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河大積極推進莎學研究
10月25日上午,由《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文學院教授李偉昉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莎士比亞戲劇本源系統整理與傳承比較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市開元名都酒店成功舉行。會議由河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文學院共同主辦,《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承辦,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會長、浙江大學吳笛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立新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終身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耿幼壯教授,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何成洲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張哲俊教授,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教授,河南省社科規劃辦主任劉輝,河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展龍教授,文學院黨委書記葛本成教授、院長王宏林教授等領導班子全體成員,以及項目組部分專家成員、河南大學黨辦、河南大學校辦、河南大學財務處、河南大學文學院等其他相關人員共50餘人線下與會。
劉輝主任代表河南省社科規劃辦向李偉昉教授及其課題組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關心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的各位專家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從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看,該研究成果將不僅能填補國內至今尚無莎士比亞戲劇本源批評史研究的空白,而且通過對西方莎士比亞本源研究的學術成就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將在比較研究中勾勒出莎士比亞戲劇本源批評的歷程,這必將為國內莎士比亞研究走向深入提供進一步的借鑑與支撐。希望李偉昉教授和課題組堅持正確方向、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團結協作,弘揚優良學風,努力推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推動河南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國際中西文化比較協會會長、北京大學辜正坤教授通過網絡在線上致辭,就項目的可行性給出了具體建議,認為要在浩如煙海的批評文獻中找出關鍵文獻,他重點指出,項目中提到的“要探討莎士比亞的成功創作經驗,經典化過程以及其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創新與傳承”,對中國傳統文化、文學如何經過創造性繼承、創新、發展,並傳播到世界各地有重要的借鑑價值與現實意義。項目組可以圍繞、突出這一點來做。同時,梳理文獻線索也可以按照中國的觀點進行,儘可能朝着客觀、公正的方向去努力。
宋純鵬為“河南大學莎士比亞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授牌
展龍主持開幕式。他表示,作為科研管理部門,人文社科研究院將對莎士比亞與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團隊建設、項目研究、成果出版、學術交流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將協同河南大學文學院推動中心的建設與發展。
項目開題報告會暨學術研討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主持。
莎士比亞的偉大來自他的勤奮,來自他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對已有素材的推陳出新、後來居上。莎士比亞是一個有時代擔當的人,面對英國百年未有之變局,他鋭意進取,點石成金,對已有材料進行或移植、或改編的再創造,從而創作出代表着人類寫作成就高峯的系列劇作。哈羅德·布魯姆説莎士比亞是西方正典的中心,這類似於哲學史研究者對康德的思想史定位:一切會合於他,一切由之而出。從這個意義上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對莎士比亞的研究在重新出發,重新上路。也就是説,釐清莎士比亞在西方文學發展史、思想史脈絡中的座標是當下世界莎評界面臨的重大問題。
課題組申報獲批的“莎士比亞戲劇本源系統整理與傳承比較研究”就是要研究莎翁從何處獲得了思考的動力源,他曾向哪些聖哲先賢取經問道,他取到的經、問得的道的原貌是怎樣的,載體是怎樣的,莎翁對這些素材進行改編得出的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莎士比亞系列劇作。這些劇作和之前莎士比亞讀到的東西有怎樣的差別?通過比較,我們將能夠知道莎士比亞有着怎樣的問題意識,以及他對這些問題做了怎樣的深邃思考。藉助這些研究成果,我們將能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亞,並進而為其進行新的歷史定位。而這個定位的過程,也是我們重新理解西方,並進而洋為中用的過程,也是我們確立他者的清晰面相,並進而更清晰地看清我們自身,知己知彼,確立文化自信的過程。它甚至可以啓發我們,我們的文化是否也需要這樣的熔鑄,我們時代的莎士比亞如何可能。
基於上面的想法,項目組初步打算從“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本源文獻整理與研究”“莎士比亞悲劇傳奇劇本源文獻整理與研究”“莎士比亞與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傳承關係研究”“莎士比亞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化傳統傳承關係研究”“西方莎士比亞戲劇本源批評史研究”五個方面着手研究,這也就是項目的五個子課題。
莎士比亞本源研究就是“莎士比亞與書”。莎士比亞作品中的書,莎士比亞之前的書,莎士比亞之後的書。第一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和他依據的書,也就是説他使用了什麼,憑靠什麼;第二是莎士比亞的讀者,也就是在他之後,別人如何打造了莎士比亞;第三是最新的動態,莎士比亞作為讀者,經典如何形塑了莎士比亞,也就是技藝與權威的關係。
從教授還結合具體代表性文獻,分析了歐美在莎劇來源批評領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最後,從教授指出,課題組做的這個本源研究項目,國內學者和國際學者是在同步進行的,我們在莎劇研究上算是正式與國際接了軌,不排除我們正進行着跨空間的對話。
子課題負責人之一、中國現代文學館傅光明研究員通過網絡在線指出,自己從2012年開始重譯、研究莎士比亞劇作,已經完成並出版13部。他表示,希望借這次機會加強與學界的溝通,藉助與團隊的協作,更新、提升自己,為莎士比亞在中國的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第一,這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文本生成學,關注一個文本怎麼在歷史當中形成的。課題組還可以借鑑行動者網絡理論,為研究文學提供另外一個理論參照。這個理論強調把文學作品的產生放在社會網絡當中進行考察。
第二點,就是莎士比亞借用、挪用、借鑑了現成的東西,但是他怎麼形成了自己的原創的東西,如何點石成金,是值得探討的。
第三點,研究既要關注歷史文化語境,也要關注作家的超越性。莎士比亞對經典建構具有能動性與生成性。
第四方面是當下性。中國讀者的經驗和期待應成為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屬點。
其次,關於生成史以及後續接受史等問題的所有討論,還是應該聚焦於莎士比亞文本本身,無論採用的是歷史文獻的方法還是比較的方法都是如此。
第三,應該有一個總體的研究方法和主線貫穿其中。前三個子課題和後兩個子課題的最終呈現形態有所區分的理論依據要搞清楚。總之,要處理好文獻與文學研究的關係,史料以及史料的梳理如何轉化為對莎劇文本的更好理解,進而從文學本位的角度形成對莎劇的新認知。
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談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需要關注的內容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什麼?解決重大問題,要抓住核心,資料是第一步的。比如,莎士比亞創作的思想來源是哪裏,應當用源材料證實我們以往聽説的來源,以此來填補資料問題上的重大空白,供國內其他研究者使用。第二個,核心概念是什麼?聶珍釗教授所做的研究很注重思想引領,這一點很有必要,也很值得借鑑。第三方面,要抓好每個環節。環節能不能抓好與項目整體設計密切相關。為了課題能夠做下來、做得更好,個別子項目可以略做調整。
之後,評議組專家經過認真討論,一致同意“莎士比亞戲劇本源系統整理與傳承比較研究”順利通過開題,可以進入寫作階段。
最後,李偉昉教授對專家組和與會學者提出的問題和建設性意見表達了感謝,他表示,課題組將在充分吸收評議組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題設計,高質量完成項目研究。
河南大學文學院王宏林院長對與會的專家和學者表達了歡迎與感謝,對李偉昉教授獲批重大項目表示祝賀,並表示學院將做好服務工作,全力支持項目的展開和進行。
大會合影
李偉昉,文學博士、博士後、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2018年任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河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點一級學科帶頭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如果不想錯過小河的每篇推送
就把我設置為星標吧
文字:陳會亮
視頻:王梓怡
責編:趙 雪
排版:趙雪穎
校對: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