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這個成語我們大家都知道,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小時候書本里的介紹以及插圖是不是描繪的都是梅花鹿?老師所教授的是不是大部分也都説是梅花鹿?可是我們現在反過來想一下,當時趙高敢公然拉過來一頭梅花鹿,對秦二世説是馬,這無疑顯得有些太過於蠻橫,而且還很冒險。秦二世以及擁護他的那些大臣都不是傻子,自然會一眼看破趙高的用意,並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消弱他的權力。
那麼有人説了,不是梅花鹿那會是啥呢?其實當時的鹿應該是一種既像鹿又像馬的動物,名為“鹿蜀”,這種動物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有過詳細的記載,“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對於這段描述,有不少的學者認為鹿蜀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斑馬,對於這點,小編並不是十分的贊同。理由是“鹿蜀”中的“蜀”字意思是馬頭蠶,所以説它應該是一種非常像馬的鹿,也可以稱之為馬鹿,不過現在肯定是早就已經滅絕了。
另外一點,就是生活的環境,我們都知道斑馬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而《南山經》記載的地域多是今天的福建、浙江、江西一帶。此外也從未聽説過斑馬有“宜子孫”的功效,相比之下,馬鹿的鹿茸、鹿胎、鹿尾和鹿筋都是非常名貴的滋補品,確實具有“宜子孫”的功效。更為有趣的是,剛出生的馬鹿幼崽體毛呈黃褐色,有白色斑點,也確實符合鹿蜀“其文如虎”的特徵。最後,在《山海經》中,凡是説“食之”如何的動物、植物,哪怕形狀再奇怪,通常也都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生物。
由此可以推斷出,兩千多年前的趙高牽來的動物並不是一般的梅花鹿,而是一種既像馬又像鹿的奇異生物;它還有可能是趙高特意從南方找來的珍惜動物鹿蜀。這種動物讓秦二世和一羣大臣一時難以判斷它究竟是馬還是鹿,作為趙高自己,當時心裏肯定是這樣想的:如果秦二世説是鹿,那我故意説是馬;如果秦二世説是馬,那我就故意説是鹿,並藉此觀察羣臣的態度,然後找機會將和自己意見不合的大臣逐一地排擠出權利圈子。這樣一來就可進退自如,也更能顯示出趙高的精明與狡猾。
所以説“指鹿為馬”這一成語中的動物主角,很可能就是當年的珍惜動物鹿蜀,而並非人們通常所誤解的普通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