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叉尾太陽鳥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印支綠鵲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蛇雕攝/午馬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弄崗穗鶥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白眉姬翁鳥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作者的觀鳥筆記

弄崗觀鳥:不期而遇的驚喜

一夜北風緊,北方冬天的陰冷已經籠罩了大地,而在廣西,卻還是一派生機盎然。為了瞭解觀鳥活動詳情,11月初我到了龍州,到了弄崗。

龍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內,國際觀鳥節已在此舉辦三屆。今年的第四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選擇在11月份舉行,是去年3月第三屆觀鳥節上就已決定的。“雖然錯過了上半年疫情最盛時期,仍有一些參賽隊員未能如願而來,尤其是港台地區與國際隊伍都不能前來,比預期打了很大折扣。但是仍然有21個省區市的60位參賽鳥友參賽,還有在香港工作的英籍評委,共同為龍州第四屆觀鳥節錦上添花。”朱雀會負責人鍾嘉在開幕式上説。

龍州觀鳥節組委會在去年第三屆時就邀請朱雀會主辦每年一屆的中國觀鳥組織年會,所以大部分參賽隊員都是各地觀鳥組織的負責人或核心骨幹。朱雀會是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台的簡稱,致力於全國觀鳥組織的聯合行動。目前全國各地的觀鳥組織已經超過60家,遍及東部各省及中西部主要省份。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通過不同的項目設計與實施,實現觀鳥組織間的聯合行動,推動鳥類與自然保護工作更廣泛、更深入地開展,同時壯大觀鳥組織力量,一起在觀鳥中感受走進自然的樂趣。他們有一句響亮的口號:把鳥看(kàn)好!把中國鳥看(kān)好!

這一屆觀鳥節共有16個隊參加,在鳥類資源豐富的弄崗自然保護區設置有8條比賽線路。我隨其中一個參賽隊輕言緩步走入茂密的甘蔗林,一邊欣賞兩側秀麗的喀斯特山峯,一邊裝模作樣地學着隊員們觀鳥。慢慢地我才瞭解,觀鳥比賽重在交流,而非分出勝負;觀鳥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一場具體活動;人人都可以成為觀鳥者;一個普通的觀鳥者,首要追求的是愉悦,以及不期而遇的驚喜,在這樣的驚喜下,才會被引領去探求鳥類世界;愛鳥的人,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只要聽見鳥兒的鳴囀,就不會再感到孤獨。

這讓我想起著名觀鳥者、野生動物專欄作家西蒙·巴恩斯記錄的自己的觀鳥體驗:“觀察鳥需要多少技巧、多少知識、多少科學背景?不,根本不需要,鳥兒就在那裏,歡樂悠閒地鳴叫着相互致意,很容易被發現。觀鳥即生活,一名普通觀鳥者所見的一切,就是生活。捕捉觀鳥的完美瞬間,真正需要的首先是觀察的慾望,不是具體的觀鳥技巧,而是觀察事物的習慣。”

許多人疑惑,花那麼多的時間在路上,還要耐心等待,觀鳥這種活動的意義何在?也有人提出質疑:看到又怎樣?而我從參賽隊員的言語和表現中感受到:看到了鳥,尤其是珍惜鳥種,除了心生歡喜和與隊友愉悦地分享,也沒有怎麼樣。但他們的愉悦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孩童般的快樂,那是久違的人間至樂。

愉悦之外,是評委們的驚喜連連。

評委們一致認為,第一次在秋冬季節舉辦的弄崗觀鳥節,作為一次“快速鳥類本底調查”,從鳥類種類和鳥類區繫上均為弄崗地區增色不少。

在比賽的52個小時內,各參賽隊共記錄鳥類203種,比上一屆多出9種,其中非雀形目鳥類67種、雀形目鳥類136種,獲優勝獎的隊伍在比賽時間內記錄到了104種鳥類。“在一個以沒有大面積濕地、略為退化的喀斯特森林為主的比賽區域內,能夠在兩天時間內記錄到超過200種鳥類,弄崗較高的鳥類多樣性特徵得以顯現。”這是評委專家危騫的總結。

評委專家、朱雀會秘書長雷進宇時隔十四年再次造訪弄崗,對於本次的結果他認為:“林地生境內11月初的鳥類遇見率相對較低,但總記錄依然如此之高,且各隊記錄到的唯一鳥種數量也很多,這反映出各隊實現了對區域的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覆蓋,體現了藉助觀鳥節這種形式來完成一個地區的快速鳥種調查是很有效的。”

“鳥類遇見率低,也是觀鳥節的一個成果性結論,這裏面的原因是多樣的,可能還很難從一次或幾次觀鳥節中找到。但可以作為一個探究的線索,這可能會成為解決一些問題的開端。”危騫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這次比賽中共記錄鶯類26種,鶥類21種,加起來佔了整個鳥類總記錄的約四分之一,反映出本地區鶯類和鶥類的物種多樣性非常之高。

這也是吸引眾多觀鳥者來龍州的原因之一。

在整個觀鳥節舉辦過程中,參賽隊員不但藉助望遠鏡、照相機來觀察鳥類,也採用了其他如熱成像儀等較少運用在觀鳥領域的儀器進行觀測,所以也增加了本屆鳥類名錄中夜行性鳥類的種類。

正因為觀鳥節參與人員眾多的特點,使得一些當地種羣數量較少、遇見率較低的珍稀瀕危鳥種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此次觀鳥節記錄到了全球受威脅程度較高而需集中投入保護資源的物種,包括海南鳽、白翅藍鵲、白頸鴉、弄崗穗鶥等眾多鳥類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種類。

而弄崗最為吸引觀鳥、拍鳥愛好者的還是當地的特色明星鳥種,如弄崗穗鶥、藍背八色鶇、印支綠鵲、白翅藍鵲、灰巖柳鶯等。説到明星鳥種,就不得不説弄崗蓬勃發展的觀鳥、拍鳥旅遊產業。當地以特色鳥塘為基礎,為鳥友提供吃、住、行和嚮導服務,這些措施都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切實的收入。

第四屆弄崗觀鳥節剛剛結束,不少鳥友已經對下一屆充滿期待和憧憬。評委們都提到,當地村民、地方幹部、觀鳥拍鳥愛好者在這裏因鳥結緣,觀鳥節所帶來的多重效果也在持續顯現。作為觀鳥節評委,他們不僅僅看着一張充滿了鳥種名稱的列表,在這個背後更是全民保護的投入,是鳥類旅遊經濟的嘗試,是一條探索中國特色的看(kàn)鳥看(kān)鳥之路。

文/本報記者 王勉

“最虐”鳥賽在龍州

◎梁智健

去年我就報名了龍州鳥賽,最後卻沒去成,空留遺憾;今年終於能代表“北京飛羽”來參賽,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一方面是龍州鳥賽素有最“虐”鳥賽之稱,林木遮擋嚴重的喀斯特地貌鳥密度較低,對觀鳥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另一方面“北京飛羽”之前參賽的代表隊獲得了第一,這次我來參賽,難免會有壓力。

還好,這次來龍州天氣極好,藍天下全是美景。葱鬱的植被覆蓋着簇簇石山,還有純樸熱情的當地人,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所在的廣納百鳥隊,有來自山東、福建和廣東的資深鳥友——小馬哥、椰子和番茄蛋,還有保護區的護林員師傅做我們的司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次鳥賽一共有8條路線,其中1-5號線圍繞保護區周邊,6-7號線靠近邊境。我們抽到的首發線路是4號線,然後商量決定6號先探索保護區周邊線路,7號再到遠的地方刷刷村莊、農田等不同生境的鳥種。

看不到鳥,施展聽音辨鳥外掛技能

比賽開始沒多久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看不到鳥。南方山裏觀鳥全靠聽,儘管司機師傅很有經驗地讓我們在兩山相接的地方停車,鳥兒也總是沒影。

這時候,我們三個來自華南地區的小夥伴就要施展聽音辨鳥的外掛技能了。偶爾傳來幾聲鳥叫,像棕頸鈎嘴鶥、黑喉噪鶥、金頭縫葉鶯等,還算熟悉;更多時候是奇奇怪怪的短促鳴叫,還都叫一兩聲就消失,讓人摸不着頭腦;也有一些使勁地叫,卻聽不出來是什麼……這讓來自北方的小馬哥連連叫苦,“南方觀鳥太難了!在北方有鳥沒鳥,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只要有鳥就能看到,只要能看到就能拍到!”

這時,我的預習小本本派上了用場。鳥賽開始之前,我就把一些不熟悉的鳥種記在了筆記本里,同時從BOW網站和xeno-canto網站搜索鳥叫聲,把鳥類的聲譜圖畫在筆記本里。

很多鳥叫聲確實複雜,不能一聽就記住,用中文擬聲也模仿不準確。因此我發現聲譜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能幫助我們用圖形的方式理解鳥叫聲的節奏音調規律,並加深記憶。

例如灰巖柳鶯的叫聲,一長串、抑揚頓挫、毫無規律,我一開始聽了好幾遍都沒摸清到底是什麼調,後來硬着頭皮反覆聽,配合聲譜圖理解,總算搞懂了它的規律。再後來在保護站聽到這種聲音時,我一下子就能認出來,“嘰嘰幾絕嘰絕絕倔”,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忘記灰巖柳鶯的叫聲了!

頭兩天聽到的聲音和遇到的幾波鳥浪中,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特色鳥種:鮮黃明媚的冕雀,叫聲奇特的長嘴鈎嘴鶥,成羣結伴的紋胸巨鶥,妖豔嫵媚的綠嘴地鵑,活潑好動的黃腹鶲鶯,還有連續兩天只聞其聲的印支綠鵲……

而不得不提的是以當地名字命名的狹域分佈鳥種弄崗穗鶥。5號界碑是弄崗穗鶥遇見率比較高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機會去。比賽第二天傍晚,我們在3號界碑這邊,而按照原計劃我們最後一天不再走保護區線路了,所以這是我們找弄崗穗鶥的最後機會。

路上我們遇到了評委隊下車觀鳥,打完招呼之後我們便開車超過他們,在前面一段才下車找鳥。沒想到往回走找司機的時候,司機師傅説評委隊看到弄崗穗鶥了,就在我們超過他們之後沒多久!我們又連忙跑過去,評委們説弄崗穗鶥剛走。我們順着他們來的路找,終於發現了一羣弄崗穗鶥在密林深處的石頭上活動,但是太遠太黑了,只能看到一些影子,通過鳥臉頰上的白斑勉強進行識別。無論如何,我們四個看到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於是我們又回去找司機,萬萬沒想到,司機説我們剛剛一離開去找評委隊的時候,就有一羣弄崗穗鶥過來……椰子都説幸虧我們也看到了,不然(原話大家自行腦補)。

另一個難搞的鳥是紅頂鶥。6日下午我們第一次到3號線紅頂鶥小河,剛走進去就有隊伍出來,説沒有紅頂鶥,而且裏面倒伏的甘蔗攔路,無法通行。之後兩天我們多次來拜訪紅頂鶥,甚至師傅帶着我們走進去找,之後又帶我們去另一個有紅頂鶥的地方找,都找不到。以至於小馬哥都編出了段子:“紅頂鶥在家”還是“紅頂沒在家”,只有到了才知道。

剛下車,小馬哥就喊猛禽!

比賽第二天晚上我們統計鳥種,只有63種,離我們100種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於是我們決定比賽最後一天去7號線刷刷農田和其他生境的常見鳥種。

早上運氣似乎還行,幾乎每次下車都能加一兩個新。值得一提的是看到了本次鳥賽的至尊鳥種——黃胸鵐,它就在大片稻田間的田埂上休息,龍州應該處於它們越冬地比較邊緣的位置了。

一路上,我們隊青島觀鳥會的小馬哥都説要給我們看猛禽,比賽頭兩天他已經發現了蛇雕、黑鳶和鳳頭蜂鷹,我們就給他定個目標——看10種。他比較謙虛地説10種有點難,但是10只肯定沒問題。沒想到之後竟每看一隻就是一種新的:早上在魚塘邊發現白腹鷂,之後在車上拍到遊隼……

7號線的終點是一座山,我們剛下車,小馬哥就喊猛禽!往山頭一看,只見一個比蚊子還小的黑點快速飄到了山的背後,而小馬哥已經看清楚是一隻鳳頭鷹。上山的路上,我們還碰到在山頂懸停捕獵的普通鵟。小馬哥教我們看山勢找猛禽,相比於垂直落差大的陡壁石山,圓鼓鼓的植被、茂密的山頭會有更多猛禽活躍,那是它們覓食的最佳場所。

這一天我們遇到了很多麻煩,早上出發因為修路耽誤了很多時間;中午爬山遇到了岔路,兩隻很可愛的小狗把我們帶到了一條偏離觀鳥路線的小土路,雖然我們在那邊看到了銅藍鶲,而下山路上遇到鳥導才知道,走另一邊的水泥路可以看到各種好鳥,紅頭咬鵑、黑冠黃鵯,還有他一吹口哨就來的藍綠鵲……但是我們不想原路返回重新爬山了,商量了一下又走了一段顛簸而漫長的路到咟板水庫,結果收穫無幾。

經歷幾次連續的挫折,我們有點沉不住氣了。椰子打聽到溪水弄崗那邊有壽帶鳥,想去看看。我又盤算着怎麼再多記錄一些菜鳥,而小馬哥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我們來不是為了追求什麼名次,不應該為了比賽成績而去故意刷菜鳥,難得來龍州,就應該把時間花在把當地特色鳥種看好,所以他建議我們回保護區度過比賽的最後幾個小時。我心裏有點忐忑,覺得小馬哥説得很對,但面對比賽成績又有點不甘心。

這時師傅説餓了要吃一碗粉,而停車的地方旁邊就是一家奶茶炸雞店,於是就有了在時間緊迫的比賽期間,我們去點了個奶茶和炸雞的一幕,這可能開啓了我們比賽最後幾小時的幸運逆襲。

野外的藍背八色鶇,太難得了!

路邊的景色很快又變回一座座石山林,比賽的汽車一路飛馳。

跟“北京飛羽”一起觀鳥的時候,在車上睡覺是會惹眾怒的,時刻盯着窗外才是正經。所以我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車正開着,突然感覺樹上有一大坨深色的東西一閃而過,第一反應是蛇雕,我馬上喊停車倒車,果然是蛇雕,好大一隻在路邊,師傅都誇我眼神好!

回保護站的路上,師傅給我們介紹了野生的桄榔樹,以及怎麼做成桄榔粉,經過一片龍眼林的時候,又告訴我們每天清晨傍晚都有白鷳在這裏散步。師傅説傍晚5點是鳥兒開始活躍的時間。

保護站裏邊有一個小水塘,師傅喜歡坐在水邊的吊牀上,他説這裏旱季每天都有藍須夜蜂虎、白腰鵲鴝等等來喝水。此時,隊友們走進了一條小路找鳥,我則獨自躺在吊牀上,用衣服裹住全身躲避蚊子的攻擊。水塘邊四處靜悄悄,沒有鳥浪。突然,水邊的樹林裏發出一串奇特的悶響,是藍須夜蜂虎的叫聲!這時,隊友們帶着發現綠鷺的消息回來了,大家一起坐在水邊等候,師傅又從板房裏拿出了一本保護區的鳥類照片集,跟我們分享裏面的鳥類。

6點比賽結束,現在時間已經接近5點,小水塘邊還是沒有鳥出現。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開車往外走,遇到鳥浪才停下。結果還沒上車,終於遇到一波鳥浪,綠嘴地鵑、印支綠鵲在遠處吵鬧,小仙鶲在樹冠放聲歌唱,懷氏虎鶇一動不動站在遠處,小馬哥還終於看到了藍須夜蜂虎在樹林裏來回飛。車剛啓動,我們又看到一隻紅原雞悠閒地穿過小路,走進了旁邊的樹林裏。看看手機,果然是5點之後。

看完這波鳥浪,離截止提交記錄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了,保護區裏卻沒有信號,我們開車急忙往外趕。突然,前方的路上一隻褐色的鳥一蹦一跳,然後停在了路邊石頭的後面,圓滾滾的身材很像八色鶇。我們舉起望遠鏡一看,差點尖叫了出來——藍背八色鶇!比賽的幾天一路上只聞其聲,我們都想比賽結束後為了它去鳥塘蹲一蹲了,沒想到比賽最後十幾分鍾竟然能見到!為免嚇到它,我們沒有下車,我舉起相機從車窗外拍了幾張照片,啊,野外的藍背八色鶇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一致決定把它提交為我們隊的至尊鳥種。

6點比賽結束,我們隊的鳥種數定格在104種。

提交完記錄,我們還在保護站裏轉,師傅又發現了一隻獼猴和一大羣熊猴。熊猴在陡峭的懸崖上行走,其中有好幾只帶崽的母猴,寶寶掛在身上,照樣飛檐走壁。有一段落腳點太窄了,只見熊猴直立起上身,兩手伸開趴在崖壁上,抱着石頭一步一步往右邊挪。一時間覺得它們和人好像,飛檐走壁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龍州鳥賽是我參加過的難度最大的鳥賽之一。首先它很考驗找鳥和認鳥的基本功;其次,團隊合作也很重要,這次我們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離不開幾個隊員之間各展所長、默契配合。我、椰子和番茄蛋對南方的鳥比較熟悉,而小馬哥擅長找猛禽,護林員師傅更是對保護區的環境和物種非常瞭解,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每次下車我們找鳥時,師傅都會不停地找植物拍照,護林員們每年都有任務,要提交幾十種不同植物的照片。看到他們認真學習,我們也充滿了動力。最後,參加鳥賽還要有好心態,只要有收穫就好,開心就好!

叉尾太陽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3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在弄崗追求最高遇見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