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文/莫測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在重慶,由於兩江分割、大山阻隔的原因,給人們出行、生產和從事社會活動造成了極大困難。李白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雖然不是描寫的重慶,但用它來形容重慶的道路之難一點也不過分。有民謠為證:“地無三尺寬,出門就爬山;小山疊大山,離天三尺三。”
盼橋,與愚公盼望打通太行、王屋二山一樣,從古至今都是重慶老百姓心中的最痛。修橋築路,歷來都是重慶各級政府官員重中之重的大事。於是,涪陵的碑記橋、秀山的客寨橋、榮昌的大榮橋……一座又一座的古橋在重慶的崇山峻嶺、溪澗深壑上架了起來。時至今日,重慶每個區都有多處以橋命名的地名:如沙坪壩區就有上橋、陳家橋、天星橋和楊公橋等等。璧山縣就有馬坊橋、狀元橋、文風橋和來鳳橋等等。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五十年代之前,重慶的橋都是極其簡陋的“土橋”。或幾根木頭,或幾塊條石搭上去,人、畜和雞公車勉強能通行就是一座橋了。如江津中山古鎮那座架在筍溪河上的老大橋,就是一座典型的“土橋”。它取材於大青石,由雙石合併而成,單石厚零點7米,長8米,重11.2噸。平板橋面支撐在石墩子上了事。
重慶最早的古橋,應該是秦末漢初的古人們在崖壁懸峯上鑿洞搭木而建造的棧道橋。當年沿長江、嘉陵江兩岸的拉縴人爬的羊腸鳥道上、鹽商行走的古鹽道上,以及人們進山出山所通過的崎嶇小徑上,都有那種晃悠悠的、安全係數不高的棧道橋。直到今天,大寧河兩岸的棧道橋孔還清晰可見。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古橋,除了通行之外,還有不少與橋有關的、耐人尋味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給古橋增添了厚重的歷史色彩,而且令今人肅然起敬、頂禮膜拜,不少還成了被保護的文物。
始建於北宋仁宗年代(約1050年)的榮昌施濟橋,就是一座在歷史上有着特殊貢獻的古石橋。曾經,慈禧太后稱它是“川東保障”之橋。因為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依賴淮鹽的湘鄂兩地無鹽可食,民心不穩。清政府就下令川鹽予以救濟,以安時局。為了使川鹽順利運輸而在榮昌西的賴溪河上修了一座長110.5米、寬7.8米的石橋。這座石橋由宋朝宰相文彥博取名為“施濟橋”,其意義就在於此。
在重慶古時的不少橋樑中央,都懸掛着一把金光閃閃的寶劍。這寶劍是幹什麼用的呢?是斬龍的,名曰“斬龍劍”。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龍,是華夏民族之圖騰與象徵,它可以興雲佈雨、龍鳳呈祥,給人們帶來精神力量和幸福安康,歷來是華人社會的崇敬之物。那為什麼要斬它呢?因為龍與許多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面性,它既有提振正能量的特點,又有桀驁不馴、興風作浪之劣習。即一遇雷電暴雨,它就會翻江倒海、毀壞房屋、塗炭生靈。
為此,人們就在橋樑上懸以利劍,待蛟龍乘水經過橋下之時,將其威懾或刺死,以化解災害,護佑蒼生。渝中區的化龍橋,雲陽縣的斬龍橋就因此而得其名。
九龍坡區陶家地界上那座至今還保存完好的九龍橋,建於明代。其橋長22米,寬12米,高3.2米,人車可行。橋頭橋尾雕刻有9條龍,其中有8條龍張着嘴巴,1條龍嘴巴緊閉。這是什麼意思呢?據説,舉人黃玉章捐建古橋時,他上頭的8位哥哥莫名其妙地相繼去世。
為了紀念兄長,便讓龍口8張1閉。張,表達自己對兄長的懷念之情;閉,表示自己一貫少説空話、多做實事的行事風格。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古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橋一般都建於大山莽林,或險灘急流。在沒有道路,沒有交通工具,沒有建築機械和缺乏建橋技術的情況下,重慶人一下就修了有記載的800多座古橋,沒有記載的就不計其數了。那麼,他們是怎樣完成那一個又一個巨大工程的呢?曾經,我站在中山古鎮那座老大橋的岸邊,望着陡峭斜滑的山路和那寬厚笨重的石板思考了很久也沒有得出答案。
記得讀高中的時候,物理老師講那是運用槓桿原理完成的。後來有學者説,古埃及建築雄偉的金字塔,也是運用了槓桿原理。重慶古橋大多建於明清年間,當時的中國儘管有一些科學技術,如製造蒸汽機和修建京張鐵路等。但是,廣大民間熟練掌握槓桿原理的卻少有記載,更何況建築橋樑的都是野村農夫。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其實,我是想歪了。從古到今,我國民間都有一大批包括建築廟宇、橋樑在內的能工巧工。如那已有1400多年曆史的趙州橋和萬里長城,就是真正的民間工匠的傑作。
關於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稱它是由30萬奴隸建造的。但他的觀點被一位名叫塔.布克的瑞士鐘錶師推翻了。塔.布克認為,金字塔是由一羣“自由人”建造的。這些“自由人”到底是些什麼人呢?後經考古發現,他們全是“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卓筒井鑽探技術的發明者,也是地地道道的耕地農民。儘管如此,那時要建築一座像樣的橋樑,是要付出艱辛代價的。已有130多年曆史的全長174米、寬8.7米的重慶最古老的涪陵龍門橋的建成,就耗時13年之久。
當年,重慶修高速公路時,説每推進一公里,要用去人民幣1億元。而古時修橋築路,何止這個代價?“石豬對石鼓,銀子五萬五”的民謠,就説明古時修橋同樣花費巨大。其實何此黃金白銀,可以説他們都是用生命去鋪設的啊!就是到了現代,修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五十年代修建成渝鐵路時,建了大、中、小橋樑437座,幾乎每一座橋樑下都埋有烈士的遺骨。
作者簡介
1、作者:莫測。重慶作家協會、散文學會、雜文學會、公安作家協會會員,重慶紀實文學理事。曾從事過文化教學、新聞宣傳、報刊編輯等工作。偏愛文字,先後嘗試過小説、散文等多體裁寫作,數年筆耕不輟,偶有小文見諸報端刊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8 字。

轉載請註明: 古橋悠悠,訴説着光陰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