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暑襪街、四聖祠街、藝專,這些成渝地標是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點擊圖片進入投票通道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瓊瑤曾經有一本記錄自己在與親人分隔了39年後,回鄉探親的書《剪不斷的鄉愁》,專門提到了自己與成渝兩地的緣分。

瓊瑤

她1938年出生於四聖祠街的仁濟醫院,也就是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4歲時隨父母回到了老家衡陽;1944年 ,戰火燒到衡陽,為躲避戰亂,歷盡艱辛逃難到重慶;隨後又跟母親去了瀘州……可以説,瓊瑤的大半個童年都是在四川和重慶度過的。

不僅如此,成都和重慶也曾經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出現,提醒着她那無法剪斷的鄉愁。

瓊瑤年輕時照片

成都,剪不斷的鄉愁

故鄉是什麼?對於瓊瑤來説,是出生的地方,是接近半個世紀都無法遺忘的鄉音。1938年,瓊瑤和雙胞胎弟弟出生在四聖祠街,從小,她就在暑襪街附近玩耍。雖然只在成都住到4歲,但瓊瑤後來一直沒有忘記成都這個“第二故鄉”。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前身仁濟醫院舊照

她曾經在書中寫到她的鄉音,實力演繹了鄉音無改鬢毛衰:“我離開湖南時,説的是四川話。現在,我説的是略帶南方音的國語,鄉音,我甚至不知道,我的鄉音是怎樣的?小時候,我的語言是複雜的,為了適應環境,我説過四川話,説過湖南話,説過上海話,説過北京話……如今,已演變成我目前唯一會説的國語了。”

暑襪街舊照

在《剪不斷的鄉愁》中,離開成都40多年的瓊瑤再次回到成都前,還專門找家裏老人打聽了當年在成都的住處“暑襪街,布袋巷”。在瓊瑤的腦海中立刻勾勒出關於暑襪街的圖畫:古老的石板小路,路兩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合抱的大槐樹,枝椏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牆。每户人家,都有兩扇油漆斑駁的紅門,門上嵌着褪色的銅門環。當然,這條街一定在郊外某處,因為,街的旁邊,應該是大片大片的油菜田。

也許是離開成都太久,她已經不記得暑襪街位於成都市鬧市,但當年門前的油菜花的印象依舊清晰:“唯獨記得在我居住的地方,門前有一大片的油菜田,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那金黃色的油菜花,似乎漫無止境地由地的這一邊,一直開到天的那一頭。油菜花。這麼多年以來,我記憶的底層,一直有一片盛開的油菜花。”

暑襪街郵局

除了油菜花,瓊瑤記憶中還有茶館和滑竿。在《幾度夕陽紅》中,瓊瑤曾經描寫過四川的茶館,而在她回鄉探親時,還專門去體驗了一把成都的茶館:“這家茶館在一個鬧區的小巷子裏,像一座學校的大禮堂,但已十分陳舊。裏面早已坐滿了人,原來都是聽説要表演,全部‘老客人’都來了,座中白髮蒼蒼的不在少數。大廳前面有舞台。座位是長板凳,板凳前有簡單的木桌,桌上有茶碗茶碟。”

重慶國立藝專舊照

重慶,苦難歲月的終結

對於重慶,瓊瑤的記憶並不算深刻,甚至在她的回憶錄裏關於這座城市也僅用了寥寥數筆。但重慶,對於瓊瑤來説,可以算得上是一段苦難的終結。

瓊瑤曾經在自己的回憶錄《我的故事》裏提到了她的童年。在年幼時那段逃難的日子裏,瓊瑤隨着父母從湖南出逃,經貴州、廣西、雲南等地,歷盡千辛萬苦,曾經不小心兩個弟弟走丟,還患上了俗稱“打擺子”的瘧疾……終於抵達了重慶。

全家抵達重慶的時候,正好是抗日戰爭勝利之時:“在萬民歡騰中,迎接着勝利。”瓊瑤一家在重慶的日子很短暫,短暫到在她在《我的故事》裏甚至沒有提到一個具體的地點。而瓊瑤離開家鄉39年之後首次回鄉探親,抵達重慶市後,也沒有特意在重慶市內觀光,而是坐着麪包車直奔大足。

重慶國立藝專

但重慶在瓊瑤的心目中真的沒有留下痕跡嗎?絕非如此,在她的代表作《幾度夕陽紅》之中,曾經盛開過一朵“沙坪壩之花”李夢竹。儘管瓊瑤後來曾經表示,沙坪壩是她聽曾經在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就讀的老友介紹以及圖片所得知的消息。

瓊瑤所寫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也是命運宛如浮萍。1918年開創之初叫做北京美術學校,1925年更名為國立藝術專門學校……之後幾更其名,歷任校長包括林風眠、徐悲鴻等大師級人物。

1940年,為躲避戰火而剛剛在昆明安頓下來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再次動身,遷往重慶。自此,國立藝專開始了在重慶的六年歲月,先後在青木關和盤溪落腳。

“當時這裏的人煙並不多,因此房屋顯得很扎眼,容易成為敵機轟炸目標,他們就把院牆全部用鍋煙墨抹黑,這樣就可以隱蔽。”日後,“黑院牆”也漸漸成了國立藝專的代名詞。

在前後兩任校長陳之佛、潘天壽的努力下,先後聘請了一大批知名的教師:豐子愷被聘為教務主任,國畫系任教的有李可染、傅抱石,油畫繫有關良、趙無極等…… “黑院牆”也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

在《幾度夕陽紅》中也寫過曾經在藝專就讀的王孝誠成為了大畫家,可見,重慶雖然未能留在瓊瑤的記憶之中,卻永恆地留在了她的作品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