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學丨春華秋實牛洞坪
春華秋實牛洞坪
■
譚志輝/文
—
正值春暖花開時節,牛洞坪的菜花節又拉開帷幕了。遙想那漫山遍野櫻花似雪油菜絢麗,阡陌橫斜農舍炊煙,就令人心馳神往,如臨其境。然而迄今為止,我只去過一次牛洞坪。此時此刻,空氣中瀰漫着菜花的疏香,我感知着温煦的春天氣息,思緒卻漸漸遊離,回溯到第一次走進牛洞的那個秋日。
沿着蜿蜒的山道,崎嶇前行不知多久,眼前豁然開朗。凌散的民居,分佈廣闊的田野上,構成靜美的畫卷。時過正午,日光微微傾斜,雲朵投下巨大的陰影,在大地上緩緩遷移,像流動的時光,浸潤着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 ,一呼一吸。
牛洞坪,到了。我向身邊的三位朋友,大聲宣佈。他們是來自武漢的創作團隊,此行的目的是為一部紀錄片補拍田園風光空鏡頭,當他們請我推薦合適的拍攝地點時,牛洞坪的名字就開始在我腦海盤旋不去。
在此之前我並未到過牛洞坪,然而它的美名早已通過朋友們有口皆碑的傳播使我心生嚮往,因此我正好藉此機會滿足了自己這顆小小“私心”。
我們在村口下車,各人拿好自己的揹包。我們已經自覺地意識到,若繼續駕車大張旗鼓地嵌入眼前這片古樸靜謐的景緻,只會產生多餘的聒噪和令人羞恥的冒昧攪擾。
呼吸着滿含秋意的空氣,我們沿着村道徐徐而行,路基下是層層梯田,地裏的莊稼已經收割完畢,堆放着成束的稻杆,還有小塊小塊的菜田透着盎然綠意。一個個圓滾滾的冬瓜,掩藏在瓜葉之下,它們是秋天的吊墜,裝飾着成熟大地的夢鄉。
我們彷彿穿越了時光,依稀走進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春華秋實
·
牛洞坪
牛洞坪因有一個犀牛洞而得名,不僅有犀牛洞,還有一個犀牛塘,處處流傳着美麗動人的傳説。放眼處青山環繞,水光灩瀲,菜花、水稻、堰塘、土坯房,是牛洞坪的四大特色。
作為初來乍到者,我不知犀牛洞在何方,那星羅棋佈的大大小小的堰塘,我也難辨犀牛塘是哪一個。但見碧波澄澈,倒映着天空,如一塊塊天然上等翡翠,鑲嵌在田園阡陌之間。
田間地頭傳來農機的馬達聲和人們勞作時的吆喝,連片成塊的土牆老瓦屋錯落有致地散佈着,金黃色的梯田勾勒着條條天然而規整的曲線,琴絃一般排列開來,這些古拙的土胚瓦屋,就是一個個温良質樸的音符,停落在琴絃之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如此巨大樂器的共鳴箱,正是這整片天地啊。
見此情此景,音樂家朋友大亞極懊悔未攜琴來,他甚至興奮地就近登上一户農家的屋頂,久久舉目眺望,神思追逐着大地無聲的美妙旋律。面容和藹的農家老奶奶看着我們這些“外來人”,熱情地抬出兩條板凳,招呼我們喝茶,一邊詳盡地為我們介紹當地風土人情,老奶奶説着本地方言,語氣中滿是自豪與濃濃鄉情。
牛洞坪村現有保存完好的土坯房五百多棟,這是巴東目前土壞房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村莊之一,其中最吸引遊客的要數向家大院、樟樹塘等景點。
牛洞坪最出名的就是牛洞大米,這裏的大米色澤鮮亮,口感醇香,早在明清時期就作為朝廷貢米遍銷全國,被譽為中國的泰香米。而除了大米好吃外,這裏還盛產油菜、西瓜等。有詩寫道:“春賞菜花遍山黃,秋看稻菽千層浪”。因而春秋兩季來牛洞觀光旅遊的遊客是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我問老奶奶高壽,老奶奶説她今年七十了,接着她又説這裏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稱不算老,還是做農活的好手呢,能背能扛的,村裏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能讀書看報玩微信。
老奶奶感嘆着,現在的政策好啊,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如今家鄉又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往後的日子越來越好呢。得益於此地得天獨厚的氣候、生態和好米,這兒可是著名的長壽之鄉。
告別了老奶奶,我們去尋找向家大院。
向家大院是村裏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一個集古木文化、土家文化、農耕文化於一體的天然博物館。院內那棵古樟樹,據説還是北宋名臣寇準任巴東縣令時親手栽植。
庭院深深,古樟樹高大挺拔,依然葱蘢勁翠,它歷經了千年風霜雨雪,也見證過牛洞坪那段特殊的歷史淵源。牛洞坪曾是巴東早期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著名的革命老區,至今還保留着多處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遺址和遺蹟。牛洞的人們對紅色革命傳統備加珍惜,他們傳承着先烈們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和正義之志,世代在這片熱土耕耘、收穫,生生不息。
離開向家大院,我們繼續漫無目的地走着。秋收之後的田地,空蕩蕩的,只有一些麻雀還聚在地裏,啄食散落的稻穀。而各家的院子裏,穀子都堆得滿滿的。一位婦女戴着草帽,持着木耙正在翻曬穀子,聽見腳步聲,她抬頭看見我們,用毛巾抹了一把汗,然後笑着説,你們來得不是時候,春天來有菜花看,秋天要是早來幾天,金黃的麥浪漫山遍野的,可好看了,現在來就沒什麼看的了。
黃燦燦的稻穀圍着院落聚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丘”,捧起一把麥粒,埋首細嗅,那淡淡麥香沁人心脾。田坎邊,綠樹下,立着許多用稻草紮成的工藝製品,造型各異,憨態可掬,別有一番野趣。同行的青年導演王歡和攝影師俊傑趕緊架起攝像機,將這些平凡而有趣的風景納入鏡頭。在這些青年藝術家的眼裏,莫管春夏秋冬,隨處可覓風景。
我們依舊興致勃勃地四處漫遊,循着青石鋪成的遊步道,深入到田野中探訪秋意。陽光透過雲層照射不均,像有意為之,使大地色澤分明,一半金黃,一半黛綠。微風拂過原野,四處都簌簌作響。
不久我就發現,這荒蕪的田野中並不止我們幾人。
一位老者坐在不遠處的田埂上,拈着一根旱煙袋,臉龐正對夕陽,相看,坐忘。當他發現我們,就從容地點了點頭,臉上的微笑,是菩薩一樣地慈悲、祥和。
身後的農家院落陸續升起了裊裊炊煙,像極了淡淡的愁緒,訴説這靜謐山野的衷情,呼喚着遠方的遊子歸鄉。
隨風飄來陣陣煮土臘肉的香味兒,令我們食指大動,覓味而去。農人敦厚、樸實、好客,農家土菜味極鮮美綠色健康,再盛上一碗芳香撲鼻軟糯爽口的白米飯,腹中充實,內心確幸,實為人生美事。
飯後,喝完本地特產的富硒綠茶,向主人告辭。熱情的男主人將我們送至村口,揮手惜別。
其時夕陽已落,暮色四合,秋風乍起,欲送客一程,我們返還原路,打道回家。
思緒跳轉回來,那秋日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一切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我想,是時候再去一次牛洞坪了,採擷無邊的春色,寄送給遠方的朋友們。至於那四季的更迭,景緻的變換,皆是美的不同時態的自然展現。彼時金秋送爽歲物豐成,此刻春風十里油菜絢麗。時光荏苒,四季如歌,春華秋實,醉美牛洞。
作 者丨譚志輝
編 輯|李金銘
編 審|高小燕
籤 審|李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