也只有黨才能帶領閩東人民擺脱貧困,走向富裕。我們應當繼續加強黨的建設,突出地抓好思想建設、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

  ——習近平《擺脱貧困·同心同德 興民興邦》

  在福建,習近平先後在寧德、福州擔任黨委一把手多年,如何加強黨的建設,是他始終關注的問題,也是着力探索的問題。其中,思想建設、班子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是他重要的抓手。

  習近平到寧德上任,別的行李少得很,卻帶了幾大箱書。

  到任見面會上,習近平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學習”。他説:“閩東是老區、革命根據地,我來這裏工作,對我本身也是一個鼓舞,要好好向大家學習。”姚智梅説,當年謙虛好學的習近平給班子同事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增光回憶説,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最大的愛好是讀書學習,讀書學習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他特別喜歡看馬克思主義原著,看毛澤東、鄧小平的著作。“當年工作時,我經常到習近平的辦公室。辦公桌上,在一堆文件材料中經常能看到翻開的《鄧小平文選》”。

  抓思想建設,習近平着重抓學習,高度重視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是一個顯著特點。

  1990年5月,在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中,習近平不無感慨地説,馬列主義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特別是觀察一切社會現象、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的武器。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領導幹部,如果不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如果不用馬列主義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要在革命鬥爭中堅持無產階級的立場,增強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是不可能的。

  1997年和2001年習近平分別發表了“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略論《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時代意義”兩篇學習馬列主義的論文。

  “習近平外出開會和調研都帶着書,休息時一有空就拿出來潛心研讀,見到有新書、好書便立刻買下來讀。”陳增光向記者回憶道。

  讓大家記憶猶新的是習近平“夜找書店”的故事。

  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到壽寧縣下黨鄉調研。下黨是壽寧最邊遠的山鄉。習近平一行從縣城出發,沿崎嶇山路步行2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晚飯後,他們又步行回來,到住處已是晚上10點多。大家不僅疲憊不堪,而且腳上都磨出了血泡,匆匆處理一下,都趕緊回房休息了。處理完腳上的血泡後,習近平思考着白天調研的收穫,竟然毫無睡意。他問地委隨行人員:“知不知道哪裏有書店?”大家都回答不清楚。於是,他決定自己到街上找找。

  深夜的壽寧街頭,一片寂靜,空空蕩蕩,偶有行人經過。習近平一路走,一路問,終於找到了一家書店。他很高興,走進書店,看了又看,找到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趕緊買下來,回到賓館細細品讀。

  多次陪同習近平調研的連德仁在日記中記載:每次習書記來壽寧,晚飯後必到街上逛書店,而且是認認真真看,不是簡單地逛一逛就走了。

  讓連德仁印象更深的是,習近平第一次到壽寧調研,就要求縣裏把《壽寧縣誌》找出來認真閲讀。這還不夠,他又請人找來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任壽寧知縣期間寫的《壽寧待志》。採用第一人稱寫就的《壽寧待志》,既是有地方色彩的志書,又是馮夢龍在任四年的總結。習近平邊看邊點頭,對提倡男女平等和“無訟”理念的馮夢龍倍加讚賞。

  1988年8月10日,習近平到霞浦縣調研工業。晚上,他看完《霞浦縣誌》,又點名要看清代李拔編撰的《福寧府志》。工作人員找到後,他高興地説:“今晚可以輕鬆地過了。”

  有一次,與習近平一同調研的陳增光忍不住問道:“習書記,這麼辛苦跑了一天,為什麼還要加班看縣誌?”習近平對陳增光説:“一縣之志,就是一縣之史。歷史是人民羣眾創造的,學縣誌,就是學當地的人文歷史;尊重縣誌,就是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歷史記載,有正面,也有反面,可以供後人借鑑。”

  當時地委班子的成員們都被習近平這種刻苦讀書的勁頭所感染。“習書記愛讀書、好讀書,而且能從書中汲取智慧,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分析現狀、認清趨勢、把握未來。”如今大家聊起時,都説習近平總書記有如此寬廣的世界眼光,洞悉世界發展大勢,歷史典故信手拈來,這與他長期堅持讀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不僅帶頭讀書學習,還在多個場合語重心長地叮囑領導幹部要好學樂學,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經常給自己“加油”,不斷給自己“充電”。

  海拔800多米的屏南仙山草場,地遠山高,只有一條狹窄的山間小道通往外面,很少有領導幹部去過。

  1989年8月底,主政寧德還不到一年的習近平打破常規,率地委、行署班子成員,各縣(市)委書記及地直機關部門負責人,專門來到這裏,舉辦一期地委學習中心組讀書班。

  盛夏的仙山草場酷暑難耐,大家走得大汗淋漓。實地看到百姓肩挑手提運送農產品,親身感受大山深處百姓的艱苦生活,幹部們頓時感到肩上的責任十分沉重,上了一堂加快發展的“現場課”。

  就在這偏遠的大山裏,幹部們平心靜氣、認真學習。圍繞落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就如何增強黨的領導、帶領閩東人民擺脱貧困,大家通過互相交流、碰撞思想,有了很大啓發。

  “各級領導幹部要以求實、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論建設,帶頭學好、用好馬列主義,真正掌握理論武器。”讀書班小結時,習近平提醒大家,我們的工作比較繁忙,真正脱產學習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們應當有一種雷鋒的“釘子”精神,擠時間學習,爭分奪秒地學習。要虛心向書本學習,虛心向實踐學習。

  “在仙山草場,大家邊學邊思邊議,對學習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全區領導幹部的學習風氣濃厚起來。領導班子學習中心組的理論學習自此開創了一種新形式。”回想起這段往事,李金煊不無感嘆地説,習近平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習近平這樣忠告地委的同事們。在大家看來,習近平要求幹部注重學習特別是理論學習,就是希望大家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素質,從而增強各級領導班子的戰鬥力。

  1988年9月,寧德地委部署在全區開展關於生產力標準的再學習再討論。通過認真的學習討論,不少地方的幹部,提高了認識,開拓了視野,重新分析了本地的優勢和劣勢,尋找落後的主要根源,調整修正了一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促進了經濟工作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組織建黨,重在隊伍建設。

  “習書記關心大家學習工作,也關心大家的成長。”陳增光説,寧德是艱苦地區,優秀人才少,優秀青年幹部更少。習近平主政寧德時,積極探索青年幹部宏觀管理辦法,並大膽試驗。

  1989年3月,寧德地委決定對地直機關新任領導實行試用制。從當年起,凡新提任的地直黨、政、羣機關副處級和處級領導幹部,一律實行試用制,試用期為一年,期滿考核依成績決定去留。

  “習近平同志當年倡導的這一用人制度改革,在全國屬於首創,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年輕幹部多‘墩墩苗’。”張經喜回憶道。

  張經喜説,當時閩東落後,幹部思想狀況不一,有的急躁冒進,有的思想貧困,這引起了習近平的高度重視。習近平在《從政雜談》中説,青年幹部是黨的事業的希望,他們熱情高、有闖勁,但也有許多短處。在成長過程中應當揚長避短。

  他提出注意四忌:

  一忌急於求成。人們常説“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三把火”該不該燒,什麼時候燒適宜,都要從實際出發。

  二忌自以為是。任何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都會對真理產生排斥心理,使我們與真知灼見隔離,與成功無緣。

  三忌朝令夕改。“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青年幹部要不為一時議論所動,不為一時揚抑所惑,不追趕時尚,不迎合潮流。

  四忌眼高手低。在“做大事”上,青年幹部都要有一種老實的態度,甘做最普通的事,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

  “育人是用人的基礎,是造就和選用高素質人才的前提。習近平同志的這一用人理念一以貫之。”趙守箴説。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對青年幹部的一番話讓大家感到十分温暖:對青年幹部既要熱情愛護,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又要熱忱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從1991年開始,本着“全面鍛鍊提高,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福州在年輕幹部中普遍開展了崗位輪換、縱橫交流、外派掛職、擔任助理、壓擔子鍛鍊。

  廣為閩東干部熟知的是,習近平提倡念好知、舉、用、待、育的“人才經”。他説:“幹部問題就跟擺棋子一樣,要擺得恰當,發揮最佳效果,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他強調,閩東是一個窮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講奉獻的人去工作。對閩東干部的評估不能注重於他近期內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績,而要注重於他是否盡心盡力去做長期性、鋪墊性的工作。

  同時,習近平也提出“為官四要”,即“為官之本在於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為官之理在於講奉獻,為官之德在於清廉,為官之義在於明法”。

  1990年7月25日,在福州市領導幹部會議上,習近平談到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時説,有“四種人”不能用——

  一是做官期望值過高的人。做官要求一直得到滿足,唯獨一次得不到滿足,於是就躺倒不幹。

  二是善於鑽營的人,專門去揣摩領導意圖,精力不在工作上。

  三是“天橋把式”的人,光説不做,專擺花架子,不肯辦實事,也叫作“空裏客”。

  四是欺上瞞下的人。

  習近平的話擲地有聲:“要你當官,不是叫你來經營自己的‘安樂窩’,搞自己的‘根據地’,來當‘山大王’。在其位謀其事,謀共產黨的事,謀社會主義的事,不是謀你自己一家一户的事,不是謀你小集團的利益。一個地方能不能發展,首先在於領導班子一班人,能不能形成一股正氣,為人民謀利益。”

  “習書記對當官為什麼、怎樣當好官、選什麼人當官都有自己的思考。”陳增光説,一個地方風氣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人用人的導向。習近平襟懷開闊、識人善任,對幹部既真誠又嚴格。在寧德的兩年,一批德才兼備的幹部走上合適的崗位。

  幹部要嚴管,也要保護。

  時任平潭縣書記劉嘉靜在開展工作時遇到了一些難題。對此,習近平還專門作了批示,鼓勵劉嘉靜克服困難,大膽地做好工作。過了20多年,劉嘉靜回憶起總書記關愛幹部的情境,仍然很激動。

  不僅重視選人用人,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來抓,打牢基礎,把堡壘建在基層。針對農村中存在“少數黨組織落伍了、散夥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見了”的現象,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麼有的村黨支部,説話沒有力氣,農民不願聽,那一定是因為這個黨支部的作用已經是日薄西山。”

  1989年1月7日,習近平就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批示,要在民主評議的基礎上,妥善處置不合格黨員;搞好基層組織建設,調整不適應、不協調、不健全的“三不”班子。

  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1989年,根據寧德地委的部署,全區整頓、調整了429個農村基層黨支部,評出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黨員3650名,佔黨員總數4.4%,進一步純潔了黨的組織。“羣眾反映這次評議是‘雷聲不大雨點大’。”説起這件事,張經喜歷歷在目。

  1991年起,福州市委實施黨的“堡壘工程”建設綱要。兩年後,一類支部從52.8%上升到86.4%,三類支部從8.37%下降到2.4%。全市162傢俱有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三資企業全部建立黨組織,還出現了外商主動向市委“討”書記的新氣象。

  “‘上頭千條線,下頭一根針’,只有把基層組織建設好,我們的各項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否則,上級機關的工作就只能是自我循環式的空轉,忙來忙去只是瞎忙。”這是習近平1990年6月到羅源、連江、長樂三縣開展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這是1995年4月習近平送給福州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的一副對聯,藉此褒揚軍門社區以黨建創新推動社會管理的好做法。

  習近平前後三次到軍門社區調研。2014年11月,已經擔任總書記的習近平第三次到軍門社區調研。他特意走到“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對聯前,給大家介紹當初為什麼要用“褙”這個字,重温了他初來軍門社區時看到的情景。

  那是1991年初,習近平第一次到軍門社區調研,軍門居委會黨支部剛剛成立,辦公條件很簡陋,還是低矮的平房,與社區民房一樣,牆壁上都褙着報紙。

  “當時,我們社區黨支部艱苦的工作環境,對習書記觸動很大。他給大家加油鼓勁,每個人都備受鼓舞。”從1972年起,軍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丹就在這裏工作。林丹説,後來,在社區黨支部帶領下,社區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習近平第二次來調研時,看到這一情況很高興,這副對聯脱口而出。

  “20多年來,這副對聯一直貼在我們軍門社區展廳門前,這14個字激勵着社區每一位工作者。”林丹説。在社區黨組織帶領下,黨員、社區管理者、志願者擰成一股繩,為社區管理和服務獻策出力。軍門社區探索出的“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已在福州全市所有社區推廣。

  “大夥兒就是記住了對聯上的一句話,齊心協力,創建了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還獲得100多項榮譽。”林丹這樣向習近平彙報。習近平叮囑她説,社區雖小,但連着千家萬户,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天天同居民羣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羣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羣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羣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户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鬥力。”這是2016年習近平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對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成為福建加強黨的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奮力投身新福建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來源:福建日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14)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開創者,在中國百廢待興時擔任了首任的國家主席職務,但是他卻拒絕再進行連任,經過開會討論並決議由劉少奇繼任擔任國家主席。以毛主席的在當年的能力和威望,本可以繼續連任,為什麼他要拒絕呢?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新中國自誕生之日起,他的政治制度和管理職權也不不斷完善進步的。在中國的首部憲法誕生之前,國家只是在原有的制度上進行變革,並沒有設置國家主席的職務,當時只有政府機構主席。憲法誕生之後,才以法律的形式對國家元首的職務進行了規定,他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劃定了領導職權。此時的國家主席才具有了代表國家的意義,成為了國家的象徵。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毛主席在任首屆主席的時候,就明確表示不想在繼續連任。因為作為國家的元首,不管是對內的國家管理,還是對外的國際交往和接待,出席的各種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毛主席志不在此,不想讓這些瑣碎的事務牽扯自己的精力,而想集中注意力進行更高層面的思考,比如國家的發展方向、國家政治形勢等路線問題,好為國家更好的指引方向。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既然毛主席拒絕在擔任國家主席,那麼按照規定,應該是由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朱德來繼任,擔任下屆的國家主席職務。但是朱德同樣推辭了,向領導寫信推薦了劉少奇。經過討論,中央確定了劉少奇的國家主席任職,成為了繼毛主席之後的第二任國家主席。

  毛主席還繼續擔任中國中央的主席,由劉少奇擔任國家主席。經過毛主席的過問和確定,此後的報紙等刊物在刊登領袖的照片時,就將兩人的照片並列,並且是同樣的大小。

  (2017-10-14)


  香港丨習近平視察香港特區紀實

  2017-07-02

  瞭望

  7月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見剛剛就職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

  49個小時、20場活動,足跡遍及港島、九龍、新界

  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深入交流,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為建設好、發展好香港,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指引航向

  “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

  ——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特別行政區紀實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 陳鍵興 牛琪

  “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習近平主席以充滿深情的話語,開啓他為期3天的香港之行。

  為表達祝福而來,為體現支持而來,為謀劃明天而來。

  在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於6月29日至7月1日蒞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視察。

  49個小時、20場活動,足跡遍及港島、九龍、新界。習近平主席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深入交流,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為建設好、發展好香港,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指引航向。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7月1日,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和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組織一百艘漁船在香港維多利亞灣巡遊,慶祝香港迴歸祖國二十週年。這是巡遊漁船行駛在維多利亞灣。新華社發(王申 攝)

  引領“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新實踐

  “滿足香港同胞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繼續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向前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堅守方向、踩實步伐,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習近平

  2017年7月1日。維多利亞港灣沐浴在麗日和風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前的金紫荊廣場上空迎風招展。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7月1日,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昂船洲軍營舉行升旗儀式。當日,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新華社發

  不遠處的海面上,百艘漁船列隊駛來。“香港慶迴歸”“歡迎習主席”,從岸上望去,船身上懸掛的巨幅標語格外醒目。

  從默默無聞的南海小漁村,到享譽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一代代香港同胞努力打拼,創造了無比亮麗的東方傳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香港漁民自發舉辦巡遊活動,感謝國家長久以來的關心,感恩前所未有的美好時代。

  上午9時整,雄壯的國歌在香港會展中心奏響。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這裏隆重舉行。

  現場氣氛莊嚴熱烈。當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步入會場時,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習近平主席邁着穩健的步伐登上主席台。在他監誓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主要官員先後宣誓就職。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7月1日上午,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監誓,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誓就職。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使人們回想起20年前這一天。

  國歌雄壯奏響,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香港回到祖國懷抱,洗刷民族百年恥辱,香港歷史新紀元的大幕徐徐拉開。中國第一個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標誌着香港邁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嶄新時代。

  那時,全球媒體不約而同地説:歷史將會銘記這一刻。

  20載劈波斬浪,20載春華秋實。“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偉大實踐,演繹出精彩的時代畫卷,將“這一刻”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豐碑上。

  7月1日上午,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慶祝大會講話中所指出的:“香港迴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這是一個回顧總結的時刻,這更是一個凝聚人心、繼往開來的時刻。

  習近平主席深刻揭示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

  “只有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國之後,中國人民才真正站起來,並探索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道路。”

  習近平主席深入闡釋“一國兩制”的世界意義——

  “‘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

  習近平主席清晰指引“一國兩制”的前進方向——

  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

  始終依照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

  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4個“始終”,習近平主席以深邃寬廣的眼光洞察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對更好落實“一國兩制”提出重要主張。

  殷殷囑託,深深期許。在港期間,習近平主席會見董建華、梁振英、林鄭月娥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和香港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看望中央駐港機構和主要中資機構負責人,檢閲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同大家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同擘畫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繁榮發展的光明前景。

  第五屆政府就職,翻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新一頁。習近平主席對新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構寄予厚望。

  “大家要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嚴格依法履行職責,提高工作水平,盡心盡力服務市民大眾,交出一份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香港、無愧於自己的亮麗成績單。”

  這是中央的重託,這是人民的期盼。

  有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有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迴歸祖國20年積累的經驗和基礎,有香港各界的團結奮鬥,香港一定能夠再譜新篇章、再創新輝煌。

  夯實香港發展新基礎

  “香港同胞不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而且能夠繼續在國家發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顯身手。”——習近平

  “期待着親身感受香港這些年的新變化。”時隔9年再度踏上香港土地,習近平主席在機場對媒體記者講的一席話,飽含着對香港和香港同胞的深厚情意。

  習近平任職福建、浙江期間曾多次到訪香港,對這塊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情。到中央工作後,他負責中央港澳事務協調工作,對香港情況瞭解更加深入。2008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赴港檢查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馬術比賽籌辦工作並在香港考察,給香港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後,習近平始終心繫香港發展和香港同胞的利益福祉。

  6月30日晚,香港君悦酒店宴會廳,燈光璀璨,笑語盈盈,一場隆重的歡迎宴會在這裏舉行。香港各界對習近平主席表達了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習近平主席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飽含着對香港的深情厚誼和對香港同胞的高度讚許。

  “我要為香港同胞點贊!為所有作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點贊!”

  “香港同胞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此,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從未忘記。”

  “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就一定能夠開創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主席親切的話語温暖人心,贏得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掌聲的背後,是國家發展戰略帶給香港的歷史機遇——

  從“十三五”規劃到“一帶一路”建設,從“滬港通”、“深港通”到即將推出的“債券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從國家層面整體考量,給香港長遠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激發香港聚焦“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開啓新一輪發展進程。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7月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陪同下,考察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和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建設情況。這是習近平來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聽取建設情況介紹,仔細詢問工程規劃、施工進度和質量安全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這次視察香港,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強調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支持: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

  掌聲的背後,是香港攜手內地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強烈願望——

  7月1日上午,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備受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一步,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描繪出美好藍圖。

  掌聲的背後,是為香港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的熱切期盼——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這是港珠澳大橋工地(2017年5月12日攝)。新華社發

  海天之間,一條“巨龍”踏浪延伸。7月1日臨近中午,習近平主席專程來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考察工程進展情況。隨後,他又考察了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建設情況。

  此前在同前來出席慶祝活動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會面時,習近平主席關心地問:“是坐船過來的嗎?”崔世安回答:“是的,坐船要一個多小時。”習主席説:“等港珠澳大橋修好了,可以縮短到半個小時了。”

  考察中,習近平主席對兩大工程給予肯定: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區域更好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中央支持香港機場建設第三跑道,就是為了支持香港鞏固國際航空交通樞紐地位,保持和提升整體競爭力。

  放眼未來,香港只要抓住發展機遇,順應時代潮流,就一定能夠獲得豐沛的成長動能,用全新成就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寫下更加生動的篇章,續寫獅子山下發展新故事、繁榮新傳奇。

  開創民族復興新天地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

  香港的前途同祖國的命運休慼與共。作為民族根基的中華文化,亦是香港同胞始終珍愛、一脈相承的精神臍帶。

  習近平主席十分關心香港文化事業發展。抵達香港當天,便風塵僕僕前往西九文化區考察,見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兩位香港小朋友現場演唱的粵劇,贏得習近平主席的誇獎。主席握着孩子的小手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傳承下去,看到孩子們就看到了希望。”

  薪火相傳要着眼年輕一代,開創未來要寄託於年輕一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6月30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考察,看望正在訓練的香港青少年。這是習近平同少年警訊成員握手。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6月30日近午時分,習近平主席前往位於新界元朗區八鄉的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看望正在參加訓練的香港青少年,同他們熱情互動。

  一位小學員告訴習主席,她參加了相聚國旗下交流團,到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這使她加深了對祖國的瞭解。

  另一位剛剛正式加入香港警隊的老學員説:“自己曾經參加少年警訊活動,從小立志做一名警察。如今,我的願望實現了。我要努力做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好警察。”

  習近平主席稱讚他們講得好。他深情寄語香港青少年——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歷史機緣,希望大家把握自己,選擇正確的道路,將來服務社會,報效香港,報效祖國。”

  習近平主席愉快地同大家合影留念,舉起大拇指,為祖國點贊,為香港點贊,為未來點贊。

  香港歷經滄桑活力依舊,特別行政區加冠成年風華正茂。一路走來,愛國愛港的精神始終薪火相傳,更在國家進步和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這種精神源於包括香港同胞在內全體中華兒女歷久彌新的民族復興夢想。

  這種精神源於20年來香港依託祖國、面向世界、益以新創的現實追求。

  正因為這樣一份情懷,習近平主席的到來讓香港同胞深受感動,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讓香港同胞深有共鳴。

  視察期間,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

  “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困難克服了,問題解決了,‘一國兩制’實踐就前進了。”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

  6月30日上午,香港大帽山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石崗營區,紅旗招展。3100名受閲官兵精神抖擻、意氣風發,100多件武器裝備整齊列陣、鐵甲生輝,接受習近平主席檢閲。

  6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石崗軍營視察並檢閲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這是接受檢閲的女兵方隊。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來自香港各界的4000餘名觀禮嘉賓,揮舞着手中的國旗和區旗,一同見證重要的歷史時刻。

  “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鼓舞士氣;“主席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響亮的回答聲震長空。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6月30日上午,正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活動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向駐香港部隊全體指戰員致以誠摯的問候。這是習近平檢閲駐香港部隊。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年來,駐香港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指示,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務為中心的各項任務,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贏得廣大香港同胞高度讚譽。

  “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加強駐香港部隊工作,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駐軍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習近平主席堅定的話語説出了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20年的“香港故事”豐富而生動,未來的願景更加波瀾壯闊。

  實踐充分證明——

  “‘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迴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香港同胞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信心不斷增強,同內地人民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耀。”

  未來發出召喚——

  “前進道路並不平坦,但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不會改變,決心不會動搖。我們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恆心,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更大成就。”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文藝晚會在《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中達到高潮。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6月30日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展中心觀看《心連心·創未來》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文藝晚會。這是晚會最後,習近平走上舞台,同主要演職人員一一握手,並同全場一起高唱《歌唱祖國》,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習近平主席走上舞台,同演職人員一一握手,同全場一起放聲高歌,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濃濃之情藴含拳拳之心。習近平主席的香港之行,在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奏響了強勁的華彩樂章。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02)


  劉奇葆在參觀“最美中國人”大型美術作品展時強調

  刻畫時代典型人物 描繪民族卓越風華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參觀“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主題美術作品展”,強調廣大美術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濃墨重彩刻畫時代典型人物、描繪中華民族卓越風華,激勵全國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最美中國人”大型美術作品展共展出21幅大型組畫,以廖俊波、高德榮、龔全珍、菊美多吉、李保國、黃大年等先進人物為創作原型,生動展現了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和當代中國人的昂揚風貌,是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的重要內容。

  劉奇葆認真觀賞展出作品,並與藝術家深入交流。他指出,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把典型示範作為重要途徑,廣泛評選表彰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形成了羣星燦爛與七星共明的生動局面。廣大美術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精益求精、潛心磨礪,創作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藝術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啓迪人。

  (2017-10-11)


  吳奇峯,男,浙江蘭溪人,1937年11月出生。中學時代接受著名畫家沈濤、賴一匡等人的繪畫啓蒙教育。196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名家都是他的老師。

  1961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美術家協會新疆分會”工作之後,一直到退休,吳奇峯先生都沒有離開這個為新疆美術事業作貢獻的崗位。

  吳奇峯先生歷任新疆美協秘書長、新疆文聯秘書長、新疆美協第三屆第四屆主席、中國美協第四屆第五屆理事,五屆全國美展評委,八屆全國美展總評委。現任新疆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協理事,一級美術師。

  吳奇峯先生在新疆生活了幾十年,足跡遍佈天山南北,深入農村、牧區,對於兄弟民族的民情民俗有了廣泛的瞭解,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新疆各民族生活的作品。

  吳奇峯先生吸收了黃胄、石魯等前輩畫家從容地處理中國大西北山川河流的手法,加上了江南人那種淡定的藝術態度,將這種大草原的美景推向了高處。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不以張揚的構圖和造型侵奪讀者的目光,以敍事詩一樣的意境去描繪天山腳下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是吳奇峯先生對新疆這片養育他熱土的回報。

  吳奇峯是個勤奮的畫家,創作過一批極有影響力的作品,代表作有《看電影去》《迎來春色》《絮語》《馬“的士”》《賣花帽的老漢》《大漠的女兒》《雅滿蘇的90後》《父老鄉親》等等。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幾十年過去,他在大漠紮根,滲透發展,像那胡楊樹,堅韌不拔,古意蒼勁,絢美多姿,五十五年過去像那天山奇峯,雲繚霧變,遺世獨立,妙然如仙,是其人生,也是他畫作。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吳奇峯以極大的熱情謳歌了新疆以及新疆各族人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美新疆、和諧新疆的絢麗畫幅。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吳奇峯先生畫作欣賞

  (2017-10-17)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這是徐向前元帥對湖北紅安縣的題詞。日前,新華社發文介紹中國“第一將軍縣”湖北紅安,在革命年代,這裏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以及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這個縣到底有多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誕生過兩位國家主席的縣,也是全國將軍最多的縣,這個響噹噹的名稱不是吹出來的。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古語説: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只有美好的自然環境方能造就優秀的人才,在湖北省的大別山南麓,就有一個風景秀美,人傑地靈的小縣城-----紅安縣,紅安縣東臨麻城,西接孝感,南靠武漢,北倚信陽,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雖然紅安縣的面積只有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萬,但是在這個小城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將軍縣。紅安原叫黃安,1952年9月正式改名為紅安,是僅次於井岡山、延安的中國革命聖地。紅四方面軍隊列裏,每3個人中就有1個紅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個紅安籍。“在現有2800多個縣城中,以“紅”命名的縣,這是唯一一例。

  小編下面據説來説説紅安縣有多厲害。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這,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是這,它是僅次於井岡山和延安的革命聖地。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就是從這開始的!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是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也是這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紅安縣前前後後有37萬人參軍。不僅參軍人數多,犧牲和貢獻也非常大,從抗戰前、抗戰時、抗戰後共犧牲14萬人!1931年12月23日,紅軍在黃安縣人民的配合下攻下此城,黃安人民夾道歡迎。為了讓世人永記黃安人民的偉大貢獻,鄂豫皖中央分局決定改名字為紅安,這真是無比的榮譽!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十大將軍縣:湖北紅安、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縣和金寨縣、湖南瀏陽。

  人生最大的聰明是:認識自已。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着是一種。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開朗就是的一天。不管親情、友情、,能永遠就是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ん伴支煙”:我就知道是紅安!

  (2017-10-08)


  每到上下學時段,李應喜都會一趟趟護送着1000多名學生往返路口

  人民網鄭州10月20日電(辛靜、慎志遠) “過馬路左右看,李爺爺站中間;謝謝您辛苦了,上下學很安全。”10月的一天中午,在鶴壁市第四小學門前,孩子們唱着兒歌,手拉着“交警爺爺”有序過馬路。

  老人叫李應喜,今年68歲,八年前從交警崗位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崗,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每天都堅持義務護送學生和老人過馬路,在這個路口已經守護了20年。

  “從這畢業的學生幾乎都認識他,有的上大學了來報喜,有的工作後抱着孩子來送糖,還有的替奶奶捎來問候……”李應喜的老伴兒王麗萍説起老公,滿臉自豪。

  他是孩子們口中的“交警爺爺”

  “這個路口位於繁華地段,車多人多,1997年之前經常有各種小事故,自從老李過來後一直到現在,十分太平。”見記者採訪,附近一位店老闆老張插話。

  “有人説我是‘活雷鋒’、‘校園守護神’,也有人説我是個‘瘋子’,精神有問題。”李應喜呵呵一笑,“説什麼都好,隨大家説去吧!”

  老李很豁達,也很有成就感,回憶起來,滿滿的都是幸福。經常有學生快到學校了才想起來作業忘了讓家長簽字,他就幫孩子們籤個字;有的孩子突然發現紅領巾沒了,他就給孩子買個紅領巾;有一次,一個小男孩眼看就要被失控的中巴車撞上了,他奮不顧身衝了上去,將男孩拽到一邊,避免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有個小男孩,每次到路口都撒嬌讓他抱着過馬路,於是他便抱了孩子三年,直到抱不動了……

  還有件事兒,李應喜直到現在也沒放下。

  那是2004年4月的一天,他在四小門口站高峯崗,有個七歲左右的小女孩突然拉住他的胳膊哭着説:“我不上學了,我要去找媽媽,交警爺爺,你能帶我去找媽媽嗎?”

  經過交談,李應喜得知,女孩叫雯雯(化名),爸爸外出打工(後來得知是入獄了),媽媽離家出走,她跟奶奶一起住,而那幾天,奶奶去鄭州看病,沒法照顧雯雯了。

  李應喜十分心疼。他輕聲對女孩説:“雯雯,你先去上學,下學後我再陪你去找媽媽好嗎?”小女孩聽了,開心地上學去了。

  但李應喜卻發愁了,去哪找她的媽媽呢?雯雯家在市火電廠附近,離學校這麼遠,她中午飯怎麼吃?

  於是,中午放學的時候,李應喜把她接到了自己家吃飯,並承擔起了雯雯的書本費、學雜費,這一管就是五年。

  “直到我出來,李大哥才不再每天操心。他替我養大了閨女,恩人哪!”電話中,雯雯的爸爸説起往事仍激動不已。

  “2015年的時候,雯雯又來找過我一次,一進門就説,你説幫我找媽媽,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找到……但你待我就像我的親爸爸,我能喊你一聲‘爸爸’嗎?”李應喜説着紅了眼眶,“我趕緊點頭,孩子的一聲聲‘爸爸’把我的心都喊碎了!”

  李應喜説,那次過後,他和雯雯再沒有見過,孩子的媽媽還沒找到,這也成了他心裏一直放不下的一個牽掛。

  路人籌錢要給他發“工資”

  這麼多年裏,他還遇到過很多讓他動容的事兒。

  有段時間,一位老人經常搬個小凳子坐在路邊待着,等李應喜下班了才走。李應喜很納悶,上前一問,老人説,“看着你一趟趟拉着孩子過馬路太危險,俺不放心你!”

  還有一次,附近一位熱心的老太太見李應喜天天義務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感覺他“太虧”,就拿了個小箱子放到路口,想發動被護送的小學生們捐點零用錢,作為他的“報酬”。李應喜知道後,謝絕了老人的好意。

  採訪中,一位50來歲自稱“淇縣人”的老鄉過來問路,李應喜熱情、耐心地給對方指點。淇縣老鄉邊走邊説:“俺知道你,老李,你給咱鶴壁爭光了!”

  説“爭光”,一點不為過。因為他不僅被評為“河南好人”,還榮獲了“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在2014年作為河南省的唯一一名代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榮譽背後是艱辛付出。年復一年在路口執勤,天天做“馬路吸塵器”,李應喜落下了“慢性咽炎”的病根,嗓子時常刺癢、咳嗽、不舒服。

  “這麼多年,累是累點,但發自內心地開心,也安心。咱不圖名,不圖利,就圖個家長放心,學生安全。”李應喜説:“年齡慢慢大了,就當是鍛鍊身體了,只要身體允許,就讓夕陽一直紅下去。”

  “我只是在熟悉的崗位上發揮點餘熱,與其他老鄉相比,不足掛齒。” 李應喜一如既往地低調,説起身邊的“鶴壁好人”,他如數家珍。50多年潛心育種的程相文,30多年來先後救出16名落水者的韓海江,熱忱服務羣眾的全國公安系統愛民模範張慧,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妻子的王建設……“這些人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認真地指揮交通

  只要看到熟人,李應喜就會以這樣的方式跟對方打招呼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工作間隙接受記者採訪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李應喜護送學生們過馬路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李應喜説:“這麼多年,累是累點,但發自內心地開心,也安心。咱不圖名,不圖利,就圖個家長放心,學生安全。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幹下去。”

  (2017-10-20)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04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習近平為你描繪“新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