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特色小鎮,靠“複製粘貼”?特色小鎮“短命”現象調查

這幾年,特色小鎮成了文旅產業的熱詞,不少地方掀起一哄而上的建設熱潮。2020年,陝西省西安市一次性淘汰13個特色小鎮的消息忽然提醒人們:我們的特色小鎮,建起來之後有多少經營“好起來”?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曾經光鮮的小鎮,最終淪為造價不菲的“鬼鎮”“鬼街”。是什麼讓特色小鎮成了“短命小鎮”?

建特色小鎮,靠“複製粘貼”?特色小鎮“短命”現象調查

自愧弗如 傅曉寧 作

1

一時風光,一地雞毛

在諸多已“關門大吉”的特色小鎮中,西安一民俗村可謂典型。這家投資1.08億元的民俗村位於一部當代文學名著的故事發生地,隨着相關題材影視劇接連熱播,2016年5月開業當天笑納12萬人次客流;2017年新年期間,日接待遊客量更高達15萬人次,景區周邊出現數條堵車長龍。

然而好景不長。民俗村一位茶樓經營者接受採訪時回憶,民俗村剛開業的時候,茶樓有員工22名,光收銀員就僱了3個。但第二年客流就明顯減少,生意日益難做。“這地方的‘特色小吃’其實和周邊差不多,還不一定有人家的好吃,遊客來一兩次也就不想來了。”這名經營者説。

到2019年,民俗村每天遊客已不足千人,許多商家關門大吉。是年8月,這家民俗村悄然按下營業暫停鍵。當半月談記者今年來訪時,民俗村已無任何商鋪營業,遍地垃圾,荒草叢生。

2

銀子難掙,面子硬撐

這家民俗村的興衰並非個例。近年西部多地興建的特色小鎮都以該民俗村為樣板,民居、戲樓、廣場、小吃街等,都似曾相識。在一片蕭條街區苦守的經營者説:“老闆沒影了,政府顧不上,這地方當初説是投資5億元,可不到5個月就黃了!”

有的特色小鎮甚至撐不起開業大吉的“剎那繁華”。半月談記者曾在西部某縣一特色小鎮開業後不久再度尋訪,發現整齊氣派的仿古建築羣間已不見遊客身影。當地政府公開信息顯示,該小鎮“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4.8億元”。景區全面運營後,“每年可接待遊客5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4000萬元,帶動周邊1500户羣眾創業就業”。

周邊居民説:“沒人願意特意來。沒啥可玩的,就一條水街,現在只有我們納涼時會去坐一坐。”

商鋪怎麼辦?“只有地方上搞活動,或者迎接領導檢查的時候,會有人來通知他們開門,還會要求一些單位專門派幾個人過來,增加人氣。”當地知情人告訴半月談記者。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該縣仍有兩個特色小鎮和一個文旅項目在大興土木,投資少則幾千萬元,多則幾十億元。“攤子鋪這麼大,收得回來嗎?”很多羣眾想不通。

3

四大症結,造成“短命”

部分特色小鎮“倒閉”,癥結究竟何在?

——同質扎堆,毫無規劃。某一小鎮聲名鵲起,隨之而來的就是跟風照搬,大家都希望能趁熱“撈一把”。西部某省一處古鎮,因熱播電視劇的展示而走紅,短短兩年內,方圓200平方公里內冒出民俗文化村、影視城乃至景觀農業園等6個文旅項目,村一級的“小打小鬧”尚不在內。有專家直陳,如此“複製粘貼”式上項目,等於自相殘殺,哪能形成良性循環?

——內涵空洞,特色全無。這一點許多遊客已經看清了:一條小吃街、一條商業街、一個廣場、一堆仿古建築,就是一些特色小鎮的全部世界。“去一次不會去第二次,看一個不會看下一個。”有遊客説,“去小鎮我們希望感受的是文化鄉愁,不是看一堆假古董,買一堆地攤貨。”

——資本工具,淪為幌子。有個別特色小鎮上馬莫名其妙,甚至觸碰生態或土地紅線,結果沒建成就被叫停,數億元投資打了水漂。這是怎麼回事?

據瞭解,一些特色小鎮項目獲取土地不需要經過“招拍掛”,可以大大削減地產商的成本,因此有些房地產企業就打起借特色小鎮“拿地”的算盤。“蓋小鎮是可以配套一些房地產項目的,説到底賣房子才是正經事,小鎮辦得起來與否,倒在其次。”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政績推動,盲目上馬。為了政績“亮眼”,一些地方政府只惦記做項目的加法,不考慮規劃的章法。基層幹部最頭疼的上級硬指標,就是“引進項目”,而特色小鎮因為紙面上可以勾勒出多方面的效益,往往成為地方的選擇。加之對於領導的“拍腦袋”,約束機制往往缺失,論證環節更是從簡,特色小鎮“前仆後繼”。

4

正本清源,永續營造

專家指出,特色小鎮建設,關鍵要守“小而精”之正,出“有特色”之新。與之相應,各地在建設特色小鎮過程中,一方面要規範嚴格審批,另一方面要完善規劃論證,確保小鎮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樣板。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燕等專家呼籲,建設特色小鎮要嚴格對開發者的資質審核。在堅持市場導向基礎上,地方政府應結合當地通盤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實際,對項目安排作出科學指導。有專家實質性參與的論證與審核,更是不可或缺。

建設特色小鎮,必須從充分了解當地文化資源與傳統積澱出發。“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造景,不是隨便修一條仿古街就是景區。”張燕指出,“有自然的山水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澱,才是文旅項目的最佳目標地。”

陝西省旅遊設計院總規劃師崔寧表示,發展特色小鎮不可忽視差異化邏輯。特色是開掘出來的,更是要下力氣維繫的。海內外特色小鎮發展的成功經驗並非跟風砸錢,靠的是有耐心、講創意,以匠心與創新培育有活力的文化生態。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15期

半月談記者:姜辰蓉 李亞楠

來源:半月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0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特色小鎮,靠“複製粘貼”?特色小鎮“短命”現象調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