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留學花40多萬回國只盼月掙1500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2015年,中國輸出了留學生52.37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他們中,有些人從選擇出國到回國就業,都是父母的“提線木偶”,留學錢沒少花,用人單位對海歸卻越來越挑了,有的明確設定學制等門檻,起薪也不再那麼體面。
海歸盼月掙1500 為何會這樣?
被安排的出國留學路
春節過後,江西姑娘胡思思回到了她就讀博士研究生的韓國某高校,至此,她在韓國的生活和學習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提及碩士留學英國、博士留學韓國的經歷,胡思思用了“被安排”一詞,她坦言,都是父母決定讓她出國,讀博士完全是“被老爸打包去了韓國”。
就在回國前,她又一次被父親“安排”了。“老爸讓我先去一所高校當設計學老師,今年9月入職,現在忙着給自己‘充電’,工作前最後的逍遙生活不多了。”胡思思笑着説。
歸屬感難尋
2014年,英國留學回來的濟南姑娘張靜鏡加入了創業大潮。9年前,張靜鏡獨自去英國留學,一呆就是六年。向來乖巧的她在大一下學期選擇從謝菲爾德大學新聞系退學,報考了倫敦服裝學院。從熱門大學的頂尖專業退學,去考一個沒把握的專業,張靜鏡很“任性”。她説,自己的夢想是開一家自己品牌的設計公司。
2009年,張靜鏡拿到了英國著名時尚品牌麥昆的錄用通知,但她放棄了。“在這樣的大品牌……沒有歸屬感,上升空間有限,所以我選擇回國創業。”回國創業並不容易,從選址、建廠、裝修、進機器到招工,張靜鏡親自上陣。2014年3月,她在服裝資源豐富的廣東虎門建廠,如今,已在廣州、南京等地開了5家專賣店。
不划算的“留學生意”
隨着留學生越來越多地回國就業,不少“海歸”成了“海待”(歸國待業)。對用人單位而言,鍍着海歸金邊的留學人員顯得不那麼吃香了,不少用人單位給他們設定了硬槓槓。比如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2016年的公開招聘,對報名的國(境)外院校學生明確要求,其本科畢業學校一般為國內全日制一本及以上院校,對於國(境)外學習期不滿2年的,本科學校為國內985、211工程院校。
此前有媒體報道,一女學生留學芬蘭花了40多萬元,回國後只期待能找到月薪1500元的工作。40多萬元、1500元,兩個反差極大的數字不禁引人聯想:如此高昂投資,是不是值得?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種買賣顯然太不划算了。據一家招聘網站調查顯示,八成海外留學的成本(學費+生活費)年均30萬元-50萬元。
莫名其妙:有錢任性
江蘇省手機網友:沒錯,我侄女讀完野雞大學都25、6了,失業在家,高不成低不就,覺得自己是個大學生,3000多的客運公司工作(就這還得靠關係)不去做,其實還不如以前的高中生。
大清要亡啦 [俄羅斯手機網友]:留學就是離家遠一點上學而已,這年頭了,不要過度解讀好嗎?誰説留學就得以後很牛逼?什麼邏輯?!這不當説,文中説的是個例中的個例,就像初中畢業就能掙千萬上億一樣一樣的個例,一般回去總不會比國內同學混得差,這個大家放心好了
AlphaGo [四川省成都市手機網友]:為何會這樣?
dhggghh [山東省煙台市手機網友]: 本想留在國外生活一輩子,不巧又被弄回來了!我很自豪的告訴他們我是一名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