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一座西漢古墓的發掘,引爆了全國。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結構、佈局最完整的列侯陵寢。隨着考古發掘的逐步推進,一項項驚世紀錄被披露出來:前所未有的巨量黃金——378塊金餅堆積如山的錢幣——200萬枚五銖錢,最早的孔子畫像——孔子風……到現在墓主身份終於被證實劉賀,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帝、王、侯全當過的人,他先為王、再稱帝、27天后又離奇被廢,本次發掘能最終還原他的真實面貌麼?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坐擁萬金的海昏侯墓是西漢黃金時代的縮影。

西漢是我國曆史上名符其實的“黃金時代”,不只是説它國力空前強盛,在我國曆史上也再沒有一個朝代是如此的“金光燦燦”——在史書中記載,西漢將金子視為上幣,除繼續使用前朝柿形金餅、楚金版外,還仿鑄金餅、金版,並新鑄麟趾金和馬蹄金,皇帝頒賞功臣,動輒賜金上萬。據我國著名貨幣史學家和錢幣學家彭信威先生統計,西漢賜金總額達89萬餘斤。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金餅,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段史實。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餅,有大有小,大的重量為250克。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協祥瑞而制的麟趾金和馬蹄金其形也纖巧,其紋也精美。

西漢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漢武帝以“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馬蹄以協瑞焉”。下令制馬蹄狀金餅和麟趾狀金餅以示祥瑞,即馬蹄金和麟趾金。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馬蹄金和麟趾金,器形完整,造型精美,而且周身還飾有精美紋路,有麥穗紋、水波紋等不同紋樣。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在中國古代比黃金更受推崇的是美玉。

學界公認,全世界有三個地方以玉器工藝聞名,即中國、中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新西蘭,其中以中國最為源遠流長。在殷商晚期,中國的玉器製作已達到了成熟,到漢代玉器工藝仍繼續有所發展,並未衰落。從材質上看,漢代玉器中,不僅有傳統綠色或黃褐色的硬玉,乳白色的羊脂玉也大量出現,這是先秦時所罕見的情況。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這兩件“銅鑲玉”為裝飾性玉器,是羊脂玉製品,其材質之晶瑩、色澤之油潤、造型之精巧,美得令人屏息。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凝固萬年時光終成傳世珍寶

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琥珀製品,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1號祭祀坑中,但就目前考古發掘情況來看,戰國及之前琥珀製品多為零星發現,到漢代琥珀在文字記載中才開始較多出現,其使用多限於皇室、貴族,是使用者地位、財富和奢華生活的象徵。在海昏侯墓主槨室東南面出土了一枚琥珀,大約有大拇指蓋大小,兩端鑽孔,對齊貫串,可能是作為掛飾使用的。在燈光照射下,可以看到琥珀呈金紅色,內有昆蟲清晰可辨。

我親眼見證了改變歷史的時刻:開啓的主槨室中發現了“孔子屏風”或可改寫孔子形象

在南昌市昌北機場到新建區的路上,沿途不時能看到“西漢海昏侯墓”的指示牌,一個尚在發掘的考古遺址,就如同景點一樣有如此高的關注度,恐怕也是少之又少了。2015年11月14日是海昏侯墓主槨室開啓的日子,我來到遺址時,一塊塊重逾千斤的條形槨板被航吊機緩緩吊離槨室,由傳送帶搬離墓穴,經過測量編號後運送至庫房。

槨室中淤泥堆積、泥濘不堪,“東晉年間,豫章郡(治今南昌市)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槨室坍塌,地下水倒灌進墓穴,不過客觀上也使得海昏侯墓躲過了歷代盜墓賊的黑手,因為古人實在沒有水下盜掘的能力。”楊軍説。他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海昏侯墓的發掘領隊。

隨着樟木槨板一塊塊被吊離,槨中文物逐漸顯露出來,一件埋藏在淤泥中的長條形漆器引起了楊軍的注意。這是一件漆器屏風,殘長約0.7米,寬0.5米,背後飾有一塊同等長寬的銅背板,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由漆板與銅板共同構成面板的工藝。拭去屏風上的泥土,一行清秀的隸書映入眼簾: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語出《論語·子張》)。這竟然是一件寫有《論語》、記錄孔子生平並繪有畫像的屏風。屏風上的畫像是中國迄今最早的孔子形象,此前最早的孔子畫像出土于山東東平縣東漢壁畫墓中。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崇儒成為了漢代的時尚

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多塊屏風組件,這是我國漢代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漆板和銅板共同構成面板的屏風。由於墓室倒塌,屏風現已被壓損壞,尚待修復中(上圖)。考古工作者在其中一塊組件上發現有隸書題字,能辨識出“孔子”二字,還有模糊的人物畫像,認為其中可能有孔子的形象,因此這組屏風被稱為“孔子屏風”。本頁圖中可以清晰地辨認出“……子張問幹祿,孔子曰,多聞闕疑……”的字樣,這段話語出《論語·為政第二》。屏風不是漢代墓葬中的必備物品,這可能是墓主生前常用的器具。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尊孔崇儒很可能已經成為了漢代貴族的時尚。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關於孔子形象、經歷的記述能否改寫史書中的千篇一律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其上的孔子形象為我國現今發現最早的孔子形象。可惜的是由於屏風損毀尚未整理修復完成,我們現在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下半身身影。從文字上看,屏風上有着諸如“……字中尼,姓孔,子氏……”等明確關於孔子姓氏生平的介紹。此前,各種史籍中關於孔子的記敍描述往往較為雷同,不知孔子屏風完全辨識後,是否會有一些全新的發現。當然,也有學者指出,從史源學角度來觀察文獻的年代,這座屏風很可能晚於《史記》等現有文獻,而且雖然歷代對孔子生平多有考證,但所依據的資料其實都是語焉不詳的片斷。生平鏈條斷裂的部分,多是依賴邏輯推理來聯結的。所以對孔子屏風記載的考證,還需投以懷疑審視的目光,謹慎地加以周密考證,方可定論。

屏風多處受損,目前尚未拼接,不過殘存的隸書,卻可能會改變長久以來我們對孔子的認知。比如孔子的身高,可能會大打折扣,屏風記載孔子身長“七尺九”,漢代一尺合今23.1釐米,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信立祥照此推斷孔子身高當為1.82米。而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身長“九尺六”,約合今2.2米,似乎更像武夫而非儒生。是否還有其他改寫歷史之處,尚待今後解讀。此前,史書關於孔子的記載大多雷同,“孔子屏風”不啻於炸彈,或可改寫了傳承千年的孔子生平,縱然才露出冰山一角,卻已是驚濤駭浪、風起雲湧。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的孔子推崇到至高無上的程度,“孔子屏風”也印證了這段歷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5 字。

轉載請註明: 古玉界海昏侯劉賀的貼身寶貝—纏絲瑪瑙天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