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劉禹錫《秋詞二首》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秋。農曆的9月,按古代的劃分是在深秋和晚秋,度過了七八的寒暖交際的不適應,人們逐漸適應了秋天。秋天沒有春夏那麼温暖舒適,而且不斷會增加衣裳來抵禦寒冷,甚至因為夏秋換季很多人會感冒,但是到了晚秋,其實人們已經可以適應秋天並且喜歡上秋天了。秋天雖無春天向上蓬勃的春花,也非是一點酒就能喚起人浪漫和狂放的季節,但晚秋別有一種清冽之美,彷彿是拾掇了歲月後的那種沉靜和飽滿。於是在最初葉落風吹的不適應後,居然能讓人欣賞落葉之美,秋花之麗,那瘦身的山林,更有清意,那天空更適合卸掉負重的飛翔。
所以很多人喜歡並欣賞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他説的是實話。自宋玉之楚辭九辨,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寫出了古代文人對秋天的感懷,因為他們是逐漸脱離了農業勞動的一羣人,將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寄託在君主的賞識和利用上,但這也正是許多知識分子共同的命運,無恆產恆業,而隨時要面對自然和人生的風雨,所以秋天和人生種種失意交疊在一起,容易產生悲秋的情懷。所以宋玉悲秋是古代名典。
幾乎所有的詩人都寫過悲秋,這是自然與心理的自然交合的現象,是一種人生壓力的宣泄。但是過分沉醉在悲秋裏,是對身心不利的。雖然自古有很多悲秋詩詞,打動心靈,引起共鳴,但我一直建議身在過分壓力下的人,不要過多去學習,它們可能會對你的精神和心理產生負面作用。
而此時的劉禹錫正當壯年的三十四歲,他也正好遇上了人生最大的坎坷磨難,險些丟掉性命。
34歲的劉禹錫在之前可謂春風得意青雲直上,21歲就登進士第,而且起步不凡,分到太子府做太子校書。後來太子成了皇帝,劉禹錫當然被重用,分管國家的鹽鐵,參與實權財政。但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幾個月之後,皇帝退位,讓位太子。那麼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老皇帝的親信重臣,殺的殺,比如劉禹錫的老師和上司王叔文,貶的貶,比如劉禹錫的朋友和同事柳宗元。當然劉禹錫也在流放的八人名單中。
一夜之間,翻天覆地的變化,柳宗元就沒有劉禹錫沉得住氣。
劉禹錫當然有悲涼和悲憤和無奈,他如此盛年,他的老師和他做錯了什麼,要承擔如此莫測的人生風雨和災難?柳宗元自然是明白這中間的厲害,撿回一條命,但從此不再有施展自己才幹的機會了。從某種意義上説,他們是宮變的犧牲品。
劉禹錫卻壓抑了自己內心的悲憤和失落,他接受派遣,去往四川郎州就任。他不願意把挫折感露在面上。他是願意相信,只要生命還在,關上一扇門,就必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的自信自負人物。況且他還年輕。
“我言秋日勝春朝。”對於劉禹錫而言,仕途的秋天是這樣猝不及防的以霜雪之姿到來的。好在他的心理承受度非常有彈性。就當是接受歷練好了。固然曾經有大權在握施展抱負的快意,但是命運之不予,他愛國,無私心行使權力,何錯之有?這點對自己的自信,我是非常佩服他的。離開了鬥爭的漩渦,也有另外的好處,可以整理一下自己。
他比柳宗元樂觀的是,咱們年齡還不大,新皇和新朝總是要用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他把這次朗州之行看成是一個重新的起點。
地方為官,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曾烹大國如小鮮,小小州治,不會失算。於是朗州的萬水千山的秋天也格外高曠,天高任鳥飛!至少這裏沒有朝堂上你死我活的風雲變幻吧,正好養一下浩然之清氣。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你看風物如此開闊清朗,那一隻自在的野鶴向着雲深處展翅飛翔,那是將無限的情懷都化作高歌鶴唳,為自由自在而快樂。這秋天帶給人的可不是悲涼,是俯瞰,是超脱,是天地為舞台的快意。
劉禹錫這首詩裏,有壓抑之後的噴薄,無論在哪裏在何等處境,他都是如此鮮明的存在,有着無限向上的氣質和氣息。他不但感染着自己,這種明快爽朗也感染着看到詩的人,原來劉禹錫的秋天,不悲涼,原來人生面對挫折和磨難,還有這樣正面的解讀,這是骨子裏的英雄氣呀。
這首詩不但為喜歡秋色的人鍾愛,為身在磨難中的人提氣,也感染了很多中老年人。原來人生是可以不斷找到向上的美和動力的。
那麼劉禹錫下一首,勝在了清麗旖旎,以細緻明麗清爽打動着人眼和人心。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彷彿一幅巨大的畫,在雪白的宣紙上,先勾勒了羣山之後,以一隻飛天的鶴,躍然天邊。這已經是中國畫的極簡意境。
但顯然劉禹錫並非只是一個愛好追慕永生的修道者,雖然道教思想也是他心情不下墜的一種精神信念,比如在這種仕途遭受巨大打擊的時刻,起到舒緩和轉移心境的作用。
顯然劉禹錫心氣之飽滿,非寥寥數筆的靈魂之畫,就可滿足。他是有非常現實和人間氣質的人,他絕不虛無。
意猶未盡,他開始點染這幅已經極其簡美大氣的畫作,這首詩裏才有他深刻醇厚的人間深情。
那晚秋的山水明淨壯麗。那夜來霜是什麼意思?
一,晚秋是有霜的,在夜晚氣温零度以下,山林靠近秋葉地面的地方會凝結成雪一樣的霜色。
二,是指深秋時節的月色,如銀霜一樣鋪遍了山水。
三,這首詩裏,兩種意境都有。因為有霜的夜晚,註定山光水色更加清麗動人。
而且也只有在有月亮有霜的夜晚,視線才會因為霜和月光的交疊作用,看得見夜晚的樹色。
就在他的附近,幾樹紅葉樹裏,有高挑的黃葉樹,那葉子在月光和輕霜下,顯出春天一樣的嫩黃。
“數樹深紅出淺黃”是有多種理解的。
一,紅色的樹葉樹冠在黃色的樹葉樹冠之上。
二,有高挑的黃葉在紅葉樹叢之上。
三,紅黃交映,形成絕美的秋色。
但是我仍舊想理解為,是嫩黃的葉子也在秋天裏顯現,畢竟劉禹錫是在晚上看到的,就讓我替他再腦補一次吧。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如果第一首詩是寫的白天,如宣紙一樣明淨,那麼第二首詩寫的是夜晚。其實這是兩幅可以合二為一的畫,但分開畫最美。
比如以第一副畫為底子,加上明月,點染秋樹黃紅。然後在紅葉掩映處,幾筆加上樓台,就有了人間氣呀!
劉禹錫半夜登樓,温度零度左右,這是為什麼?他內心不滅的火焰,有一半歸功他健康的體質,還有一半,就是發散因貶謫帶來的壓抑和鬱悶。
他並沒有被命運壓垮,反而肯定是有憋屈,處冰雪之境,而心火燃燒,所以高樓看遠。
他看到了天地秋色之明淨壯觀,也看到了萬樹霜天競自由,比如那露在紅葉之上的黃葉,有如春天的嫩花一樣皎然。那是他自己的化身吧。
它們究竟算是秋樹還是春樹呢?或者是晚秋將落的葉子,又極有可能是秋天才有的新葉。它們共同構築了這秋天的無限壯美和清麗。
都説秋樹蕭條,寒山瘦水,可是我看到的是成熟而不滅的清美,它們,包括自然所有的一切,都自有生機。而且這種美,不像春天那樣喧囂,那樣讓人心情高低恍惚,那樣讓人患得患失,反而有一種骨子裏清勁的力量。
我看到的是萬物的本來,最初的生長骨氣,繁華之前,凋零之後不滅的存在。這就是我喜歡的,就是我。
劉禹錫寫得是有霜有月有紅楓黃葉的晚秋。人生驟然的起落,沒有真正摧折到他的內心。他要做的就是保養元氣,大氣樂觀對待命運。發自內心的力量感,和來自山水的感召力。讓劉禹錫度過了漫長的貶謫歲月,歷經磨難之後,終於在56歲之後迎來了人生的又一個春天。
對於劉禹錫來講,秋天和冬天實在是太過於漫長,但正是對於逆境的堅忍和對自己的相信,讓他枯木逢春。回頭看,那天上孤獨的白鶴,那樹尖黃色的葉子,都曾經是他。
劉禹錫的晚年在朝廷受到禮遇,輔佐太子,官至尚書。他開朗高昂的詩詞,有人生逆境的作品,比如這兩首秋詞,格外有着感染人的魅力。
晚秋如小春,其實氣候專家早就已經解析過,正是此時太陽的高度和熱量和春天彷彿,雖然有不盡的落葉,但同時也是一些植物草本的新生。比如劉禹錫看到的黃葉,也極有可能是長綠樹木在秋天裏的新葉。
而秋花更有木芙蓉,菊花之類,就算是冰雪裏,也有梅花盛放。所以樂觀的人生是發現生活中的每一處美和生機,而不是沉落失落的,這樣才會讓身心均衡,為生命和人生釋放更多的華彩。
用宋朝錢時的一首《新亭觀菊二首》其一結尾:
“碧天無際細浮香,淺白深黃未著霜。
莫恨花開秋句晚,晚秋方是好風光!”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