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與黃河是我國的兩大母親河,在我國的經濟和民生領域中都發揮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南水北調之引漢濟渭工程中,需要將長江的水調入到黃河之中,其中的難度令人生畏。
以八百里秦川聞名的關中在我國曆史上是著名的富饒地區,但如今這裏卻變得荒蕪,每年更有高達17.3億立方米的缺水量。於是,人們紛紛自主的進行地下水開採的工作,但是過度的開採使河流受到較大的影響,導致河流的水質惡劣,甚至發生了地面沉降等現象。面對這一問題,陝西需要從長江流域(漢江)引入足夠的水,這便是引漢濟渭工程的產生原因。
南水北調之引漢濟渭工程按照部署分為兩期,一期工程的工作重點是挖掘從南到北的調水線路,二期工程重點工作在陝西進行水資源分配。如該項工作完成,標誌着北方可以很快使用到來自南方的長江水,改善北方水資源緊缺的現狀。
但是這項開展工作也面臨着困難,工程中是最難的地方是天然屏障:秦嶺山脈。秦嶺山脈十分的兇險,根據規劃,截至2030年引漢濟渭的調水量將達到年均15億立方米,古人尚且做詩形容秦嶺山脈之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可見其兇險的程度。而現如今,我們要將十億方的水從羣山穿過,可想而知其中的難度之大。
於是,建設者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將秦嶺羣山鑿穿。在中國的建設史上,只有在秦嶺上挖掘隧道通火車的經歷,但修建引水隧洞卻是從未有過的,這也將是我們第一次進行底部挖洞。與此同時,使用的方法挖掘也要改變,如果採用普通的鑽爆法,需要用十年時間才能將秦嶺打穿。於是,施工隊只能從南北兩地共同開始挖掘工作,雖然這裏的地形險峻,卻是唯一能夠快速完成工作的方法。
如何能夠快速的完成工作,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於是在施工中,工友們根據地形以及技術等,採用了鑽爆法和TBM盾構法結合的方式。目前這份工作已經完成了大半部分,相信很快就可以將秦嶺挖掘工作全部完成。
在引漢濟渭一期工程的整個引水線路佈局上,採用的是兩個水庫加秦嶺隧洞的組合,也就是在南邊的漢江之上修建一個三河口水庫和一個黃金峽水庫,作為工程的輸水水源點,在15億方總年均水量的調配上,三河口水庫承擔5億方水量的調配,而黃金峽水庫則承擔剩餘10億方水量的輸出。
在引漢濟渭一期工程的結尾,二期工程的目的將在陝西境內展開輸水和配水工程,該工程也被稱為關中輸配水工程。目前,該工程計劃投入了200億元用於長達103公里輸水南幹線和90公里北幹線的修建、以及配水樞紐的建設,把來自南方的長江水分配到渭河沿岸的西安、咸陽等城市,以緩解人們的用水困難以及歸還被人們佔用的農田水。
這項工程的艱難險阻自不必言説,如一旦全部完成,則可以對人民有極大的好處,有效的緩解我國水資源分佈不均和用水問題。目前,全國都在關注該項目,甚至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是中國的民生問題,因此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大量的金錢和人力,解決人們的用水問題。該項工程也值得全國人民關注和愛戴,相信很快就會真正的給大家帶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