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除了香港澳門,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租借99年,你知道是哪裏嗎?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休閒

在閲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風景如畫、百姓安居樂業的它,也曾經在十九世紀那個山河動盪的歲月中被法國租借過,還差點就失去了主權。

這個地方不如香港和澳門繁華,但也是中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那麼,這個地方是哪裏呢?

詩人滿腔抱負回國,山河正是危在旦夕

1925年的3月,我國著名的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旅美回國。

胸懷壯志,一心想要報效祖國的他下了輪渡,在腳踏熟悉的祖國土地之前,心中是難以抑制的激動。

可是待他回國後卻發現,當時的中國列強橫行,居然生生強租了巍巍中華河山的七塊地界。

山河飄搖,豺狼當道,本該屬於家園的土地也被外國強行霸佔。

祖國未來的路在哪裏?故土何時能收復?一串又一串的困境讓聞一多心痛不已,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景心境下,他創作了一組詩歌。

這組詩歌飽含了聞一多當時滿心的痛苦與憤懣,詩歌字裏行間的濃濃愛國情懷更是讓人為之震撼和共鳴。

那麼這組讓人難以忘懷的詩歌是什麼呢?答案揭曉了,它就是《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被創作出來後,馬上就刊登在了當時的報刊《現代評論》上。

在裏面,《七子之歌》的七位主人公被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和口吻講述了令人心酸的歷史故事。

我們都知道,七子裏面有香港和澳門,這是後世的我們所熟知的。

可是後面幾位卻記不太住,那麼剩下的幾位都是誰呢?

它們分別是:台灣、九龍、威海衞、廣州灣(現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其中,《七子之歌》裏的澳門篇還被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成了主題曲,由此一曲之後,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了。

除開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澳門、香港這兩個繁華且發展迅速的地方,如今位於中國地界最南端的湛江也曾被租借過。

湛江就是曾經的廣州灣,就是七子之歌中的一位主人公。

閉關鎖國早在明朝時候就有了,一直到了清代初期仍然實行這一政策。

當時的國外早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浪潮和工業進步運動,和近代逐漸接壤的清朝卻還在閉關鎖國,下令禁止官員和百姓擅自出海貿易。

於是與大環境的脱軌,開始為當時的清朝走向衰弱埋下了伏筆。

事情發生在1897年的一天,天氣情況不太好,惡劣的天氣條件對於海上航行是很不利的,更別説海上浪潮一波接一波。

眼看烏雲黑壓壓的,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的指揮官在仔細衡量之後,下決定一定儘快找到海灣靠岸避開台風。

於是就這樣,地理位置良好,又是天然優秀的深水灣區——廣州灣,在那一天被法國軍艦闖入進來,也由此拉開了後續一系列讓人覺得心痛並屈辱的歷史。

當時的廣州灣,是在清朝廣東一個名叫高州府的區域內,歸屬於吳川縣南三都地界,包括往南的一個村和它周邊的港灣區域。

地理位置臨海,又很適宜停靠,從各種角度考慮,都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港灣,法國人頓時就對這片海灣動了心。

軍艦停靠在港灣後,當地村民對於從來沒見過的外國人種充滿了好奇。

在得知這羣長得看起來很奇怪的人只是想停靠“大輪船”避開台風后,村民們對突然闖入他們平靜生活的陌生人畏懼程度下降了些。

天性善良温厚的中國村民當時哪裏想得到,他們的友善和包容會為自己帶來令人難以忘記的災禍。

法國人也發現了這一點,當地人的不抗拒讓他們野心倍增,於是經過商量之後,他們迅速地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法政府,信件裏面是毫不掩飾的狼子野心。

同一時間段的英國實力很是強盛,工業革命讓英國遙遙領先其他各國,法國也不認輸,極盡所能地發展自己,想要搶佔高地。

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的廣州灣,在法國看來就是一塊香噴噴的佳餚,是一定無論如何都要撥拉自己圈地裏的物品。

法國人在1897年進入了廣州灣,行動迅速的他們在第二年又來到了這裏,同年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時期。

而他們這一次不再是避風的藉口,法國人對清政府以“躉煤”為理由,想要租界這個眼饞已久的地方。

當時瓜分中國的浪潮已然開始,法國人也想分一杯羹。

那一天是三月十一日,一名叫做呂班的法國駐華公使代辦,依據哈諾德的回信向清政府提出了十分無理的要求。

哈諾德就是當時法國外交部的部長,他要求在廣州灣設立躉煤之地,以方便他們名正言順的侵略。

清政府起初是不願意的,因為拿不準法國人是什麼想法,雖然猜到了法國人背後沒安好心,可也不敢直接就回復法國方面。

但是清政府也沒有堅持多久,四月九日的時候法國方面正式提出想要租借廣州灣九十九年的武力要求。

僅僅過了一天,在四月十日那天,清政府與法國方面進行了照會。

這代表着清政府無視百姓懇切的請求、無視國情的危難,在法國政府的脅迫下,答應了對方蠻橫的要求。

清政府當時的原話是這樣的,“同意租借廣州灣與法國,租期九十九年,租界四至另議”。

租界廣州灣就這麼定了下來,而當時法國還沒有和清政府簽訂條約,但是法國方面已經明顯迫不及待了。

他們得寸進尺,在四月份開始以武力想要強行佔有廣州灣,並由廣州灣向兩邊擴大侵佔面積。

時任海軍部長的伯納特,在四月二十二日回覆外交部長哈諾德的信中,有一條這樣寫道,

“我於今天--四月二十二日,在廣州灣之東南南方位於雷州半島上的一個被放棄的炮台上升起法國國旗。”

狼子野心的法國政府步步緊逼

信件言辭直白,目的昭然若揭,狼子野心在這一刻顯露地淋漓盡致。

然而,當地村民也不是吃素的,善良歸善良,可是眼睜睜看着外人要來侵佔家園,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廣州灣的村民們拿起自己的武器,紛紛加入了抗擊法國人侵略者的隊伍中去。海頭汛、遂溪、吳川等地的官員和百姓,還有其他愛國人士也紛紛響應。

因為誰也沒辦法想象,一旦讓這些可惡的、野蠻的、不講道理的法國人真的佔有了這裏,那百姓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本來在逐漸昏庸懦弱的清政府的統治下,生活就已經很難了,就這麼一片讓百姓為之留戀、有濃厚歸屬感的故土,無論如何也是不會讓出去的。

就這樣,有志之士的不斷加入加入讓抗擊隊伍逐漸壯大,人民羣眾的決不妥協和堅決抗擊,組成了中國人民反帝反侵略的一部分。

而這次戰鬥,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廣州灣人民抗擊法國侵略鬥爭。

人們羣眾絕不認輸的勁頭很盛,當地人無一不是一心想要保衞家園,但是耐不住當時的清政府懦弱。

在法國一方的不斷施壓和威脅下,清政府在1899年十一月十六日和法國政府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名為租借,實為不擇手段的強佔。

條約簽訂即生效,遂溪、吳川及其周邊地界,再加上廣州灣就這樣成了法國管轄的屬地。

條約裏第一款就寫到了,“因和睦之由,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法國國家,作為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惟在其租界之內,訂明所租情形於中國自主之權無礙。”

條約簽訂了,這下法國人就更“光明正大”了,他們不滿足於建兵營、修炮台,後來又開始搶佔當地資源,犯 下的罪行數不勝數。

但與此同時的,由於之前長達一年的當地人民的抗爭,也使得法國方面心生忌憚,不敢再輕看大家。

內容由之前要求,租借的連村落帶海域的廣大面積縮小了許多。但侵佔畢竟是侵佔,打着的旗號再好聽,當地的百姓也要受法國人的管轄。

法國人擴張租界,大肆發展商業、對外貿易、修建港口碼頭,不僅帶來了資源的掠奪,還試圖用自己的文化將這片土地改變和影響的再深刻些。

當時法國人建造了教堂和其他帶有濃郁法國文化色彩的建築物,至今還能看到。

比如,在霞山的海濱路那裏,就保留着法國人建築的很多房屋,有福音堂,維爾多天主教堂,還有法國公署館等等。

這些建築不僅代表了法國盛行的特色文化,更是明明白白的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證據告訴後人,法國曾多麼野蠻無禮地侵佔過這座城市。

曾帶給當時的人民多麼難以釋懷的屈辱和苦難。

而當時的法國人在租界內,為了紀念曾經到過這裏的軍艦(Bayard),還把廣州灣的中心城市叫做“白瓦特城”。

我們都知道,近百年的中國現代史是混合着人民血淚的充滿了屈辱的近代史。

這段歷史令我們憤怒,清廷的逐漸腐朽使得國力開始走向衰敗,朝廷上下除了清醒的少部分人,都在做着一個“偉大的夢”。

曾經也是萬國來朝,沒道理現在不是,因此他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清朝仍是天朝上國。

但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驚疑後怕地發現,自己與英國的差距居然那麼大。

海軍實力猶如天塹一般的差距讓清政府大受震撼,他們不放在眼裏的“小國”如今已然成為了強國。

英國不僅趕上了工業文明發展的第一波浪潮,還積極利用工業革命帶來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內擴張搶佔土地,然後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而此時落後的中國,無疑是英國這個被稱作“日不落帝國”的下一個目標,甚至可以説是勢在必得。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以後,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英國方面獅子大開口向中國索要了許多東西,割地又賠款。

清政府官員就一點不心痛,一點不無動於衷嗎?那當然也不是。

只是當時的清朝無力與實力強大的英國抗衡,對方説什麼就是什麼,就連條約的談判也沒有多少底氣。

“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開了頭,其他國家也紛紛想要加入,他們像是嗅到了肥美獵物的獸類,急切不可耐地想要瓜分一杯羹。

於是這樣的風潮下,法國開始了行動,早在軍艦為了避開台風停靠在海灣時候就盯上了這塊肥美的地方。

但即使當時的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條約,卻堅持着一個底線,那就是隻能租借九十九年,不可以租借一百年。

為什麼這樣堅持呢?只差了一年,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嗎?

原來,當時各國之間都有着這樣一條沒有放在明面上的約定:如果租借了哪個地方一百年,那租借方就可以擁有這片地方的主權。

擁有了土地的主權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就意味着清政府再也沒有資格干涉租界內的一應事務,更別説管轄租界內的無辜的中國人民。

抗日戰爭打響,廣州灣終被收復

因此,清政府方面負責這部分的官員也得到了更高一級的授意,租期只能為九十九年,不可以是一百年。

也只能説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廣州灣原本被法國人約定租借九十九年,但是最終卻提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裏。

歷史的車輪仍在向前滾動,法國人由於行為實在太過粗暴血腥,一再鎮壓當地的百姓。

這就讓本就艱難夾縫求生的百姓忍無可忍,又一次舉起了抗爭的大旗,反抗法國政府。

1912年的端午節那天,各行各業人士因不滿法國政府所作所為,在一天選擇了罷市來抗爭。

再加上平時百姓怨聲載道和反抗,法國政府迫於廣大人羣的壓力和聲討,將當時的廣州灣總公署遷到了西營,也就是當時的霞山區。

原以為法國人的租借就讓當地的百姓很不好過了,但是那個年代的中國又怎麼可能一直安穩下去。

之後就是抗日戰爭的爆發,全世界人民一起反抗法西斯勢力的壓迫。

放在過去的清朝,也想不到居然會有這麼一天——萬國來朝不僅再也不會實現,就連以前的附屬小國日本也敢來欺負中國。

1943年,日軍的入侵使得發展迅速的廣州灣也淪陷在戰火之下。

嗅到世界走向的部分法國人早已明白這裏終歸不是法國的,於是帶着賺來的錢早早地跑了。

法國方面在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和日本人簽訂了《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自顧不暇的法國讓日本接管了廣州灣,由此命運多舛的廣州灣又被另一個國家侵佔。

但是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不公正都會得到修復和應有的懲罰,在短暫地擁有廣州灣後,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

同年的八月十八日,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和當時的法國駐華大使代辦戴立堂,簽訂了交接廣州灣租借的條約。

又在八月二十二日將廣州灣編為省轄市,改名為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湛江市”。

自此,廣州灣租借地在經歷一系列磨難後終於收回到祖國懷抱。

所以從時間上來講,廣州灣原定被租借九十九年,但實際上只租借了四十七年,我們提前五十二年將廣州灣收復了回來。

廣州灣地理位置其實很優越,首先有海域,其次當地的温度和氣候也很好,陽光充足適合種植水果等其他農作物。

而廣州灣被收回後,新中國政府也很重視它的發展,尤其是對外開放政策實施後,廣州灣更是“一飛沖天”。

作為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廣州灣以令人驚歎的速度飛快發展着,在2020年先是獲得了“2020年百中國貿易百強城市”的榮譽,又成為了廣東省衞生城市,是其他城市的榜樣。

現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湛江市發展的這樣好,比如這裏有中國很出名的“”中國第一長島”——東海島。

它的海岸線極長,有28公里,風光優美,吸引了諸多遊客來此遊玩。

再比如,硇洲島,也是很出名的一座島嶼,這裏有與好望角燈塔共媲美的燈塔——硇洲燈塔。

除此之外,這裏還有很多遺留下來的古蹟,古蹟保存的還不錯,這裏有宋皇城遺址、祥龍書院等等充滿了厚重中華文明氣息的建築。

小島眾多的湛江市還設置了珊瑚保護區,比如在角尾的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

珊瑚對於海洋生態的維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自然保護區內養護着眾多品類的珊瑚,它們和人類一起都在用心守護着湛江市的發展和海洋生態的平衡。

現在是2022年,湛江市發展勢頭仍然很好,在中國這麼多省市裏依靠自己的實力脱穎而出,再一次上榜了“2022年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

廣州灣也就是如今的湛江市一路走來,很是艱難,在戰火裏成長的湛江市已經在風雨裏歷練地百折不撓,堅毅和不退縮已經深深刻在了當地人的心中。

百年前的光景與如今的容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讓我們一同在未來的長河流動中,繼續見證湛江市的發展和繁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