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活在西湖的山水間 都錦生和他的絲織風景畫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休閒

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的表現西湖景觀的絲織風景畫美術樣本,從左到右依次為“西泠橋畔”“雲棲竹蔭”“雷峯夕照”“平湖秋月”。圖片選自《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美術樣本》
都錦生先生舊照圖片 選自《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美術樣本》

都錦生(1897-1943)是杭州人中的佼佼者,他創立了都錦生絲織畫,開辦了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為杭州打造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與此同時,都錦生又是杭州人中的不幸者,他為創業殫精竭慮、歷盡坎坷,雖然在西湖邊樹起一面“技術加藝術”的大旗,可他的雄心壯志卻因戰亂如煙雲般消散。都錦生帶着無限的遺憾英年早逝,與生他養他的西湖不捨作別。

都錦生出生在杭州近郊茅家埠一個並不貧窮的家庭。回憶都錦生的成長經歷,讓人不禁想起“生不逢時”四個字,他一生順風順水的時候少,艱難困苦的時候多。

都錦生的父親擔任過小軍官,據説家裏有十八畝地,這在西湖邊的農村裏應該不算貧窮的了。都錦生青年時代的生活安定而富足,不僅能讀書,還有時間到西湖遊玩,他的內弟宋永基先生曾回憶:“都錦生的青年時代,喜歡遊山玩水,愛好自然風光,或垂釣於湖畔,或狩獵于山間,或泛舟於湖上。美麗的西湖景色,使他百看不厭,百遊不暢。”

杭州人生性務實勤勞。都錦生不好高騖遠,也不追求飛黃騰達,他喜歡自己的家鄉杭州,喜歡西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都錦生反覆欣賞西湖的風景,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偏好和文化見解。

後來,都錦生到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學習,並於1919年順利畢業。畢業後,他留校擔任乙種工業(藝徒班)教習,講授絲綢織造工藝等課程。

畢竟是西湖邊長大的孩子,都錦生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創新,繼而開始思考能不能運用絲綢織造工藝來表現西湖的風景?如果將西湖的風景製成一幅幅絲織風景畫,讓人們永久保存和欣賞,這將是一個新亮點。有了新思路,會繪畫、懂機械的都錦生開始試驗,宋永基先生曾説:“用絲織成綢緞和織成風景、人物,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在第一步畫意匠圖時,就遇到了困難。照綢緞的畫法,根本不能表達風景的特點,他改用點子的辦法,仍然達不到要求。雖然失敗,他還是以‘失敗是成功之母’來鞭策自己,繼續刻苦鑽研,他信心十足地仔細考慮和研究,根據風景的特點,改變了畫法:用八枚緞的點子,在意匠圖上的小方格子裏,以不同類型的點子來表達風景的層次、遠近、陰面和陽面。這樣反覆試畫和研究改進,經過大約六個月的努力,終於畫成了樣子較為正確的意匠圖。”畫成正確的意匠圖,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還有不少技術難關需要攻克,都錦生開始軋製花版,經多次試製,終於獲得成功。

都錦生想起小時候在“九溪十八澗”見到的風光,那裏有山、有樹、有飛雲、有流水,他產生了創作衝動,進而織出第一幅表現“九溪十八澗”的絲織風景畫。雖然這幅絲織風景畫的畫幅不大(只有5英寸×7英寸),卻是都錦生走出的一大步,無論是在都錦生的人生軌跡裏,還是在都錦生絲織廠的廠史裏,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

當都錦生拿着這幅絲織風景畫回到家,家人都圍着觀看,異常興奮。都錦生的父親知道,這樣的絲織風景畫是有市場前景的,但以家裏現在的經濟條件,無法投入資金幫助兒子創業;都錦生自己也沒有資本創業,甚至連申請抵押貸款的資格都沒有。不過有家人的支持,已讓他倍感温暖。

下一步該怎麼辦?是淺嘗輒止還是勇往直前?這小小的絲織風景畫寄託了都錦生大大的夢想,都錦生開啓了他篳路藍縷的創業征途,走上從實驗室到工廠、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生產、從國內到國際的道路。

都錦生白手起家,向親戚借款五百元,用這筆錢購買了一台手拉機,聘請了一位手拉機師傅林傳蓮,他自己還畫好五幅“西湖十景”的意匠圖,備好相應的花版。一切準備就緒——1922年5月15日,杭州都錦生絲織廠正式成立!這天,都錦生在自己家門口掛出“都錦生絲織廠”的牌子,還親自上手先織幾梭,以示吉祥的開始。

這一年,都錦生二十五歲。

都錦生拿着都錦生絲織廠生產的樣品,從茅家埠乘船到平湖秋月等旅遊景點,親自為遊人講解絲織風景畫的獨特之處。這些樣式新穎、工藝精湛的絲織風景畫在西湖邊剛一出現,立刻吸引了人們的關注,經常有遊客駐足圍觀。不少遊客在聽完都錦生的講解後,會購買幾張描繪西湖景觀的絲織風景畫作為旅遊紀念。

後來,都錦生和夫人晚上與聘請的師傅一起做設計、搞攻關,白天就外出推銷。銷量日漸增長,都錦生乾脆結束遊商生涯,在孤山的中山公園裏租下一個售貨亭子,專售絲織風景畫。一年後,都錦生又在杭州的商業中心湖濱花市路開設了都錦生絲織廠門市部。業務擴大了,都錦生的資金鍊越發緊張,可資小業薄的他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只好通過熟人向一個錢莊借貸三百元,在自己家邊上蓋了一座小廠房。業務做得有模有樣,都錦生開始着手拓展業務渠道,他到上海找先施、永安等大公司尋求合作,希望都錦生絲織廠的絲織風景畫能夠進入這些大公司銷售。

然而,上海大公司的門不好進,即便進去了,臉色也不好看。都錦生硬着頭皮賠笑,這些大公司的老闆連正眼都沒瞧他一下,對這個杭州來的“鄉下人”説:“我們主要做國外生意,鄉下的生意不做的。”只有永安公司的接待人員覺得都錦生絲織廠的絲織風景畫既是商品又是藝術品,但即便知道這種產品有市場、有價值,也表現得十分矜持,不肯馬上答應:“如果你們廠生產的絲織風景畫能夠在規格、花色品種上有所增加,願意代為推銷。”都錦生的上海之行並不理想,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希望。於是,他又去福州的幾家公司推銷,也吃了閉門羹。

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講信譽,他們不會説一套做一套——推銷時天花亂墜、交貨時以次充好;不講信譽的企業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好的。都錦生在創業過程中既勤奮又誠懇,他對產品的熟悉程度以及他的自信,深深感染着客户,但凡是他做出的承諾,一定會兑現。上海永安公司答應過他,只要絲織風景畫在規格、花色品種上有所增加,就與他展開合作。第二年,都錦生如期達成約定,當他拿着樣品再次走進永安公司,接待人員頓時對他刮目相看——僅僅一年,都錦生絲織廠的絲織風景畫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永安公司遂同意代為推銷。

雖然與永安公司的業務量不算大,但都錦生打開了上海的市場,畢竟上海是沿海開放城市,對文化的鑑賞力與杭州不同。等到都錦生絲織廠的絲織風景畫在永安公司佔據一席之地,都錦生在上海開設了主營批發業務的門市部,事業又上了一個台階。

打開上海的銷路後,位於茅家埠的小廠房已不適應事業發展的需要了,都錦生決定貸款以擴大再生產,用新購進的土地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兩千元。他在杭州艮山門購下十幾畝地,建造了一座木結構廠房,可同時容納一百台手拉機;他還在廠房邊加蓋三間精巧的房子,並配建竹園、池塘,環境優雅,作為都錦生絲織廠的研發場所。這是都錦生高人一籌的地方:雖然都錦生也是專業技術人員出身,但他深知藝術的力量,所以在新建廠房的同時不忘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安靜、自在的研發環境。新建的廠房正式投產後,都錦生絲織廠的絲織風景畫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沒過多久還被送到美國的費城參加展覽,榮獲金質獎章。

都錦生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他兩次赴日本學習考察,瞭解日本先進的絲織技術,回國後相繼建設第二、第三工廠,並在全國各地創辦都錦生絲織風景畫營業所,助推其事業進入全盛時期。1932年,都錦生絲織廠入選《中國國貨工廠史略》,在介紹都錦生絲織廠的文字中,可見都錦生躊躇滿志,為實業救國而殫精竭慮。

就在都錦生風華正茂、志滿意得之時,時局發生急劇變化,“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直接影響了都錦生絲織廠的發展。在都錦生的影響下,都錦生絲織廠職工的愛國熱情迅速高漲——東北三省淪陷後,都錦生義憤填膺,和職工一起在絲織廠外牆上寫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願作刀下鬼,勿做亡國奴”等大幅愛國標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立即宣佈都錦生絲織廠停產,只留下幾個職工保護廠房和設備。為保留業務渠道,他到上海的租界租房進行小規模生產,從而滿足部分客户的需要。

1937年12月,杭州淪陷,出於都錦生的業界聲譽和社會影響,日寇四處尋找他,要他擔任偽杭州市政府的科長,都錦生輾轉得知此事,馬上決定到杭州的“三天竺”暫避;當他發現偽杭州市政府的組成人員名單上有他的名字後,氣憤至極,立刻帶家人去往上海,避而遠之。日寇見都錦生不肯“合作”,隨即採取報復行動,將都錦生的家洗劫一空,連都錦生的汽車也被掠走。與此同時,日寇還炸燬了都錦生在艮山門的工廠,據説工廠燒了一天一夜!

此後,都錦生內外交困、心情憂憤,於1943年3月下旬突發腦溢血,昏倒在衞生間裏。雖經搶救,他還是在5月26日下午逝世,年僅四十六歲!在時代的風雨中,一代有文化的浙商鉅子帶着無盡的遺憾走了。

雖然都錦生生不逢時,命運多舛,但他留下的思想和技術,開創了杭州絲綢文化的一個新紀元。

有西湖,就有都錦生。都錦生是一個永遠活在西湖山水間的杭州人。

2022年是杭州都錦生絲織廠成立一百年,謹以此文紀念都錦生先生。相信再過兩百年、三百年,杭州人依然會記得他。

(原標題:活在西湖的山水間 都錦生和他的絲織風景畫)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鍾桂松

流程編輯:u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