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新春音樂會,邀中外記者觀看演出。 崔峻 攝
嗨翻什剎海冰場
陽光灑在冰面上,楊柳環繞的什剎海冰場,宛如一塊翡翠鑲嵌在中軸線旁。2月3日上午,古老冰場迎來了特殊的客人。
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邀數十位中外記者來到什剎海冰場,看冰雪絕活,體驗老北京遊戲。
“什剎海冰場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納1.2萬人同時上冰。我們現在所在的是後海冰場。”冰場運營方薊城山水的副總經理徐建將這塊古老冰場的故事娓娓道來。自明朝起,什剎海冰場就成為冰嬉的著名場所,清朝乾隆年間被定為“國俗”。1952年,冰場正式面向市民開放,2013年入選國際媒體評選的全球十大最美冰場。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京城市民上冰的熱情。短短一個月,共有15萬遊客來到這裏,比去年同期多約3萬人。
瞭解完冰場故事,記者們在西城區冰蹴球協會會長周紅旗的教學下,嘗試玩冰蹴球。周紅旗表示:“北京人管冰蹴球叫‘踢冰核兒’。它有300多年曆史,跟冰球相比,所需場地更小,而且老少皆宜。現在北京16個區都有冰蹴球隊。”
隨後,記者們還體驗了冰爬犁、冰上拔河、冰上龍舟、冰木射等其他冰雪運動項目。澳門日報記者鐵怡感嘆:“中國傳統文化和冬奧冰雪項目巧妙結合,迎接冬奧會的熱烈氛圍在什剎海太濃了!”
記錄老街新時尚
古韻深厚的衚衕裏藏着美術館、咖啡店、文創市集、市民文化中心……在城市更新樣板——東城區隆福寺街區和美后肆時市民文化中心,中外媒體記者用各國語言和鏡頭記錄下老城新生。
“這裏是隆福寺北里,充滿硬核工業風的街區在40年前是一片老廠房。我們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院落格局,形成了做舊如舊、新舊結合的建築風貌。”新隆福公司負責人介紹。穿梭於充滿歷史痕跡的建築羣中,觀看了木木美術館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的文藝復興展,記者們感受着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也驚歎於老北京胡同文化與現代商業的完美融合。
老城復興不但打造了商業文化新地標,還讓生活其中的市民享受到便利。離開隆福寺,記者們來到位於東城區美術館后街40號的“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走過青磚鋪成的廣場,穿過朱漆大門,進入兩進式四合院,感受着通過榫卯穿插、拼接與入口連接形成的圍而不堵、半敞開式的公共文化空間,記者們沉浸在全民文化生活新聚場的活力氛圍中。
“美后肆時”寓意“四季更新、四時更迭、美好永不間斷”,是美術館后街地鐵8號線盾構工程騰退後新建的地標級公共文化場館,擁有21處活動空間,提供閲讀、歌舞、戲劇、國學、藝術、文創、園藝、美食、健身等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特色文化體驗。記者們同北京市民一道體驗非遺旗袍盤扣製作、非遺臉譜彩繪,觀賞京劇隊和模特隊排練,感受北京居民的文化生活。
奏響新春音樂會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中外記者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共赴“冰雪之約——北京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一起通過音樂感受中國春節和北京冬奧的喜慶氛圍。
此次“冰雪之約——北京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由被譽為“首都明珠交響樂團”的北京交響樂團策劃,著名指揮家夏小湯擔任指揮。音樂會在曲目編排上兼顧“新春”和“奧運”兩大主題,以穿插的形式進行演奏。夏小湯介紹:“音樂會曲目呈現奧林匹克精神與藝術的相得益彰,並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一場精彩的、有思想內涵的演出。”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孟海東表示:“樂團用動人的旋律表達對新春的祝福,用一場最好的音樂會向即將開幕的冬奧會致敬!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金蛇狂舞》《春之聲圓舞曲》《花之舞圓舞曲》《火鳥組曲》……新春系列曲目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優美的旋律令人沉醉;而約翰·威廉姆斯的《奧林匹克號角》《召喚英雄》《奧林匹克精神》,薩馬拉斯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歌》等奧運作品,則以雄壯激昂的旋律,讓中外記者振奮不已。這場音樂會還特別獻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曲《我和你》,讓不少曾經歷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記者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
演出完畢,觀眾席上掌聲雷動,長達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外記者仍感意猶未盡。不少外媒記者更對演出中融入的中華文化特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據介紹,目前中山公園音樂堂正在上演戲曲、交響樂等多項主題演出,用藝術陪伴大家過大年、享冬奧。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冬奧會刊。
來源 客户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朱松梅 李俐
編輯:韓燁
流程編輯 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