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單極霸權格局已近二十年,作為一超霸主的老美在這期間發動了多場現代化戰爭(想打哪國打哪國)。但是戰略學者約翰遜指出,看起來全是實力不對稱的戰爭卻極大地消耗了美國的政治和軍事資源。而且也令北約盟友感到不滿。在多極化趨勢日漸形成的當下,老美再想發動戰爭並號召北約盟友參與需要更有説服力的理由。他還指出,美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盟友的離心和同盟體系的分化。
特朗普上台後在北約問題上發表了令盟友倍感驚訝的言論。他竟然公開聲稱北約是個過時的產物,並要致力於加強全球重要的區域同盟體系。英國智庫專家稱,雖然白宮強調了美英同盟的高度,但是美英兩國的綜合實力與整體的北約相比顯然是不同的。這一點在伊拉克戰爭中就已經得到了客觀的印證。中國軍事專家指出,包括阿富汗戰爭和現在的敍伊反恐戰場,很多北約盟友都是出工不出力。
近日美國在東歐、中東、東北亞甚至家門口的中美洲,都放言採取軍事行動解決問題。這令人想起了伊拉克戰爭後期的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的戰略構想,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戰爭。但現在的節奏要更快慾望也更大。只是與以往不同,老美的戰爭構想中,出現了難以估算的變量,那就是北約盟友的態度能否對其戰略形成一如既往的支撐。不過答案可能真的令美決策者看不到樂觀的前景。
首先是美英與歐盟的矛盾已經傷害了北約構架的穩定,這其中還包括土耳其的離心以及該國與歐盟的傳統政經矛盾。更重要的是,歐盟的防務自主化將會與北約框架形成衝突。歐盟在希望建立自主防務體系的同時,也希望與俄羅斯形成有益的溝通和戰略性平衡。而不是當前愈演愈烈的冷戰式對抗。歐洲有句諺語“不做兩頭熊打架的草地”,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英媒文章指出,隨着俄羅斯重返中東的戰略形態落實,美英兩國需要在該地區投入更大的綜合戰略資源加以遏制抗衡。不過現在的狀況是,圍繞美國主導戰略的中東區域盟友明顯出現了裂痕,其中破壞力極大的卡塔爾危機竟是美一手策劃的。而最後卻無計可施難以收場。導致沙卡雙方把斡旋和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俄羅斯身上。現在媒體很想測試一下北約主要盟友大國對“開闢新戰場”的態度。
8月23日,在德國《商報》網站發佈的現場視頻中,主持人問到,如果美~朝之間爆發戰爭,德國是否會“自動站到美國一邊”,默克爾説:“不,不會自動的(站在美國一邊)。美國《新聞週刊》的相關報道還用今年三月著名的“特朗普拒與默克爾握手”事件説,兩人的互動和交流一直不太好,現在默克爾的態度讓人有點驚訝。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42234207”:美國專門出口戰爭,把世界搞得越亂越符合美國利益,聰明的德國不會再上美國的戰車。
(2017-08-26)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9月22號報道,美國海軍已經簽訂了51億美元的合同已對哥倫比亞級潛艇進行集成化產品和過程開發確保美國建造最致命的彈道導彈快速取得進展。
美國海軍希望建造12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這種新潛艇有170米長,配有16枚三叉戟-d5型導彈在潛艇的隱蔽性和打擊力方面有巨大突破。
美方面稱要在本世紀後期,都有足夠戰略威懾能力,有絕對的二次打擊能力,那麼他在亞太的潛在對手是誰呢?
(2017-09-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還沒有衞星導航這一説,那國家之間進行軍事部署都是用什麼來導航呢?那個時候,連衞星都沒有,更不用説衞星導航呢。當時的最牛科技就是無線電導航了。
當時科技相當牛逼的德國納粹利用成熟的無線電技術發明了“電子太陽”導航系統,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計算不同地點的基站發出的信號時間差來測算出本機的地理位置。那是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的歐洲,因此有了足夠的底盤來搞研究,在整個歐洲國土建立了無數的長間隔導航站。導航的距離達到了1800多公里,測繪精度達到了驚人的15分。
當時的英國人缺乏導航基站,導航的效果一直很差。一次偶然的機會,美國人俘虜了一艘德國的U571潛艇,從上面截獲了恩尼格碼密碼機和太陽導航機。
二戰時期還是模擬時代,各國之間的設備還沒有數字加密的概念,信號都是公開的。作為美國人的老夥伴,英國第一時間得到了相關的技術,並快速更新上馬了一批山寨版的太陽導航機全部裝備到英軍部隊,基站直接蹭人家德國人的用。話説那時候老美和英國也是跟在德國後面山寨起家的啊!
歐洲戰場上的共產主義風氣不可謂不濃郁,到後來若是德軍的某個導航基站設備故障後,英軍為了不影響自己的使用還特意派皇家空軍送去了相關的配件去協助維修。太陽導航系統就這樣一直工作到反法西斯戰爭50週年才結束了它的使命。
(2017-09-15)
在二戰的時候呢,各國大力開發人才,德國人是很聰明的,腦子還算夠用。在地面上呢,有坦克,火炮之類的。在海里面有潛水艇,在空中有性能特別優異的戰鬥機還有什麼轟炸機之類的。對當時的盟國產生了很大的威脅,也讓盟國損失了好多。
在這麼多優秀的戰鬥機當中,就有德國的FW190戰鬥機。這種戰鬥機也被人叫百舌鳥戰鬥機。在1941年的時候,投入了戰鬥,在1945年的時候,退役了。它的最高每小時可以飛行760千米。應該説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戰鬥機中。
這種FW190戰鬥機,它的機翼完全展開來可以達到10.5米,它整個的飛機長大約為10.19米。它的飛機的高度為3.36米,它最大可以飛到12500米,它最遠可以飛行837千米。可以説各方面的性能都是不錯的,對技術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這款戰鬥機在1941年參加了戰鬥,這次戰鬥,竟然打得英軍沒辦法打了。只好拿出先進的噴火戰鬥機來打它。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把154架盟軍的飛機給擊落,自己也損失得不大。使得盟軍在之後的襲擊中不得不考慮這種飛機的存在。
在之後的轟炸行動當中,美國的200多架轟炸機去轟炸德國本土,德國派出了200多架FW190戰鬥機還有100多架其他的戰鬥機去攻擊他,結果在最後結束的時候,發現盟軍竟然損失了高達幾十架轟炸機,損失很多,讓盟軍都感到十分地害怕。
隨着二戰的結束,這款戰鬥機也退役了,雖説它退役了,但是對盟軍造成的傷害還是特別大的,有很多的盟軍飛行員都死在了這款戰鬥機手中。這款戰鬥機至今還在博物館中展出,不得不説,它確實是一個性能特別優異的飛機。
(2017-09-23)
大國之間的競爭和除了經濟之外,其餘的就是在軍事力量方面了,中國在建國之後一直窮追猛趕,有了原子彈,有了核武器,有了航母。但是,時代在變化,每一個國家都在及時更新自己國家的武器,沒有哪一個國家是不希望自己國家的武器是最先進的,所以,大國之間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哪一個國家設計出其他的先進武器,其它的國家也會跟着研發,一代跟着一代,武器的發展都進化了好幾代。聽説最近,美國又花了大價錢研發新的武器,那麼是什麼樣的武器能夠讓美國花大價錢來研發?它就是哥倫比亞級核潛艇。
美花巨資研發新一代戰略核潛艇
最近,美國將花巨資研究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據説為了研究這個核潛艇,將花費51億美元,是一艘怎麼樣的核潛艇能夠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讓美國心甘情願的花費如此高的金額?這一艘核潛艇是由英國和美國共同研發的,它叫做哥倫比亞級核潛艇,之所以想要研發這一款的核潛艇,就是為了能夠取代俄亥俄級核潛艇。如此高的花費,想必這艘核潛艇的功能肯定很強大吧,沒錯,這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強大的核潛艇了。英國又在這一艘核潛艇的研究上承擔着一個怎麼樣的責任?英國將參與它的通用導彈艙研發,在這艘核潛艇建成之後,也會有機會賣給英國,你可能不知道,美國在核潛艇上面下的心思一直都比較多,本來就已經領先中國了,如今他又加大力度在核潛艇的建設上,中國要是不加大努力的話,恐怕會落後於他人。哥倫比亞核潛艇最快在2030年服役,你知道那個時候中國用的是什麼核潛艇嗎?是096型戰略核潛艇。那個時候恐怕中國海軍的壓力是極其大的。
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新技能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比較好的潛艇之一,而美國作為軍事強國,擁有其數量14架,如今他又想設計新的核潛艇,那麼新的核潛艇對比以往的核潛艇來説究竟有什麼樣的優勢?首先,它必須攜帶更多的洲際導彈,這樣才能使核潛艇具有威懾力,其次,能夠攻擊較長範圍的目標,內部結構還有許多需要優化的地方。總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就已經是一艘功能十分強大的核潛艇了,那麼新的核潛艇肯定不會亞於前面一艘。
中國在核潛艇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美國在未來很有可能以海上作戰為主,那麼擁有一艘實力強大的核潛艇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很有可能會把核潛艇作為打擊主力,同樣的英國也會在這方面上進行努力,他們共同規劃的這一艘核潛艇,將會是英國和美國在未來十幾年裏面的重要安全保障,因為這艘核艇在性能上保持着優越性,所以,其他國家都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超越過,就意味着其他國家會在核潛艇方面與美國和英國保持較大的距離。這就包括了中國的096型戰略核潛艇,因為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距,要是不努力,恐怕會遠遠落後於他人。
(2017-09-26)
如果要選出今年最火熱的類型片,軍事題材電影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吳京導演的《戰狼》已經給我們看到屬於這類型電影的特點:硬朗的氣概、跟國際接軌的工業水平和飽滿的愛國情懷。
但是,還不夠。
對於許多觀眾來説,《戰狼》只是展示了我泱泱大國強大國力的一部分;
而今天要説的這部電影,大概會給到我們看到不同的一面——
《空天獵》
Sky Hunter
我所説的不同,是指《空天獵》的題材,它把鏡頭轉向影視劇中少有人涉及的軍種:空軍。
《空天獵》講述的是我國一支神秘的空軍頂級團隊:霸天狼;
吳迪(李晨飾)和亞莉(范冰冰飾)等人通過層層嚴格的考核,成為了霸天狼秘密基地的一員。
在此時,吳迪的好友浩辰(李佳航飾)卻在任務中陷入一場境外戰亂的陰謀。
境外恐怖分子不僅挾持了人質,手中更拿捏着關係到整個亞洲地區安全的彈道導彈。
而拯救人質、解除導彈危機的重任便落在霸天狼身上。
《空天獵》之前,着手在表現空軍的影視作品其實少之又少;
印象裏遠的有《沖天飛豹》,近的也都是2011年的《殲十出擊》;但這兩部電影的內容形式上又有着較大的保守,都只是在演習。
《空天獵》表現的是:實戰。
而在表現空中實戰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是如何去呈現最真實最震撼的畫面。
真實的解決方式是實拍;
劇組共輾轉國內外13個省市勘景、取景,總行程長達33405公里;攝影師也登上軍用運輸機,在萬米高空完成近距離空戰航拍。
震撼則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空天獵》的拍攝得到軍方極大的支持,不僅有專家進行指導,更重要是影片中出現的戰機;
殲10C、殲11B、殲20等現役空軍最新戰機,還有許多陸戰裝備將第一次直接粗暴地擺在大銀幕。
另一方面因為有了軍方的支持,片中許多戰機的特技動作也都是直接上;
比如在預告片裏就能夠看到的桶滾機動、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桶滾”機動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這對於普通觀眾來説是科普長見識,對於軍迷朋友來説,絕對算過年了。
迴歸到影片表演上,其實參演的演員看起來還蠻有意思的;
可以説是老少皆有:老戲骨飆演技,年輕演員有突破。
王千源、吳秀波和王學圻自不必説,本身就是演技保障;
令人驚訝的是李佳航;
這位演員在觀眾心目中,最深刻的當然是《愛情公寓》中那個蠢賤蠢賤的張偉,然後還有那個演崩了的爾康。
不過在預告片中幾個一閃而過的鏡頭裏,李佳航的角色情緒釋放很是到位,感染力十足。
而范冰冰的軍裝扮相看起來也是讓人耳目一新;
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當導演,也是本片主演的李晨。
説實話第一次看到李晨來導演這部電影,心裏還是有些懷疑;
但我發現了個小細節,回顧下李晨以往的作品,軍旅戰爭題材的影視劇都質量上佳,口碑也不錯。
最出彩的是十多年前《士兵突擊》裏那個平易近人的吳哲:
“平常心、平常心。”
還有《生死線》裏的龍文章、《絕密押運》裏的“問題學生”陶濤、《我的團長我的團》裏的張立憲都讓人印象深刻。
不難看出,軍人世家出生的李晨對軍旅題材影視的熱愛,也始終堅持着在這一條路上開括;
《空天獵》是他的圓夢之作,一切的付出在他心裏都是值得。
李晨曾經在採訪中如是説道。
而這樣一個有赤忱之心的導演拍出來的作品,情感大抵也是真實而且誠摯的。
《空天獵》中戰機與僚機間的戰友情、還有真摯的愛國情懷,大概能夠帶給我們熱血以外不同的情感。
“如果不能為了人民而戰,那還能為了誰?!”
(2017-09-20)
德軍,在二戰初期可謂是所向無敵,可是最終卻以慘敗收尾。德國的戰敗,可以説是被戰線給拖垮的。要知道在歐洲戰場還有英國與其交戰,希特勒便毫不猶豫的開闢蘇德戰場,最終便被盟軍給擊敗。説到這裏的話,不禁有人會問如果德國不去打蘇聯的話,德國穩紮穩打最終的結局還會是這樣麼?
當時德國的問題在一戰時期就出現出過,因為雙線開戰而落敗。可是二戰時期希特勒依舊面臨這個問題的困擾。當時德國在歐洲戰場中基本沒有對手,除去英國還在苦苦抵抗,其它國家都在德軍的鐵蹄下瑟瑟發抖。對於英國,不知道希特勒是如何作想,在經過多次激戰後根本無法攻克英倫三島。德軍便將目光轉向蘇聯,隨後便調動百萬大軍開始襲擊蘇聯。
蘇聯在戰爭初期,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倘若不是美英的援助,蘇聯想要贏得勝利非常的困難。蘇德戰役的爆發,對德國有着重大的影響,由於戰事遲遲無法得到結束,這就給德國的後勤帶來極大的壓力。德軍數百萬的兵力都陷入到蘇聯國境內,使得其它戰線的壓力驟減。
這次戰役也使得雖然給蘇聯造成巨大的危害,可是自身的實力也是遭到重創。如果説不去進攻蘇聯,穩紮穩打德國最終的結局不會那麼悽慘。當時希特勒進攻蘇聯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要知道德國的戰略資源隨着戰事的爆發消耗速度非常快,然而蘇聯擁有豐富的資源。在蘇德戰役中,資源豐富的地區始終是德軍首要進攻的地區。在加上蘇軍內部往往經歷大清洗,戰鬥力有所下降使得希特勒判斷蘇聯外強中乾。
可是這時候進攻蘇聯,也是德國最好的時機。蘇聯不會讓自己面對統一歐洲的軍事強國,遲早都會動手。只不過它沒有想到的時,德國如此的瘋狂。如果等到蘇聯準備完善後,德國在跟蘇軍交手的話便很難戰勝。這樣一來,希特勒也是看到這一點,發動襲擊給蘇聯打了個措手不及。
對於德國而言,美國是令人感到畏懼的存在。於是在作戰中儘量不招惹美國,可是希特勒也知道美國遲早會參戰。所以德國便會加速自己的進攻節奏,想要在美國參戰前擊敗英國或者蘇聯。可是最終還是失敗,倘若面對英美聯軍,德國的結局依舊不太樂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用户”:海軍海軍海軍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02”:最起碼作死的英國是可以弄死了,這比單挑蘇聯靠譜得多了,如果弄死英國稱霸歐洲留下蘇聯制衡美國世界豈不是成了三極?
網友“白日夢中游”:當時打下英國和佔領英國後利益不成正比而且過不了海軍那關
網友“昨夜之楓”:怎麼弄?游過去?近現代海洋文明的優勢你可以參照兩次鴉片戰爭,當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都沒能登上英倫,德國一毫無海洋傳統的大陸文明怎麼過去?
網友“昨夜之楓”:海獅計劃的失敗實際上是海洋文明在近現代技術條件下對大陸文明優勢的集中體現。作為納粹政權來説,不斷擴張是其既有屬性,海上打不過只能陸上了咯。
網友“楊俊傑”:希特勒這屎也能滅英國,去屎吧!海軍不如人,空軍也不及人!倒是把與英軍作戰飛機用於打蘇聯!美國只要不直接出兵,再援蘇聯也無濟與事!傻B先生!本來起初德國就是全力攻英法的,後看克英無望就攻蘇的!
網友“似曾相識”:當時元首若能止步於英吉利海峽全力攻擊蘇聯,這樣不僅會改變德國曆史,順便連中國歷史也給改寫了,所以説歷史沒有假如。
(2017-09-19)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蘇中英法誰的貢獻最大?
首先,法國可以排除。作為歐洲老牌強國的法國只堅持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了。之後數年間,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一樣,淪為德國的兵工廠和後勤保障基地,為德國提供了大量戰爭支持。
其次,在二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淪陷國土最多。中國為二戰做出的犧牲(死亡1800萬人,傷亡合計3500萬人)僅次於蘇聯,但由於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限制,對二戰的貢獻不如美國和蘇聯巨大。
那麼,美國和蘇聯的貢獻誰更大一些?
一,先來看一下兩國的傷亡人數和消滅敵人的數量。
二戰前,蘇聯的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但是,蘇聯對戰爭的爆發時間估計錯誤,遭到了德國的突然襲擊,損失慘重。
蘇聯在二戰中死亡人數是2660萬人,傷亡合計達到4700多萬人,佔到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德國在二戰中死亡總計為531.8萬人(含死亡的45.9萬俘虜),其中對蘇作戰死亡418萬人(含俘虜)。也就是説蘇聯消滅的德國人佔到了德國死亡人數的79%。
美國在二戰中共死亡40萬人,其中在歐洲和大西洋戰場陣亡25萬人(含傷病致死)。而消滅的德軍人數遠不及蘇聯。
二,參戰的方式和時間。
蘇聯與德國正面作戰,進行一次次艱苦卓絕的大會戰,甚至全民皆兵,參加城市戰、巷戰,淪陷區還有游擊戰,最終扭轉戰局。
蘇聯在開戰後把大量的工廠搬遷到烏拉爾工業區,這對支持蘇聯的持續作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對德作戰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來自後方的烏拉爾工業區,尤其是著名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以及波波沙衝鋒槍。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德國、日本、意大利宣戰,確立了“先歐後亞”的方針。
美國在歐洲和大西洋戰場以出動海軍和空軍為主,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才大規模出動陸軍參與對德作戰。
三,諾曼底登陸,美英開闢第二戰場。
敦克爾克大撤退和諾曼底登陸向來是英國美國宣傳二戰的重點,以此來暗示它們是二戰最大的功臣。
但是請注意諾曼底登陸的時間:1944年6月5日。
蘇德戰場的轉折點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美英在諾曼底登陸時,蘇聯早就開始了大反攻,而且已經攻入德國本土。這個時候美英如果還不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德國就被蘇聯單殺了,勝利果實將落入蘇聯手中。
四,美國對各國的援助。
美國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援助佔60%,對蘇聯的援助佔32%,其他國家分享剩下的8%。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大多要經過英屬印度和緬甸,英國人會暗中扣下一部分,中國真正獲得的援助少的可憐。當然,即使很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總量看起來比較大,總價值約100億美元,但對於巨大的戰爭消耗來説並不算多。甚至有人説美英不希望蘇聯迅速打垮德國,只是希望蘇聯不要倒下,最好是蘇德兩敗俱傷。
在蘇德戰爭最關鍵的1941~1942年9月,美國對蘇聯的援助量更小,根本不足以改變戰局。所以説,美國的援助對蘇聯戰勝德國的作用並沒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美國的參戰本身就會對德國產生很大的心理打擊。
綜上所述,在蘇美英三國擊敗德國的過程中,其實蘇聯的功勞比美英要大的多。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幾乎是獨自擊敗了日本海軍。考慮到二戰時期德國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日本,擊敗法西斯的最大功臣應該是蘇聯,而不是美國。之所以現在多數人都感覺美國功勞最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歐美媒體幾十年如一日的大力宣傳。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屠胡”:雖然不想説,但要承認功勞大肯定美國。
網友“青陽欣”:我只知道幫助中國抗日的是美國,投機最多的是蘇聯。
網友“U139275326”:是這樣,沒有美國蘇聯會被德國滅掉。沒有蘇聯,德國也滅不了美國。
網友“令狐秋”:盟國中,蘇聯是唯一承認偽滿洲國的。想一想,為什麼東條英機打美國不打蘇聯。
(2017-09-15)
2003年3月,美英聯軍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開戰前幾天,薩達姆大女兒拉加德與父親見了一面,沒想到卻是永別。在巴格達淪陷後,拉加德攜家人逃到了約旦。而薩達姆在2006年底的宰牲節被處決,終年69歲。
拉加德此後一直住在約旦,生活還算舒適,但她內心卻一直不平靜,時常在社交媒體回憶着往事。拉加德在薩達姆的行刑日看着薩達姆執政時期的影響,哭泣的不能自已。
拉加德為父親感到自豪,為伊拉克奮鬥到最後一刻。拉加德譴責美國的入侵是造成伊拉克混亂的主要原因,在薩達姆政權滅亡後,恐怖分子肆虐至今。
拉加德認為伊拉克是一個難以治理的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事實,卻在一味的指責薩達姆。拉加德認為薩達姆是英勇的民族主義者,是伊拉克數百萬人的象徵。
拉加德希望伊拉克局勢穩定後,在遠離仇恨和報復的情況下返回家園。
但恐怖分子仍佔據部分地盤,庫爾德人還要搞獨立公投。伊拉克局勢的穩定,恐怕要等到猴年馬月,拉加德或許終生都難以回去了。
(2017-09-18)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