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幸福生活新畫卷
南城縣城區鳥瞰圖元明輝攝
教育裝備生產企業黨員先鋒崗元明輝攝
南城,一道秀麗風景。這裏山環水繞、林奇谷秀,有洞天福地秀出東南的麻姑山,有自南向北滔滔而過的盱江。河湖相連、星羅棋佈,有碧波萬頃。素有贛東“千島湖”之稱的洪門湖,田如綺繡、沃野千里、物產豐茂,為江南著名魚米之鄉。全國著名藥幫“建昌幫”的發祥與繁盛之地,是四大地方醫學流派之一的盱江醫學長盛之地。
近年來,南城縣委、縣政府立足打好“工業發展強攻戰”“項目建設大會戰”“鄉村振興提升戰”“優化環境總體戰”,做大做優電子信息、教育裝備、中醫藥、高端智能機械製造等主導產業,堅持黨建引領,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堅持親商愛商,使企業放心舒心安心盡心求發展,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南城篇章。
黨建引領
點燃產業升級新引擎
“黨建引領+人才助力”已成為南城縣教育裝備(校具)產業發展的一雙“翅膀”。全縣共成立校具企業支部12個,全面推行“三融入三優先”(融入經營管理、生產發展、企業文化,員工招聘黨員優先、中層選拔黨員優先、人才培養和員工激勵黨員優先)和“先鋒引領”(評選“技術標兵先鋒崗”“銷售達人先鋒崗”“安全生產先鋒崗”“團結友愛先鋒崗”“服務社會先鋒崗”五類黨員先鋒崗)做法,推動黨建引領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積極與東華理工學院深度合作,以優秀工業設計人才為支撐,推動校具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已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39家。2021年,南城縣新增省級新產品6個,有效發明專利161個,教育裝備(校具)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1.5億元,已由一個鄉鎮傳統產業發展為全縣過百億的主導產業。
“藥不過建昌不靈”。南城縣緊緊圍繞振興“建昌幫”和“盱江醫學”發展,以打造“十億企業、百億產業”的中醫藥產業發展目標,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加速產業集聚,在轉型升級上求突破。出台了《江西南城“建昌幫”中醫藥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產業發展、人才引進政策,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緊密合作,形成了“政府搭台、高校助力、企業唱戲”的產學研融合發展良性局面。目前,全縣擁有建昌幫藥業、同善堂、百神昌諾等13家中藥材加工企業,2021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6萬畝,同比增加7.69%;中醫藥主營業務收入達50.2億元,同比增長58.46%。同善堂與中科院、中醫科學院合作在全省先行先試打造的智慧中藥房項目作為深化改革典型經驗,多次被省級媒體報道。
綜合考核
激發創優爭先大作為
“今年1至4月,南城縣新簽約項目22個,其中3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個,總投資額116.1億元,14個項目實現投產,實現了強勢開局。”南城縣商務局局長徐耀華説道,“這得益於新出台的幹部執行力暨高質量發展考核,切實調動了全縣各鄉鎮、各單位的積極性,自2021年全市‘工業三年倍增’行動以來,南城縣簽約3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4個,位居全市第二;開工11個,位居全市第一。”
近年來,為破除“一套考核體系丈量所有單位”的問題,南城縣聚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構建分類差異化考評體系,對鄉鎮實行“7+N”考核模式,對縣直部門和單位實行“1+N”考核模式,對重點任務工作及時下發工作任務交辦單,明確交辦事項、承辦單位、完成時限,實行“一督導、兩評議、三承辦”機制,推動考評由“一刀切”向“量體式”轉變,有力促進了廣大幹部主動作為、擔當有為,為全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匯聚強大動能。
“我們這一屆班子的戰鬥力非常強,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幹部的思想觀念也轉變了,通過績效考核讓那些幹得好的得實惠、幹得差的受鞭策,激勵職級幹部主動承擔復商復市、同城雙創等中心工作。作為人口密集的城關鎮,在這次4月份的疫情大考面前,全體幹部日夜奮戰,順利打贏了這場阻擊戰。”建昌鎮黨委書記吳建明表示。
南城縣積極推行鄉鎮幹部績效考核,以“周通報、月互評、季測評、年考核”為載體,加強幹部平時考核;同時,創新政治素質檔案、幹部成長檔案、職級幹部評優等方式,通過定期下到基層開展談心談話、黨組織推優等方式進一步掌握幹部平時表現,做到了“精準識人”,在這一次換屆中提拔或進一步使用在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疫情防控、鄉村振興、信訪維穩一線表現突出的幹部49人,樹牢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用人導向。
“三心工程”
架起黨員羣眾“連心橋”
崔金玉是龍湖鎮竺由村一名94歲的老人,在黨羣服務驛站的辦事人員上門為其辦理業務後,緊緊拉着她們的手感謝道:“以前辦事要回村裏去,像我這把年紀哪裏去得了那麼遠。現在不僅不要回村,還有人上門到家服務,實在是太方便了。”為了破解進城村民居住地“管不了”、村民户籍所屬地“管不到”的“兩不管”難題,南城縣主動延伸黨羣服務觸角,在進城村民居住集中、鄰近縣行政服務中心的便利區域建立黨羣服務驛站,提供遠程代辦服務,為村民打造“10分鐘家門口辦事圈”。
黨羣服務驛站只是南城縣大力實施“三心工程”(派好“連心”小分隊,開好羣眾“交心會”,辦好羣眾貼心事)的一個縮影。為增強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南城縣大力推進“三心工程”,同時開展黨員星級評定,着力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激發黨員幹部先鋒模範意識。選派縣直機關科級幹部400餘名回原籍所在村組成“不走”的包村“連心”工作隊173支;以主題黨日活動為依託,由“連心”工作隊主持,開展羣眾“交心會”820餘場,吸引9150餘名黨員羣眾參與,收集羣眾意見建議2300餘個,解決問題1960餘個,化解糾紛400餘起,幫扶羣眾1.2萬人次,黨羣服務驛站、“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空巢老人”親情連線等一批批貼近羣眾需求的務實機制在“交心會”中得以出台。
紅旗領航
共奏鄉村振興進行曲
“潯溪村地處偏遠,過去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服務羣眾也無從談起。自2021年以來,尤其是‘紅旗黨支部’創評以來,我們村發生了鉅變。”潯溪鄉潯溪村黨支部書記湯堅林自豪地説,“在縣委幫扶資金的支持和鄉黨委的積極謀劃下,潯溪村充分依託本地水質特點、土壤特質和竹資源優勢,通過引進能人,打造了千畝茭白產業、特色蚊香廠和竹製品加工廠,今年集體經濟有望突破200萬元,帶動了村民致富。村民的自來水通了,水泥路通了,村裏的人氣也旺了,在新建的黨羣服務中心可以看書、下棋娛樂。不少外出村民在我們黨員聯繫羣眾工作羣裏看到招工信息紛紛表示心動。”
潯溪村的蝶變絕不是個例。南城縣以“紅旗黨支部”創評為契機,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納入縣域經濟、鎮域經濟一體部署推進,出台“強村貸”“金融特派員”“村企幫聯”“人才迴流”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進“土地開發型”“產業帶動型”“生產服務型”等“八型經濟”發展,全縣12個鄉鎮均打造了300萬元產值以上的農業主導產業,村級集體經濟全面突破15萬元,湧現出竺由村、路東村、林坊村、徐田村等“明星村”,獲評全省首批鄉村振興模範黨組織;同時,依託“縣-鄉鎮-村-村小組”四級黨建網格,充分整合綜治網格、社會救助網格、“法律明白人”“説事拉事”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社會治理網絡,打造“黨建+農村養老”“黨建+社會救助”試點,形成基層治理“一張網”,實現“一格服務、一網多用”。目前,全縣建立黨建網格1392個,網格員4432人,調解矛盾糾紛1200餘件、預防越級上訪200餘件、排查治安隱患80餘個,增設社會救助服務點88個,為231户臨時困難家庭、636名困難羣眾落實了社會救助政策。(周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