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在廣闊的國土面積中,若問第一島嶼和第二大島嶼是哪?估計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回應説:“第一大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嶼是海南島。”那麼試問第三大島嶼又是哪呢?我國第三大島嶼是崇明島,它位於上海,長江三角洲一帶,它南與嘉定、寶山隔江相望,北與江蘇海門、啓東一衣帶水,猶如長江巨龍口中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崇明島與台灣島和海南島的最大不同之處,崇明島是由長江“生下”的,換言之也是一座沖積島嶼,它總面積為1269.1平方千米,即將超過兩個新加坡的面積,僅次於台灣島和海南島,被譽為“太平洋西岸一塊未被污染的淨土”。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崇明島的“前生”——由長江下游泥沙沖積而成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地勢特徵是不平坦的,西高東低,河流的流向也是從西朝着東流。經過漫長的板塊運動,形成了今天這樣東低西高的地勢格局,從而奠定了崇明島形成的地質基礎。

古代時期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相對來説比較繁榮,隨着各朝各代的更迭,戰火紛飛,人們亂砍亂伐對植被的破壞現象極其嚴重,長此以往隨着植被面積的減少,水土流失問題變得很嚴峻,比如在黃河一帶,雖然地勢平坦,但是缺少植被的覆蓋就很難阻擋水土流失,河裏的泥沙開始流向長江中下游,隨着長江中的江水不斷沖積,慢慢的這些泥沙越來越多,最後堆積成了“崇明島”,如果沒有長江的沖積,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崇明島。

在歷史中,崇明島有個比較霸氣的名字---東海瀛洲。在傳説中,這是東海仙境的名字,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念念不忘的。到底在哪裏,始終沒有人找到它,後來明朝時朱元璋定都南京,或許為了吉利,就把這名字賜給了崇明島。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那麼,崇明島到底是何時形成的呢?在崇明島上有一座氣勢恢宏的明清古代建築羣,這就是迄今為止已有380多年的崇明學宮,這裏培養出很多古代人才,如今這裏已經變成了博物館。

據上海崇明學宮博物館中的相關史料記載:公元618年到626年,也就是唐朝武德年間崇明島的前身東沙和西沙都露出水面,這些泥沙堆積面積很小,只是形成了一個雛形。隨着唐朝滅亡,宋朝取而代之後,這裏的泥沙堆積得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南宋時期,崇明島的泥沙堆積面積越來越大。當年為了治理黃河水道,宋朝特意派來了能工巧匠,把今天滑縣地區的黃河邊上堤壩給扒開,讓黃河朝着南邊方向流去,黃河的入海口發生改變,黃河與長江兩條河流的泥沙堆積在一起,順着地勢朝着地勢平坦的南方平原地區流去,東沙西擴與一個沙島接壤,原東西沙上多為“姚”和“劉”姓的居民遷移至此,這個合併的沙洲就被稱為姚劉沙。到了宋末元初時期,姚劉沙西北五十里處出現了一座沙洲,三沙歸屬於西沙崇明鎮管轄,所以又被稱為崇明沙。

明朝建立後,長江河口出現了大量的沙洲,在雨季高峯時期,這些沙洲會經常出現合併、崩塌的現象,而且發生頻率極為頻繁,三沙和姚劉沙也經受了相當嚴重的沖蝕,又被新的泥沙覆蓋就這樣到了清朝初年,崇明島最終合併成為一個大型的沙島,隨着泥沙的淤積面積不斷擴大,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崇明島。從整體來看,崇明島的形成猶如一本博大精深地質遺蹟百科全書,耐人細細品讀。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崇明島的“今世”——有可能是世界上增長面積最大的島嶼

一千年猶如彈指一揮間,崇明島經歷了的這些滄海桑田,猶如一部地質演變史,充滿了艱辛的圍墾史。在建國初期崇明島隸屬於江蘇南通市崇明縣,當時崇明縣有兩個沙洲,一個是興隆沙,另外一個是永隆沙;隨着經濟的發展,在1958年上海面積不斷擴大,崇明縣被劃分歸屬於上海。不得不説在當時長江造陸地的能力是極強的,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興隆沙和永隆沙面積不斷擴大,兩個沙洲相連在一起,興隆沙又與崇明島相連,此時的崇明縣已經從沙洲變成了島嶼。從建國以後,生活在崇明島的人們開始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多次大規模進行促淤保灘和圍墾沙洲,漸漸的崇明島面積迅速從原來僅有的600多平方公里擴大增長島1200多平方公里。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有網友不禁會問道:“為何崇明島歸南通所屬,最後又跑到上海歸上海管轄呢?”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但是當時的上海面積很小,整座城市不到617平方公里,為了建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不得不擴大地盤,將崇明島歸屬上海。不過事實上崇明島並沒有完全規劃給上海,在崇明島的西北角的北岸以及兩個鄉都是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當時這麼規劃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鄉都沒有和崇明島連接在一起,所以就沒有規劃給上海。隨着時間的推移,長江泥沙不斷堆積,最終這兩個鄉與崇明島融為一體。

目前崇明島的總面積是1200多平方公里,占上海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近兩成,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島,世界面積最大的河口沖積島。相關地質學家認為崇明島的面積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崇明島的“未來”不可估量——世界級的生態島

隨着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崇明島也開始逐漸崛起,在2009年裏,中國就建立了規模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上海長江隧橋建成通車,崇明、長興兩島與上海市區實現陸路連通。這個橋隧工程的建立,對於崇明島來説意義非凡,也是崇明島命運迎來了一次新的轉機。如果説上海是“經濟黃金”之都,那麼崇明島就是它的後花園。

崇明島具有典型的地貌價值,雖然地勢平坦,但它的地質構造卻極為豐富,有四種地質類型構造組成,分別為:基岩地層、第四紀地層、全新世地層、現代潮灘沉積地層,在滄海桑田歷史鉅變中,這裏的地質泥沙層堆積成了一馬平川的濕地沙洲,顯現出多元化的生態特徵,然而就是這些特殊的地質,讓崇明島成為國家地質公園。生態環境優美是崇明島最大的特色,這裏不僅空氣清新怡人、草木鬱鬱葱葱、而且還有豐富的農副產品。

生活在崇明島的人們把這裏建設成了原生態之島,綠化率極高。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上海的經濟發展趨於飽和,那麼唯一需要支撐上海經濟的發展,就是提高周邊更多城市的發展,以崇明島為例,它是新長江三角洲發育的產物,崇明島的形成是天然賜予的,所以未來所有的格局和重心都會放在崇明島中,可以説這種邊緣化的島嶼在未來想要成為世界最大的原生態之島,還要繼續搭載上海這趟高速列車。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總體來看崇明島不僅有令人歎為觀止的地質地貌景觀,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部分資源保留了原始風貌,餌料豐富,為多種水生物種提供了優質生存場所,魚類近100餘種,鳥類達到了290種等等,由此可見,崇明島中的所有生態資源對於崇明人來説都是無價之寶。

包括它的特殊地質特徵,由於長江口有着向東南伸展,且口門沙島有不斷北靠的趨勢,現在的崇明島東、北方灘地仍在繼續淤漲,其中東灘每年以100餘米的速度向東海推進。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崇明島受長江泥沙沉積的影響,崇明島將和北部江蘇陸地連接,南面和上海連接起來,這會上海和江蘇經濟輻射幾乎都在崇明島上。此外,崇明島的森林覆蓋率也將提升至 35%,旅遊業不斷髮展讓崇明島駛入快速車道,並且成為世界級生態島的標杆和典範。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崇明島從遷移形成發展至今,以獨特的地質演變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絢麗的濕地生態景觀而著稱。多年來,崇明人一直都在不停地進行圍墾拓荒、興修水利,守望家園,在未來中,不僅崇明島的總面積即將超過兩個新加坡,就連崇明島的經濟發展也有望超過其他一線發達城市。由此可見,崇明島就是一隻潛力股,一匹黑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8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長江“生下”的崇明島,面積或超兩個新加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