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旅遊業的“未來”
進入了21世紀以後,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交通革命,信息技術進步的因素,旅遊業迅猛發展,全世界的旅遊人員爆增,各種形式,豐富多彩。現代的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大因素,貢獻十分巨大,旅遊業發展至今已不再是原來的朝陽企業,而是正在發展、前景無限廣闊的宏偉企業。
旅遊是精神需求:在生存階段,人們基本不需要旅遊;到了生活好點的階段,人們開始慢慢需要觀光和旅行;側重的精神層面的旅行將越來越重要。未來,使人們產生旅遊想法的精神因素也將越來越多,比如,因電影電視節目;因孝順父母而出行;因找尋回憶前往;因美食、因購物前往;因婚戀或浪漫;因文化博覽等等。
投資人看好旅遊業:伴隨着出遊人數的增加,投資者也敏鋭地嗅到了旅遊大潮中商機無限,旅遊實體類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大型旅遊綜合體項目是實體旅遊項目投資的重點,涉及旅遊度假區、主題公園、影視城等多種業態,也是企業投資的重點。
旅遊業享受政策利好:政策同樣向旅遊業傾斜,努力推動旅遊這個綠色朝陽產業的發展。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旅遊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其中最大的轉變是旅遊屬性的升級,由之前的“吃住行遊購娛”的功能屬性逐漸轉向精神層面。從之前的“觀光”,變為住下來、靜下來、體會和體驗的“度假”式旅遊。
説到根本,旅遊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文化的集中,是文化的載體,所以旅遊和文化是天然的結合。
當人們越來越富裕,人們所能享受的物質生活總是有極限的,所以享受一些文化體驗、旅行體驗等服務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旅遊”是疫情期間中國人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旅遊市場的潛在需求強大。
隨着近期國內的疫情形勢趨於平穩,諸多城市開始放開景區接待遊客,大部分景區尚未出現爆發式增長,大災後旅遊行業進入低谷期。
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是我們需要反思和總結的。
依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研究發現:
1. 在疫情後計劃出遊的主要目的上,休閒、度假以30%的比例排名第一,遊覽、觀光佔24%排名第二,疫情後預計旅遊者更傾向於放鬆休閒以及文化體育活動;
2.鑑於國外的疫情持續加重,國內遊、自駕遊、高鐵遊是首選的旅遊方式,特別是自駕遊比例最高;
3.從旅遊目的看,家庭、休閒度假是關鍵詞。
有專家表示,此次疫情是所有第三產業的危險與機遇並存機會點,大疫更是大機:
1.針對疫情之後,未來旅遊業將會給康養帶來風口,利好大健康領域的細分市場。文旅本身倡導的就是一種健康,一種對身心的健康,是身體的鍛鍊。遊是需要體力,如爬山、划船等。所以説很多景區大健康發展會逐步釋放出來,全民健康和大健康的結合要爆發,大健康和文旅結合將全面開啓。
2.疫情過後,在渠道方面講究遠親不如近鄰,第一波遊客一定是本地遊客。原來有些景區可能都不太關注本地遊客,旅遊畢竟是都到別的地方去玩,不大關注本地市民。但是因為百姓都在家憋壞了,所以城市周邊遊和短途的微旅行、微出行將是今年的重點開拓和服務方向。
儘管市場需要被疫情暫時擱置了,但不會永遠停滯。
反觀攜程、飛豬等各大平台的搜索信息顯示,平台用户機票、酒店的搜索量正在攀升。
作為旅遊從業者,需要更多的修煉服務功底、做好長期存在的健康“硬需求”,搞好休閒度假的“軟服務”,做好輕資產運營的同時,將文創產業和旅遊業周邊產品深度開發才是近期的工作重點。
隨着時代變遷,旅遊已然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旅遊業也成為了高速發展的產業之一。同時行業間的競爭壓力也越發壯烈,消費者也得益於此,迎來了各種各樣的旅遊方式。就我們常見的旅遊形式便有組團遊,自駕遊,主題遊等等。而我眼中的旅遊業的"未來",或許能夠依託於互聯網而發展。
比如最近十分流行的VR技術,從推出,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VR技術運用在許多場合。就像人民廣場的迪美購物街上,便有一個機箱空間,用音遊VR吸引着來往過客。而我去平遙古鎮旅遊時也遇到過這樣的遊玩場所。平價的新穎體驗,能夠帶動更多的消費者前往旅遊場所遊玩,自然也能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而在我眼中,似乎這項VR技術也可用於"雲旅遊"。記得我在高中時,我們藝術老師就有提過從Google上可以搜索外國的美術館,通過美術館的特製攝像來進行參觀,甚至可以放大某一副畫像的指定部位。當時VR技術尚未推出,我們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來"雲旅遊",那麼在有了VR技術的支持後,"雲旅遊"的體驗感似乎能更上一層樓。比如當我們戴上眼鏡,就好像能穿梭在旅遊景點之中,同時滿足視覺,嗅覺,聽覺等等感官。特別是如今的疫情期間,旅遊業大受打擊,而如果"雲旅遊"的模式得到了推廣,各大景區便能為世界各地的遊客提供遊覽服務。對於一些害怕麻煩的人們而言,也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的旅遊快樂。
END
文案&圖片:封詩瑜 陸佳慧 張雲祺
排版&整理:封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