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導語

遊戲揹負罵名的日子快要到頭了

最近我看到一篇非常“離譜”的新聞,一個外國父母,因為對於上帝過於虔誠,所以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玩遊戲王,因為裏面有不少涉及到魔物召喚,有宣揚崇拜惡魔之意。看到這條新聞真的是讓我啼笑皆非,不過這也就使我想到,隨着國內遊戲行業的發展,現在父母輩對待遊戲還是和以前那樣如同洪水猛獸,還是説對遊戲有了新的看法。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被封印的艾克佐迪亞

我們都知道,曾經大部分家長對於遊戲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源自《電腦遊戲 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這篇文章,而在那個年代因為遊戲機禁令的緣故,導致許多人對遊戲的認識也真就停止在“電子海洛因”上面了。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01

曾經的“電子海洛因”

而處在這樣一個環境的當時,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玩遊戲的態度,那必然是十分強硬的;就比如我有一個朋友的經歷,就能從其中窺知一二。

我以下簡稱我的朋友為A,A他最早接觸遊戲就是靠着自己家裏的第一台電腦,這台電腦是因為他父親的工作原因,才購置在家裏的;A就利用父母上班的時候,自己偷偷的打開電腦玩賽爾號,然後就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他玩過頭了,沒有在父母回來之前關掉電腦,在他爸看見他在玩遊戲後,自然就是手腳招呼過去,甚至直接拿起電腦摔在地上,這個畫面從頭他口中説出我就已經能想象到了,他媽也會説一些喪氣話,什麼兒子被你(指A的父親)毒害了這種話。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從這段經歷也大致可以看出,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對於遊戲的看法都是持敵視態度的,甚至於是要完全杜絕自己的孩子接觸電子遊戲的。

除開我身邊朋友的經歷,在當時也會經常的能聽見許多家長對遊戲的聲討,我們總能在網絡上看見許多和遊戲相關的負面新聞。甚至在當時有的玩家因為玩遊戲,還會被家長送進教育機構去教育,而這種“生意”在當時確實可以賺的盆滿缽滿;而説到當時為什麼會把遊戲比擬為“電子海洛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當時國內遊戲行業沒有得到一個健康的發展。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由於當時國內對於遊戲的管控較為嚴苛,很多高質量的遊戲並沒有隨着遊戲機一起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盜版遊戲機就很快的遍佈了地下市場,在當年幾乎所有的街機店都會有那麼一兩台老虎機,而這種打着賭博的擦邊球遊戲方式,自然是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所以在早些時候的網絡上會有不少的玩遊戲玩到傾家蕩產的新聞。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老虎機

而另一方面,就是當時的網遊,在那個年代玩家所玩的遊戲當中,MMO是其中的中流砥柱,無論是類暗黑破壞神的傳奇,還是MMO的老大哥魔獸世界,都是當時玩家津津樂道的遊戲,但同時也是家長所針對的遊戲;魔獸世界中有大量的“魔獸”,也有非常多的戰鬥,在當時的輿論環境下這些都是讓玩家妖魔化的符號;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紀錄片《戰網魔:誰把天才變成了魔獸》

在質量上乘的遊戲沒有流通進市場,市場中有許多違法邊緣的遊戲,媒體的大肆宣傳遊戲的上癮性,這也就導致很多家長對遊戲的認知停留在,害人,上癮,邪惡等標籤上。持這種想法直到現在都還有一部分人,去年我有機會回鄉下和我一個表哥聊天,在聊到工作方面的事情後,他問我是做什麼行業的,我説是從事遊戲行業的相關工作,他的回覆讓我有些吃驚。

“為什麼要去害人啊?”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02

現在的“精神鴉片”?

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國內的遊戲生態也漸漸地有了一定的回暖,無論是國內本身遊戲質量的提升,還是民間不少的家長對遊戲的看法也有改觀,但就算這樣,國內對於遊戲的討論依舊還是很微妙。

國內近幾年的手遊發展的十分迅速,去年全球手遊收入榜上前三都是國產遊戲,可以説中國是一個手遊大國也絲毫不為過,而現在手機在中國的覆蓋率也是非常大的,據統計在2021年手機覆蓋率是113.9%,平均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這也就導致了現在的家長針對遊戲的戰場,從電腦變成了手機。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現在的家長主要聲討的遊戲大部分是手遊,對遊戲的意見除了上癮,更多的是未成年在手遊中偷偷地用家長的錢進行充值,近幾年和遊戲相關的負面新聞大概率都是熊孩子在某某遊戲中充值了多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家長對於遊戲的轉變也是從當年的完全杜絕到現在的可以接受,只是由於自身的監管不力才導致這種情況,當然對於家長來説這種監管不力並不是主要因素,歸根結底還是遊戲不能讓未成年人碰。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熊孩子”新聞

在出現了不少“熊孩子”事件之後,突然在去年一篇《“精神鴉片”已長成數千億產業》的文章浩浩蕩蕩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這對於我們經歷過“電子海洛因”的人來説無疑會緊張起來,然而這篇浩蕩的文章並沒有掀起什麼波瀾,而這也是源於主流社會對遊戲的看法變了。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我找到2007年的玩家年齡分佈,35歲以下的玩家佔95%,現在當初的玩家很大一部分也能夠成為社會的主流聲音。通過這次事件來看,現在如果要高舉遊戲是荼毒玩家的大旗,已經行不通了,因為現在家長和遊戲的矛盾並沒有那麼廣泛;不僅如此,現在許多家庭對於孩子玩遊戲是持樂觀態度。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我有一個年齡較小的朋友,他們家裏對於他玩遊戲並沒有十分反對,只是告誡他做完作業就可以玩,有時候父母也會參與到和他一起度過一些遊戲時光,甚至於他有想買的遊戲也會問父母,父母也會樂意的去給他支付這一筆遊戲的開銷,代價只是要求他在學習上取得某種成績,這種家庭環境也是十分健康的,孩子在玩遊戲的情況下也並不會耽誤學習,而父母也能通過遊戲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能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而如果不去正向地引導自己的孩子玩遊戲,那麼熊孩子事件的出現也是必然的,如果互相瞭解甚至會讓孩子更有獨立性,借用我朋友的話來説就是。

“我像那種買個遊戲機都要讓父母掏錢的人嗎?”

03

遊戲和家長“對線”的結果

其實遊戲和家長對線本身就是經久不衰的話題,而這反映的問題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一方面許多未成年人確實沒有良好的自制力、另一方面有些家長確實並不願意去了解自己孩子喜歡的事物,並不單單是遊戲、還有就是任何事物都會有高低不一的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説,都是由精品和糟粕,而許多家長只是把遊戲中的糟粕來以偏概全整個遊戲行業。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今天你玩遊戲了嗎?”

現在無論是政策的管控也好,還是社會輿論也好都會使越來越多的糟粕消失不見,只會讓遊戲中的精品呈現出來,在未來想必就算家長們想挑刺,也很難做到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3 字。

轉載請註明: 過了那麼久,和家長的“對線”有變化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