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11月23日的成都,難得的冬日暖陽,黃燦燦的銀葉撒落街頭。

當日零點,成華區理工東苑(西區)、興元華盛小區二期同步解除封控。成都全域實現中高風險區清零。理工東苑居民、71歲的張女士説,封控解除後,她要約上老朋友去曬太陽,在銀杏樹下拍個照。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蓉城街頭的銀杏

冬日銀杏是這座城市引人矚目的“狂歡”之一。自11月2日首例本土病例出現以來,好多市民都有擔心:今年還能盡情欣賞這道城市風景麼?

讓人欣慰的是,當初來勢洶洶的疫情,在全市上下、全體市民齊心協力之下,迅速得以控制。21天裏,有一些故事,足以媲美冬日的暖陽。

那句最後的道別,那些被婉拒的致謝

“這些天辛苦了!”

“有緣再見!”……

11月22日下午,理工東苑(西區)26棟微信羣內,滿是不捨的文字。

這是最後的“道別”。還有幾個小時,這裏就將解封。一羣志願者已在這裏服務了18天。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一位小朋友的感謝信

“如果你們還在的話,有我買的外賣到貨,你們就收下哈,每人一個暖寶寶。”一位居民想送暖寶寶給志願者們,希望他們的生活温暖有愛。

還有的居民買了水果,再三囑咐:“我買了水果送你們,先不要走。”

但這些東西,志願者們最終婉拒了:“大家買的東西都自己拿着。”有居民想下樓當面道謝,也被拒絕:“避免聚集,大家先別下樓。”

不過,那些文字,志願者們都看得到。

一位小朋友拍下了自己的手繪畫向她心裏的“英雄”致謝,還有小朋友用歪歪斜斜的筆跡把感謝留在了紙上:“聽説你們都回不了家,還要shui在電ti間的硬牀上,你們的hai子一定很想nian你們……謝謝你們的付出。”

小區門口,最後的忙碌還在進行。幾道彩虹色的拱門慢慢樹立起來,這是美好的象徵,多彩的生活就要回歸了。

此時,有志願者站到了門口的街邊。不少站在窗口的居民拿出了手機,鏡頭對準,遠遠地拍過去——“想記住你們長什麼樣子”——這些天,是他們不畏風險,向“疫”而行。

這,是彼此掛念的温暖。

那碗深夜的湯,那盆熾熱的炭

11月17日凌晨,完成防疫任務後,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區分局巡警大隊的民警王勇鋒和輔警雍宇馳特地來到了離任務點不遠的一家烤肉店。他們要向老闆周先生當面致謝。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烤肉店為防疫點送來温暖

11月3日,成華區某酒店因涉及確診病例軌跡進行隔離管控。王勇鋒和戰友們需要在此開展24小時不間斷的秩序維護、巡邏守護、應急處置等工作。白天尚好,夜晚的氣温則寒意十足。

當晚,一盆熱炭送到了防疫工作點位。

送炭的正是周先生。在此後的每一天,他都會出現在防疫點,每隔幾小時還會定時更換,從不間斷。木炭之外,還有羊肉湯、醪糟湯圓……

這些木炭是烤肉店提前就備下的物料。周先生説:“值不了多少錢,閒着也是閒着,不如物盡其用。”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烤肉店為防疫點送來温暖

“那段時間成都剛好降温,晚上只有四五度,看到他們在冷風中堅守一線,真的很感動。”周先生説,雖然自己不能像他們一樣在一線抗擊疫情,但也想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王勇鋒和戰友們記下了這份情,他還代表單位向周先生髮去了感謝信:

“在這個寒意十足的初冬,您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身體上的温暖,更帶來了心理上的温暖,還促進了我們同心抗疫的信心。”

“全市疫情的控制,離不開全體醫護、疾控、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廣大民輔警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像您一樣的成都市民的積極配合、支持和理解。”

這,是“雪中送炭”的暖。

那束打火機的光,那終身難忘的一刻

11月11日,隔離酒店的房門被敲響,謝雨(化名)迎來了她“終身難忘”的一刻。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大白”為謝雨過生日

門外,幾個“大白”唱起了《生日快樂》,一個小蛋糕送到了謝雨面前,還有一束打火機點亮的微光,“祝小仙女生日快樂!”

謝雨懵了,雙手捂住了嘴。

謝雨是11月7日晚上10點轉運到隔離酒店的,是一名確診病例的次密切接觸者。這曾讓她感到慌張和害怕:“突然發現自己離新冠病毒這麼近。”

“大白”是隔離酒店“隔友”們對玉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暱稱,“就像電影裏面的‘大白’一樣,身着防護服的工作人員衝在第一線,保護大家,很温暖。”

謝雨目睹着“大白”的辛苦。她説,好幾次,“大白”都累癱在了地上,但又很快站起來繼續工作。

往年的生日,謝雨都會和家人一起出們吃頓大餐、看場電影。而今年,隔離中的她幾乎忘了這件事。

但“大白”們卻記住了。

“因為隔離期間不能出房間,人難免會孤單,希望能夠讓他們放鬆心情。”玉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葉靜雪説。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打火機的微光中,“大白”為謝雨唱起了生日歌

於是,外圍的工作人員負責採買蛋糕,蠟燭不方便吹,又買了打火機模擬燭光,然後手繪了生日卡,加上各種小零食,再送到緩衝區,經隔離區內的工作人接力,最後來到了房間門口。

“這將是我最難忘的一個生日……很幸運遇到你們,你們是最温暖的逆行者。”謝雨感動不已地説。

這,是隔離卻不隔離愛的暖。

那五頂臨時帳篷,那封閉區的“家”

高新區保利百合花園小區,五頂臨時搭建的帳篷,成了25名裝修工人的“家”。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為25名裝修工搭建帳篷

那是11月6日下午,保利百合花園小區實施封控管理,只進不出,他們回不去了。

“師傅,你要不要拿個口罩喲!”

“我有口罩,謝謝啦!”

那天,一段隔空對話視頻讓眾人牽掛着他們接下來的生活,他們睡哪裏?吃什麼?

視頻中對話的雙方是一名業主和程師傅。程師傅説,他們一行25人,都來自成都凱瑞峯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自8月31日起就在小區負責外牆維修工作。

不能讓他們挨凍受餓。很快,在高新區石羊街道、社區和物業共同組織協調下,一個臨時集中隔離點設置在了地下室,行軍牀、棉被……物業負責起他們的吃飯採買,一間專用衞生間也提供了出來。

但這還是不夠。

“必須確保他們睡得好、吃得飽,安全度過隔離期。”街道辦又協調來了五頂帳篷,把它們搭在小區一樓棟的架空層上。

每個帳篷內,還按照一定間距擺上了5張行軍牀,臨近帳篷外設置了洗漱台、洗澡間、衞生間。安排專人將每日三餐送到這裏,讓工人們洗漱有地,就餐方便。牙刷、牙膏、香皂、毛巾、洗髮水、洗衣液等生活物資也一一送達。

工人們把這些都記在了心裏,“感謝街道、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真的感謝你們。

11月20日,小區終於解封。 這天,裝有禮物的橙色布袋送到了工人們的帳篷,袋子上卡通的綠色小馬頭像很是顯眼。

接過工作人員送上的禮物,工人們再次致謝,“這兩週都被照顧得很好,太周到了。感謝你們!”

今年成都的冬天似乎來得有點早,但這段社區與居民之間的故事,卻足以温暖這個寒冬。

這,就是“家”的暖。

這是2000萬市民彼此珍視的家。

從此輪疫情開始的來勢洶洶到後面迅速清零,離不開上面這些關鍵崗位、關鍵行業“家庭成員”的無私付出,更離不開每位“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這種良性的互動,才迸發出那一個個温暖如陽的瞬間,才能最終凝聚成城市向上的力。

這或許是此輪疫情能夠迅速清零的最大動力。

紅星新聞相關報道:

成都全域低風險!煙火成都回來的背後 是他們的奉獻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編輯 張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0 字。

轉載請註明: 相約冬日銀杏黃,銘記那些温暖如陽的瞬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