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今代稱昭真觀,1488--1505年(明弘治年間)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 沿用至今。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區傳統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朝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傳統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
由於碧霞元君影響巨大,其行宮遍佈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蘇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福建、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也有分佈。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地區共有一千餘處碧霞元君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山東、河北兩省,均在300處以上。在這兩省內的分佈也不平衡,有些縣有一、二處、有的縣有十幾甚至幾十處。中國民間有“北元君 南媽祖”的説法,故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雲南等地數量較少,每省僅有幾處。因所閲資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廟未收入地方誌等資料中,故數量還遠不止這些。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東省泰安市泰山)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於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峯(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羣,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結構嚴謹,佈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碧霞祠現存建築保留了明代的規模及明代的銅鑄構件,建築風格多為清代中晚期的風格。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教宮觀之一。1985年,這座千年古觀重新交由道教組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2、台灣省草衙龍鳳宮
在台灣,碧霞元君的神廟被稱為“泰山行宮”即高雄市前鎮區的“草衙龍鳳宮”,廟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3、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道教南華真人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
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來,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三月十五,鄰近縣市的善男信女都會雲集於此,帝母宮內更是人流滾滾,香霧騰騰。虔誠的香客來此敬香、祈禱,使這一古老的宮觀更加煥發了昔日的靈光。 元君前身為玉女,是東嶽大帝的女兒,雕像出現於漢宮,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時,大殿傾塌,金童化為清風而去,玉女則隱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禪時至池邊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撈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專管人間生男育女之事,並能保護孩童健康成長。八公山自有帝母宮後,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來廟裏求子求嗣者特別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興旺的婦嫗耆老,紛紛前來燒香求福,且時常應驗。一傳十、十傳百,帝母宮香火日漸興旺。這座帝母宮被譽為“淮上第一廟觀”
4、山東省慶雲泰山碧霞元君行宮慶雲泰山行宮,佔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築有行宮門樓,底層為大拱孔門,頂層為殿宇式建築,四角飛檐,柱廊環繞。佛殿為倒座式,內有13根明柱。泰山行宮位於今慶雲縣治北10公里。現鹽山慶雲鎮西關西頭,原鬲津河北岸。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佔地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相傳姜太公保大周統一天下,各大小官員及眷屬均封神位,泰山頂封讓於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為西地長安到泰山每500裏建一行宮,為其歇間,故名曰泰山行宮。為舊誌慶雲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羣眾有“慶雲閣、海豐塔、東光縣的鐵菩薩”之説,泰山行宮主體——正殿,進深五間,面闊三間,單檐四柱。建築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築矮花牆。青磚筒瓦,花卉滴水,龍紋瓦當。大脊兩側各有一隻吞脊大獸,蟠屈上彎,北負寶劍。殿內6根朱柱佈局合理。東西山牆的南北兩側各有一組鏤空磚雕,均為神話人物,一組是“王母東巡”,一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瓏獨特。山牆屬硬山小式造風格。殿內正位供奉泰山奶奶、東側眼光奶奶、西側送子奶奶,殿後面觀世音菩薩。
5、北京市豐台區草橋北部碧霞元君廟在豐台區草橋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名叫中頂村。村中有一座中頂碧霞元君廟。據史料記載,該廟建於明代天啓年間(1621-1627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碧霞元君在漢族民間赫赫有名,傳説她是東嶽泰山大帝的女兒,又稱天仙玉女,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 ”。她與從古天竺國遠道而來的觀世音菩薩,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
6、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誌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山東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8、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佔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重新修復。有一種説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10、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餘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11、濟南市長清區馬山碧霞元君殿,五峯山碧霞宮。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 。五頂廟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西頂的碧霞元君廟。
12、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13、豐台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4、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
15、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峯(妙峯山)碧霞元君廟。“妙峯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 河北
16、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莊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解放後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17、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19、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莊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20、河南 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安山南峯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21、河南鶴壁市浚縣的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浮丘山南端。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 山西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佔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 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聖母殿已修復。
22、安徽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殿是“碧霞祠”。
23、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 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24、寧津碧霞祠在寧津縣大柳鎮李滿村,有一處與泰山碧霞祠同名的古建築羣,李滿碧霞祠現供奉三位神仙:雲霄聖母、瓊霄聖母和碧霄聖母。三位聖母是姐妹三人,可要想探究關於三位聖母的來歷,有必要與泰山文化聯繫在一起。
?
25、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佔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泰山奶奶”。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