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誠達古耀明:生態旅遊建設

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首次提出“生態旅遊”概念,將旅遊與生態相結合。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而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如今來到新世紀,對於生態旅遊的最新定義是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準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悦的旅遊方式。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着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迴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可以説,生態旅遊的發展史順應了時代對於環境保護理唸的不斷提升,為了讓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健康開放,將傳統旅遊形式改造結合,形成的一種環保活動形式。

生態旅遊的內涵應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迴歸大自然,即到生態環境中去觀賞、旅行、探索,目的在於享受清新、輕鬆、舒暢的自然與人的和諧氣氛,探索和認識自然,增進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環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遺產等;二是要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不論生態旅遊者,還是生態旅遊經營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當地居民,都應當在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方面做出貢獻。也就是説:只有在旅遊和保護均有保障時,生態旅遊才能顯示其真正的科學意義。

 

如今我國的國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生態旅遊的發展也迎來了美好的春天。過去人民更傾向於去遊樂園、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傳統旅遊景點進行遊覽,如今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感受人生燦爛等新生態旅遊思潮逐漸興起,比起擁簇在傳統景點裏,在人煙較少的生態景點欣賞大自然,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已經是當下青年人喜好的選擇。

正是瞄準了生態旅遊的發展態勢,以及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勤誠達集團也在生態旅遊方面進行了規模化投資,打造了河源萬綠湖鏡花緣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和正在建設中的響水度假區項目,兩者水域一脈相連,未來將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好山好水好年華,河源萬綠湖鏡花緣風景區擁有着祖國大好河山,也是勤誠達傾心打造的生態旅遊區,不僅能讓人在景點感受水之曼妙,也是為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集團應有的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0 字。

轉載請註明: 勤誠達古耀明:生態旅遊建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