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曲一刀開通粉絲羣啦,歡迎各位易友移步QQ羣:516324051,和美女主編曲藝進行深入淺出的交流~
“現在的孩子思想真的讓人害怕;現在的孩子真現實得可怕!”
這是在豆瓣作者“與學習地久天長”轉發的一篇帖子中的感慨。文章記敍了一名女士通過匿名社交軟件發佈的,自己10歲的小侄子對父母的大量吐槽。
01
男孩很聰明,奧數、圍棋、輪滑成績都很好,全班考試成績第一,英語口語也很棒;
父母對他的成績很滿意,經常在朋友圈裏曬;
他父母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想要生二胎;
男孩的同學都拿iPhone7,他只有兒童手錶;很多同學暑假去美國玩,他只能去深圳,因為父母覺得花錢太多(一次5萬);
和姑姑聊天時,他對家裏有太多吐槽,而且説,他爸媽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
▍吐槽點1:父母要生二胎
男孩父母有要二胎的打算,他認為父母是自私的。
男孩:
父母要二胎才是自私的行為。我根本不希望有個弟弟或者妹妹,弟弟妹妹是家裏有錢才可以要的。不是瞧不起他們,他們這麼窮,坑了我還想再坑另一個孩子嗎?(如果父母)再要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的話,我就不學習了,反正成績好不如有錢。學得再好父母也是給不起我什麼。
父母無力去承擔二胎的責任,還一定要,是對自己和二胎都不負責的行為。畢竟家裏供我學目前的這些,都是有壓力的。
姑姑:
你爸媽很愛你的,就是想要二胎,也是給你在這個世界上多一個親人,要明白這是愛。
男孩:
人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吧?父母能給我的本來就很少,為什麼要求我再去分享出去,再愛呢?!總之一句話,父母要二胎這個事情,是在做自己能力範圍內,降低全家生活質量和降低我教育資源的事。
▍吐槽點2:父母愛在朋友圈曬他,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男孩覺得父母給自己的不夠。他不想每天他媽媽搞一大堆各種吃的給他,他寧願他們省錢給他買無人機;他也討厭爸爸向別人炫耀他圍棋下得有多好,他希望爸爸能安靜點,多帶他出去看看。
姑姑:
你爸媽把你看成他們的驕傲,爸爸媽媽是很愛你的。
男孩:
愛就是在朋友圈曬我的成績,曬我吃飯的照片嗎?!也沒問我願不願意。我媽媽還曬過我的一個睡姿,結果媽媽微信裏有同學爸爸的微信,就被同學笑話了。
每次去見父母的親戚朋友,媽媽就是喜歡讓我背課文一樣去説我的程序,要求我在大人面前要嘴甜。我不喜歡被人看耍猴一樣看着,很不好受。好不好是一家人的事,幹嘛經常去曬他(給別人看),感覺被扒光衣服一樣。
父母沒有尊重我的想法,什麼想法都沒尊重過,只知道按他們的意思來。這不是愛,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吐槽點3:媽媽管得太多了
最怕媽媽的那句話——為你好,怎麼就不知道懂事呢?每天起碼説10次。
我想玩足球,媽媽不讓,説摔傷了怎麼辦,怎麼能玩這麼野蠻的東西!輪滑還是我爭取的,但是媽媽還是不願意他玩,怕我摔着了。可,不玩這些,那和女孩子有區別嗎?
媽媽還給我洗澡,這我是抗拒的。可媽媽説,小P孩,你自己洗不乾淨!
我不開心,有點壓抑,其實想離開父母身邊。而媽媽總是説我,小孩懂什麼!
而現在在姑姑家就很開心很放鬆,因為姑姑不會管我生活上的事,尊重我的想法。
▍吐槽點4:和同學比壓力很大
男孩的同學説,成績再好也沒有用,父母是窮鬼,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也送不起他出國留學。有錢比成績好重要多了。
他很多同學暑假去了美國玩,他只能在深圳,因為去一次要5萬,他爸媽覺得壓力大。然後他老師和他説,他的口語是班裏最好的,不去真的很可惜。
▍10歲的他對未來已經有規劃
他説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出國留學,所以現在苦學英語,而且覺得他父母個子不高,自己鍛鍊身體,希望能長高點。他喜歡生物、計算機,把圍棋下好也是鍛鍊自己的大腦。
姑姑:再怎麼樣,父母生你養你,也要尊重吧。
男孩:我感恩他們生下了我,但我不喜歡父母養育我的方式。我被灌輸的都是父母不容易,你要爭氣,你必須聽話這樣的。
姑姑(內心OS):10歲啊,一直覺得10歲的孩子就是學習和玩,他已經開始思考人生了。
02
不配有這麼好的兒子、窮、自私、管得太多……
可能男孩的父母會覺得很委屈,他們為孩子提供了力所能及最好的學校,給他準備好吃的,怕他磕着碰着,讓他健康成長,為什麼不僅得不到兒子的感恩,還收穫瞭如此冷漠扎心的評價呢?
內心還會多鬱悶一句:那我們這麼做還有錯了?!以前我們多聽父母的話啊!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當然沒錯。但孩子不領情,也不能簡單地用青春期逆反心理來概括。
學者Feldman研究發現,青少年對自主性的較晚期望,與父母監控、嚴厲的家庭環境和較高水平的父母專斷呈正相關;與青少年對個人主義、能力和外部成功的強調呈負相關。
父母把孩子送到條件好的學校,為他賦予了學習提高的能力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充分競爭的不平等環境。上面這位10歲的小同學,他在學校裏雖然被激發了強烈的好勝心,但也因為家庭條件的差距去不成美國而沮喪,進而萌生了越來越清晰的自主性要求以及對父母的鄙夷。
請注意父母內心的OS——我們已經盡了全力、哪怕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好學、我們給你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你要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都是“我們XX”句式,孩子只要聽從大人的安排就好了,孩子的任務就是“給我好好學”。這種完全體現家長絕對意志的教育培養模式,根本不可能形成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
父母要生二胎——家庭地位在發生變化;
在貴族學校上學卻難以應付高昂的課外花費——社會地位在發生變化;
父母在朋友圈不斷曬自己的糗照——在虛擬環境下重新建構自己形象的努力化為泡影;
這堪稱是一個10歲學生提前經歷的中年危機。
社會果然是殘酷的昂~
03
剛看了馬東的一段分享,覺得很有意思。他説:
我們的下一代,並不知道什麼是饑饉之憂。他們沒有所謂“貧乏”的概念,所以他們對錢的看法和我們是不同的。我們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感受的“貧乏感”,在下一代人身上不會有了。
整個社會都在面臨着一個新的變化。
中國人,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別人200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的上一世代,其實就是古人。你為什麼無法和父母溝通?你跟他有170年的差距,你怎麼可能從本質上理解他的焦慮?
你為什麼無法和你的孩子溝通?因為你也是古人。因為他和你相差很多代。這個代際關係不是由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經濟基礎和對經濟的感受決定的。
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每個學生的家庭條件又不相同,似乎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因為朋友圈的存在,情況又有所不同。
現在,就像美國心理學家吉恩和肯瑟所説:“人類正在面臨一場自戀大流行”。父母們趕上了。
社交網絡的開放屬性,人和人交往的機會大大增加,但這並不一定帶來人們心態的開放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多,相反,在這種環境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越來越關注自我。
但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要從根本上提升自我已經太難;因此,他們往往會採取外部標榜的方式來彌補,比如,過高的自我表現慾望,尋求周圍人的關注,通過他人的評價和追捧來感知自己的存在;並把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
説白了,一對平凡的父母,要在同齡人眼中翻盤挺起腰桿,靠自己,基本沒戲;靠兒女,比較靠譜。
就像三島由紀夫説的,因為陷入夢境太深,夢溢出到了現實的領域,終於造成夢的泛濫。
孩子這一邊呢?
現在的小朋友使用微信已經非常普遍,因為微信的熟人社交特性,少年們試圖在朋友圈中向朋友們呈現一個真實的自我;但父母卻異化了這個形象的構建——孩子在自己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但卻阻擋不了父母在朋友圈曬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又潛伏在網絡上了!
當父母為兒女所做的一切被認為是“自戀”時,從此也就失去了兒女的尊重。
曲一刀:男性文化,撩妹知識,專業挽救落後男青年。網易輕鬆一刻出品,公眾號(qingsong_163)。
(責任編輯:潘霄_NX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