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振旅遊業,亞洲市場已經找到了答案:讓中國遊客掌握話語權
疫情之下,旅遊業遭受巨大沖擊,面對生計和經濟的重大挑戰,世界各地的國家都在想辦法扶持旅遊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月11日刊文《冠狀病毒時代旅遊業的未來:亞洲可能已經找到了答案》,稱中國遊客和亞洲市場或將掌握話語權。
店主克里塔娜表示,許多人都在艱難的維持生計。這位45歲的老太太在大街上賣紀念品已經十多年了,在疫情之前,她每天至少可以賺300美元,然而從4月份開始,泰國暫停了國際航班,她的每日收入已降至2美元,有時甚至是零。
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國已承諾建立一個"旅遊走廊",讓兩國民眾可以安全地旅行。在歐洲,愛沙尼亞,拉脱維亞和立陶宛宣佈計劃從5月15日開始對這三國公民開放邊界。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説,並不能承受長期關閉邊境的代價,而與周邊國家建立聯繫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有專家警告,儘管各國已經都採取了新的扶持措施,但是要把旅行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卻沒有這麼容易,可能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專家指出,這種區域性旅行十分脆弱,像一個巨大的泡沫,一旦有一個國家出現二次暴發旅行通道將會立刻關閉。
非營利組織亞太旅遊協會首席執行官哈迪表示,越南和泰國可能會考慮在未來幾個月內建立旅遊走廊。而泰國每年吸引大約1100萬中國遊客,泰國可能成為最早對中國開放的旅遊國家之一。
泰國正在考慮向外國遊客開放某些區域,這意味着遊客實際上被限制在一個地方,例如一個小島,泰國旅遊局局長稱,這對遊客和當地居民都將是有益的。
澳大利亞大學高級講師弗雷亞説,旅遊業將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在亞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這意味着中國遊客可能已經掌握了亞洲旅遊市場的話語權。
旅遊業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行業內正在進行一場關於能否最終永久改變旅遊業的爭論,有人認為會快會恢復常態,有人則把這場疫情看成是旅遊行業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他們希望旅遊業藉此放慢步伐,提供更周到的服務,不僅讓旅行者受益,也讓當地經濟和當地社區受益。
然而對於周圍的店主來説,解決眼沒有收入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一名在山腳下開嘟嘟車的車伕表示,他現在一無所有,人生第一次去排隊領了免費食物。
文/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