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7月18日電(孟麗)7月17日,位於河北省淶水縣野三坡景區內的南峪村高端民宿,迎來北京疫情後的第一波20多位客人。7月18日,入住人數增至近70人。南峪村黨支部書記段春亭説,在野三坡大景區的帶動下,通過大力發展高端民宿產業,全村691人人均年收入已從1999年的2000多元增至8800元,實現了脱貧致富。
南峪村只是野三坡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淶水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轄區內的野三坡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近年來,景區不斷豐富拓展旅遊內涵,打造全域旅遊的同時推行獨具特色的“雙帶四起來”旅遊扶貧模式:景區帶村、能人帶户,把產業培育起來、把羣眾組織起來、把利益聯結起來、把文化和內生動力弘揚起來。
據野三坡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馬樹起介紹,此模式已被列為全國“十大扶貧模式”之一,輻射4個鄉鎮70多個行政村,2300多家鄉村賓館,5946人實現脱貧,受益人口近10萬人,成為淶水山區人民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景區帶村,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過以旅遊規劃帶村、以旅遊業態帶村、以基礎設施帶村、以旅遊環境帶村、以旅遊培訓帶村、以旅遊營銷帶村、以資產平台帶村,野三坡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羣眾多途徑參與分享旅遊發展帶來的好處。
2016年,淶水縣借承辦首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之機,先期標定野三坡景區33個貧困村進行重點打造,進而推動旅遊扶貧由景區貧困村向深山區鄉鎮延伸。
今天,站在野三坡百里峽藝術小鎮的廣場舉目四望,四周太行山連綿起伏雄渾壯美,眼前拒馬河波光盪漾秀美如畫。投資2億元的小鎮,身披“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外衣,把野三坡濃郁的山野風情與現代前沿文化完美融合。昔日的深山貧困村脱胎換骨蜕變成有濃郁文化韻味的美麗鄉村。
地處野三坡旅遊核心區的淶水縣三坡鎮,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目前共有星級賓館、特色農家院1500餘家,特別是近年打造的高端民宿50餘家,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2500餘户8000餘人。該鎮松樹口村經營“大山農家院”的村民張寶山,如今的收入是6年前的10多倍。
1000多人的山南村2018年底脱貧出列。但是脱貧後如何保證脱貧户穩定增收、不返貧,成為脱貧工作最大的考驗。經過多方論證,山南村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我們村地處平西抗日根據地腹地,是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冀熱察區委所在地。這兩年我們對革命舊址加以保護,2019年4月正式啓動了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山南村黨支部書記王春革介紹,到2019年底,該村共接待遊客三萬兩千人,直接解決村民長期就業20餘人,間接帶動了農副產品銷售和十幾户農家院的收入。
據淶水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張曉峯介紹,野三坡“景區帶村”扶貧效果明顯。目前,全縣已有33個村編制完成並納入旅遊總規劃當中,旅遊特色村達到28個,31個村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同時,立足旅遊資源與生態資源共享,淶水縣政府投入1000萬元旅遊扶貧基金,入股野三坡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山區扶貧對象每人獲得股份,每年分紅1000元。
能人帶户,架起脱貧攻堅的橋樑紐帶。通過法人帶、回鄉創業帶、先富羣體帶、黨員帶,野三坡在藉助旅遊資源扶貧的同時,積極引導貧困户就業,努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羣山環繞的南峪村,依託高端民宿帶動20多名當地農民當上小院管家,實現了就業。今年63歲的蔡景蘭,愛人身患尿毒症,生活困難,雖然超齡,但被破格錄取為小院管家,靠着村集體的幫助和自己的雙手,擺脱了貧困。據段春亭介紹,2019年,該村共收入319萬元。今年5月1日至6月16日,雖然受疫情影響,15家高端民宿收入仍有60多萬元,小院管家每人工資達到3000多元。
今年46歲的張翔家在淶水縣九龍鎮大龍門村,因看到家鄉漫山遍野的杏樹無人管理只靠天收,他毅然回鄉創業,於2015年3月成立了河北省龍雲嶺食品公司。他介紹,該公司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杏核需要靠人工開口,用工七八百人。普通工人開口一斤杏核一塊錢,貧困户公司再多補助0.5元,工人一天僅這一項就可以收入四五十元。2016年,龍雲嶺公司被確定為鄉級扶貧產業平台,政府按照每名貧困人口5000元的標準,將197.5萬元扶貧基金注入平台,通過“政府+公司+平台+農户”模式,讓貧困羣眾分紅。如今,龍雲嶺公司擁有核心內部林業基地5000餘畝,年產值4500萬元。從果實採摘到加工杏核,解決當地1000多名農民和貧困户就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