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見證浪漫之都——巴黎

文/柴洪德

2018年初夏的西歐之行是從比利時開始的,遊覽過布魯塞爾後便向巴黎進發,到達巴黎時已是當地時間下午四點鐘,直接去了位於戴高樂廣場中央的凱旋門。領隊介紹説:凱旋門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可惜他沒能等到工程完工,便在布魯塞爾南郊遭遇了著名的、改變歐洲歷史的“滑鐵盧”戰役,凱旋門工程中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後才又重新復工,到1836年才竣工。

凱旋門四面有許多精美的浮雕。內壁刻有曾經跟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和宣揚拿破崙赫赫戰功的上百個戰役的浮雕。外牆上刻有取材於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門楣上花飾浮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儼然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側(面向田園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願軍出發遠征”,即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五十前,我還是一名少年美術愛好者時,便知道這是一件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藝術傑作。

法國人素以浪漫聞名於世,巴黎作為浪漫之都也是當之無愧的,街道兩旁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高大闊葉喬木,盛開一簇簇淡淡的小黃花,讓整個巴黎都沉浸在一種濃濃的類似丁香花香味之中。

凱旋門四周及香榭麗舍大道都是用四方石塊鋪就路面,汽車風馳電掣般駛過,輪胎與路面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一輛輛裝飾漂亮的雙層敞篷觀光汽車,載着身着五顏六色光鮮服飾的遊客,你立馬想到什麼叫“招搖過市”。

沿着香榭麗舍大道前行,大道兩旁相隔不遠便是一處休閒咖啡廳,人們或獨處,一邊喝咖啡一邊閲讀,或三五成羣,一邊交談一邊品嚐咖啡。據説巴黎有上萬家大小咖啡廳,讓我想起了那句“如果找不到我,請到街邊咖啡館找我,如果我不在,那我一定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的名言來形容巴黎的浪漫了。

青未了|見證浪漫之都——巴黎

(文中圖片攝影柴洪德,下同)

遠遠的望見了“協和廣場”中央矗立着的埃及方尖碑,有的説是由埃及贈送的,也有説是法國人的戰利品,不管何等説法,這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岩雕制,刻滿了讚頌埃及法老的豐功偉績埃及象形文字的方尖碑,能佇立於法蘭西的“協和廣場”,只能説明當時的法國人是足夠強大的。

位於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收藏了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盧浮宮收藏的藝術品極其豐富,幾乎是法國文藝復興文化的縮影,但對於眾多的中國普通遊客來説,因語言、文字和文化的差異,對琳琅滿目的藝術品興趣不大,大家感興趣的還是被譽為“鎮館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

在一家名為“海天”的中餐館匆匆用過午餐,來到塞納河南岸戰神廣場。這裏有130年前建成的埃菲爾鐵塔,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得名於它的設計者古斯塔夫·埃菲爾,它是巴黎城市地標建築物。人們在鐵塔下排起長隊,可步行也可乘電梯,無論何種方式登塔,時間是必須要準備充足的。據説,埃菲爾鐵塔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數百萬人,為巴黎帶來可觀的收入。

著名的“老佛爺百貨公司”,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雖説有百年以上歷史,經營的奢侈品牌產品卻是最時尚的,古老文化與現代時尚在這裏構成了最具特色的巴黎風情。“老佛爺”拜占庭式的巨型鏤金雕花穹頂豪華如宮殿,來往的購物人像赴一場中世紀聚會般享受。

青未了|見證浪漫之都——巴黎

當你置身於購物人羣之中,會倏然產生穿越般感受:恍惚回到了“王府井”或是“南京路”。購物者幾乎清一色的華人面孔,各商品專櫃前也盡是華人營業員,就連大廳進門處的黑人安檢人員也都操起並不流利的漢語:“包包打開”,“謝謝合作”,“歡迎光臨”。

二十年前到訪巴黎,我留下一個遺憾,因聖母院大教堂關閉而改為參觀聖心大教堂。聖心大教堂位於巴黎北部的蒙瑪特山頂,從這裏可以俯瞰蓬皮杜藝術中心、榮軍院等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教堂獨特的塔樓格外醒目。與一位同行者談到不能參觀聖母院大教堂的遺憾,他居然斷言:以後肯定還有機會。只是沒想到,這機會一等就是二十年。

巴黎聖母院屬哥特式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建造歷時180多年,距今已八九百年的歷史。之前,我所知曉的巴黎聖母院,基本都是從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説中得來的,小説《巴黎聖母院》對聖母院作了最充滿詩意的描繪。小説在中國可謂家喻户曉,成為文學愛好者心目中的世界名著。它寫成於法國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時代。據説1831 年小説出版後,反響強烈,許多人都希望維修已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併發起募捐。維修工程持續了23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

小説必定是虛構的,但教堂頂樓的鐘聲每一刻鐘響一次,而且半點和整點會響得時間長些。

出了教堂,在教堂前一羣廣場鴿,旁若無人般在人羣中間散步穿行覓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教堂一側,塞納河靜悄悄的流趟,河岸邊一株高大的梧桐樹蔭下,一尊高大威武的青銅騎士雕像,據説是什麼歐洲大帝。

塞納河沿岸,遍佈古典風格的建築羣,曾經的王宮殿堂,埃菲爾鐵塔,與塞納河相映成趣。

乘上大型遊船,遊船乘客華人面孔依然佔據大多數,無怪乎遊船介紹沿岸風光美景的解説,漢語排在第一。

遊塞納河,最值得稱道的當是那36座大橋。塞納河上的橋,可謂名橋薈萃,其中最壯觀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座橋以其獨一無二的鋼結構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據説建此橋是為了慶祝俄國與法國的結盟。大橋兩端四隻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着翅膀的小愛神託着,其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別顯眼。要知道,俄法兩國原為世仇,拿破崙曾揮師攻打俄國,莫斯科慘遭屠城。百年後兩國一笑泯恩仇,而且此橋通向拿破崙墓。這座橋也正應了那句老話:國際政治中的國家關係,只有國家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凡爾賽宮,建於路易十四時代,它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和裝潢富於藝術魅力,五百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最早知道凡爾賽宮,還是45年前我上初中時,政治老師、歷史老師講到“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之一便是沒有及時攻打凡爾賽宮,讓“一小撮”統治階級(人數應該不算太少)在凡爾賽宮得到“喘息的機會”,而後聚集反動勢力向“巴黎公社”瘋狂反撲。

二十年前遊凡爾賽宮,遊客不多,遊覽十分休閒自由,而此次舊地重遊,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導遊把統治法國時間長達70餘年並主導修建凡爾賽宮的露易十四與大清朝康熙相比,是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帝王。排隊等候進宮的遊客人山人海,大門入口處還有幾名荷槍實彈的軍人。我們依次排隊約一個半小時,經過安檢、領取導遊解説器,隨着擁擠的參觀人流慢慢的向前挪步,根本不用怕走錯方向。等我們參觀完返回到入口處,發現排隊等候參觀的遊客依然是人山人海。

重遊巴黎,再次見證了浪漫巴黎風情,與二十年前相比,時事變遷,物是人非。眾多中國遊客的加入,讓古典歐洲文化融進東方文化元素,專門接待中國遊客的酒店、中餐館、購物中心比比皆是。無怪乎有人調侃説:中國的出境遊客就是一支無敵的購物大軍,所到之處不“火”才怪。

青未了|見證浪漫之都——巴黎

作者簡介:柴洪德,河北固安人,中國金融作協、書協會員,山東金融作協榮譽主席,山東省散文學會、詩詞學會會員,曾任金融作協一、二屆理事。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文壇》《軍事故事會》《中國金融文化》等刊物,主編多部文學合集,著有個人散文集《三十六年間》。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4 字。

轉載請註明: 青未了|見證浪漫之都——巴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