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他們(太監)為找中國玩具已把城裏搜了個遍,去過所有的集市,到過所有的玩具店,找過所有的小販,把那些特地為皇帝製作的精品高價買了來。……有啼鳴的公雞和咕咕叫的母雞,汪汪叫的狗和哇哇哭的孩子,八音球和八音車,鼓角、空竹和帳篷,還有布狗和布貓,駱駝、大象和猛虎,以及林林總總、數以千計的其他玩具……”——[美]何德蘭《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遊戲》

  在清代的紫禁城,皇太后們為了讓年幼的皇帝和皇子們享受到童年的歡樂,採買製作了大量玩具供其玩耍。按照宮內的舊俗,皇帝長大後需將其所玩的玩具燒掉,而不會傳到下一代皇帝手中。但從清後期同治朝開始,連續三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他們的許多玩具都得以保留,這些玩具種類龐雜,既有中國傳統玩具,也有很多購買自西方的玩具。各式各樣的玩具伴隨着清宮的小主人一起成長,也為我們打開另一扇認識宮廷娛樂生活的窗子。

  應節令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掌握節氣至關重要。不同時節做什麼事,舉行哪些活動漸成習俗,各項娛樂活動應運而生,應節應景的玩具也相繼問世。正月十五元宵節打太平鼓、玩花燈,清明時節放風箏、盪鞦韆、抖空竹,端午龍舟競渡,七夕拜月,中秋賞月玩兔兒爺,重陽時節鬥蟋蟀,數九天點畫九九消寒圖(其中游戲玩耍的主體或不僅僅侷限小皇帝,也可能包括皇女、嬪妃及宮娥玩伴等等)……時節風俗雖然宮廷與民間一致,但其相關器物用度往往更加考究(尤其是專門製作者)。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清人繪《弘曆歲朝行樂圖軸(局部)》,柱子旁粉衣童子手持魚形花燈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清人繪《嬰戲圖冊》,最右小童手持“鹿踩靈芝”形燈

  太平鼓

  康熙皇帝的八子允禩在《上書房消寒詩錄》中有詠《太平鼓》詩:“六街擊鼓散春聲,繭紙團圓熨貼平。不比花腔傳樂府,只需信手打愁城。餳簫遠近來相合,竹馬前頭韻自迎。臘後大酺剛十日,果然雨點落輕輕。”非常形象的描繪了冬日京師玩太平鼓的景象。太平鼓又名年鼓,“鐵為圈,木為柄,柄系鐵環,圈冒以皮,擊之鼕鼕然,名‘太平鼓’。京師臘月有之,兒童之所樂者”。柄下掛數串金屬環舞動時可發出清響,玩時且擊且舞,亦可唱“太平歌詞”。

  清宮畫家所繪《庭院遊戲圖》中,面帶笑容穿藍色便服的大阿哥正要點炮竹,一邊紅袍綠褂有點害怕又好奇的小公主,左手所持正是太平鼓——淡粉色的太平鼓面中心飾福壽(蝙蝠壽字)紋,公主右手持小槌以擊鼓,也是太平鼓標準的玩法。每遇臘月時節至來年正月,數十天年節慶典裏太平鼓聲不斷,《弘曆元宵行樂圖》中也可見兒童舞太平鼓的形象,只是與標準形制相比少了鼓柄與鐵環。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清人繪《大公主大阿哥庭院遊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放風箏

  清明時節春風習習,正是放風箏的好時機。檔案有“乾隆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太監高玉交福祿壽風箏一個,蝴蝶風箏一個,魁星風箏一個”的記載。清宮製作的風箏用料造型與民間風箏基本相同,但也有獨特之處。故宮現存數件清晚期風箏實物質地或紙、絹或綾子,造型有龍、蝴蝶、鯰魚,但在主體圖案上往往再裝飾如海水江崖、龍紋、宮殿等皇家獨有的圖案,是民間所沒有的。除此以外應該還有一種字形風箏,宮廷畫師所繪《旻寧行樂圖》中可見。道光皇帝端坐在遠景的涼亭(“澂心正興”)內,畫面前景兩位較年長皇子(題簽“皇四子”、“皇六子”)在“芳潤軒”中寫字繪畫,兩亭之間空地上三名年幼皇子(題簽“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正在放風箏,風箏的形狀卻是實物中所不見的紅色“福”字和綠色“喜”字。畫中的旻寧慈愛地望向小皇子,意境與乾隆《清明》詩頗合:“紅杏都含宿雨潤,綠楊不動曉風輕。紙鳶竹馬兒童戲,鳩杖鶯衣父老迎。”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紙鯰魚風箏,風箏上繪有海水江崖、宮殿及仙鶴等紋樣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紙龍式風箏(故宮博物院藏)

  兔兒爺

  兔兒爺,明人紀坤《花王閣剩稿》中記:“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可知兔兒爺最初是人們將月宮中的玉兔人格化形象化為泥塑,並在祭月時一起祭拜。到清代兔兒爺變成了典型的節令兒童玩具,不但風靡,而且種類繁多,《都門雜詠》有“瞥眼忽驚佳節近,滿城爭擺兔兒山”之句。“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泥搏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有衣冠而張傘者,有甲冑而帶纛旗者,有騎虎者,有默坐者,大的三尺,小的尺餘……”(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泥質小兔兒爺(故宮博物院藏)

  過家家

  兒時“過家家”的遊戲與現實生活最為貼近,最受小孩子的歡迎。清宮舊藏生活類文物中居然也有許多“過家家”等生活類玩具,均模仿自生活中實用的傢俱、工具、炊飲用具等等,如小瓷茶具,成套“西洋”銅累絲小桌椅,藤編小籃子,竹製船形鳥籠、小紡車等 ……這類玩具大多是由人從市場上採買,也有造辦處所制,如小紡車,手搖把柄和轉動的紡輪非常精細,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纏線。小銀船,船形鳥籠等構造複雜,堪與手工藝品媲美。另有時代可能更晚、明顯是舶來的洋鐵帶軌道小火車、小飛機“模型”,也是真實生活的寫照,雖然具體進入宮廷的時間已不可考,但當時一定是市面上最“時新玩意”。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瓷質小茶具、銅質小茶壺、錫質小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小銀船(故宮博物院藏)

  小船系中國傳統式樣,船體還有突出的麒麟、摩羯等紋飾,船艙閣樓有中式窗,但是船底有軲轆,船尾可上弦,很可能是一件可在地上跑的玩具旱船。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洋鐵軌道小火車(故宮博物院藏)

  清同治時期張得彝編撰的《歐美環遊記》中對英國倫敦出售玩具火車有如下描述:“本港賣有火輪車式。車長七寸,寬三寸,高五寸,質系黃銅,煙筒、輪機、水管、煤槽各器皆備,與大車無異。另一木圈,周約丈許,上按鐵轍如環形。欲演其車,即燃酒以代煤,令水沸激,輪自能弛繞木圈之上。”這件玩具火車與描述大體相同,只是軌道非木質而是鐵質,節節軌道通過兩端設置的插孔銜接。

  動腦筋

  玩具裏必備的“益智”類清宮裏也有,皇帝后妃玩的圍棋象棋紙牌自不必説,還有小皇子們也玩得不亦樂乎的蒙古棋、可以學知識的動物紙牌、七巧圖,甚至還有來自英國和法國的積木、金屬插件拼接玩具。這類玩具鍛鍊邏輯啓發思維,關鍵是可以“邊玩邊學”,融娛樂競技於一處。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中式“積木”七巧板與益智圖(故宮博物院藏)

  七巧圖是清宮傳統玩具,源自宋代的“燕几圖”和明代的“蝶幾圖”,清代童葉庚更根據七巧板創造了益智圖,使其排列組合更加豐富。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蒙古象棋(故宮博物院藏)

  造型、走步與國際象棋相似,傳元初傳入蒙古。棋子象形無字,共有三十二枚,其中兩將(騎馬武士)、兩炮(獅子)、四車(馬拉車)、四馬(立馬)、四象(駱駝)、十六兵卒(端坐小人)。蒙古象棋的走法為車兵直行、象馬橫行,眾棋還擊敵將,令其無路可走取勝。蒙古象棋在清宮盛行應與滿族的騎射本色相適,傳道光皇帝就很喜下蒙古象棋,常與蒙古額附和大臣對弈。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法國積木(故宮博物院藏)

  清末曾有學者認為玩積木是兒童“智育之始基”。此件為傳統西洋積木,有各種幾何形狀的木構件,可發揮想象力搭接成不同形狀的“建築”。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動物紙牌(故宮博物院藏)

  紙牌遊戲,牌面圖案皆為動物如蜜蜂、喜鵲、鸚鵡、馬、牛,同樣圖案有兩張,一張圖案旁標註文字講述牌面動物特點,一張僅有圖案無文字,遊戲時以無字牌成功對應有字牌即贏。這種牌戲看似簡單,但近五十種圖像加上文字,玩起來有益於兒童記憶力。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手動“轉花板”(故宮博物院藏)

  轉動鐵手柄帶動兩層玻璃畫片轉動,可呈現動感的畫面。

  小夥伴

  泥質小玩偶在中國各代兒童中風行淵源有自,取自廉價粘土採用手工方便易得,且小巧可人(故宮現藏泥質偶人多不超十釐米)顏色鮮豔,造型成各種人物、動物甚至小型建築,便於抓握玩耍又有故事,從清宮舊藏遺存可知,這些泥偶人同樣深得皇家兒童的喜愛。其中泥戲人表現突出,不但製作精良數量也有幾十件之多。清代宮廷娛樂生活離不開戲,尤其清朝晚期咸豐皇帝與慈禧對戲曲痴迷,宮中戲曲泥人收藏豐富與之不無關係,這些人物刻畫細膩,多模仿舞台角色,在當時應都與真實戲出一一對應,其製作者也必是懂戲之人。玩具藏品中另有各式明顯具有現代感和西洋風的木偶。清代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專制王朝,其宮廷的娛樂生活也體現了時代的特色,反映在玩具上,民間與皇家雜糅、傳統與外來交融,卻也正是現實的寫照。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形態各異的玩偶(故宮博物院藏)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動物木偶(駱駝、羊)(故宮博物院藏)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率先生產出帶有關節的雜技玩偶,這兩件屬較簡單的關節玩具,具體產地已不可考。

  (文/萬秀鋒,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宮廷部,本文刊載於《紫禁城》2014年二月號,本篇圖片文物皆為故宮博物院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28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小皇帝的玩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