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露營成了當紅不讓的人氣爆款,即便是在這波浪潮的衝擊下,麗水市蓮都區利山村遊客人數依然不減。來利山村你會發現,去哪遛娃完全不是問題!不能出省的日子,家門口也能盡情探索大自然。


親子+研學+民宿+文創


受疫情影響,距離和時長持續影響鄉村旅遊的熱度,但利山村親子研學遊卻一反常態火遍全網。兩年多來,當地組織了239場活動,接待了兩萬多人次,幾乎沒有受到疫情的干擾。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這不是利山村第一次“出圈”。早在2014年,當地的國慶長假遊客接待量就超過了7萬人次。作為麗水崛起較早的景區村,利山村在十年間經歷了從風光無限到逐漸沉寂的過程,如今,它再次找到新的發力點——“親子+研學+民宿+文創”,探尋鄉村旅遊的無限可能性。


一鄉村生活新場景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今年‘五一’是我們第三次帶孩子來利山村。前幾次,我們和孩子一起染布、磨豆腐、攪棉花糖、畫木板畫、喂畫眉鳥,有一天突然下雨,我們在雨裏踩水,玩得停不下來,開心極了。”市民翁美玲家住蓮都,近水樓台的便利,讓她在這個五一假期繼續選擇到利山村參加小可家兩天一夜的親子研學深度遊,“之前都是白天遊玩,這次‘五一’我們是在村裏過夜的,別有另一番體驗。”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小可家親子研學基地所在的棟村自然村,距利山村中心不過800米,開車只需要兩三分鐘,但在過去,絕大多數來利山村旅遊的遊客不會在此作停留。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無論是大巴車還是自駕車,都是從棟村徑直經過抵達利山,大家根本不知道這兒有個自然村。現在不一樣了,一説到利山村,首先被提到的就是棟村親子研學。”利山村黨總支書梁碎南告訴記者,棟村的親子研學是在這兩年多里火起來的,“疫情影響了長途旅行,麗水的家長改變思路,帶着孩子進村研學,現在每到節假日,村裏到處都能聽到孩子們的歡笑聲語。”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近幾年,優質親子研學活動成了家長們眼中的‘香餑餑’,帶孩子領略大美麗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在户外課堂中體驗與自然、鄉村的親密接觸,成為很多家庭旅遊的‘剛需’。”小可家親子研學基地負責人陳耀紅,是麗水小有名氣的旅遊推介達人,在前往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她敏鋭捕捉到了親子研學遊的旺盛市場需求。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陳耀紅告訴記者,基地推出了親近自然一日遊、兩天一晚深度自然遊、主題生日派對等主題親子活動,很快就被預訂一空。像棟村這樣的鄉村親子研學遊具有距離近、消費低、側重自然體驗等特點,無疑讓其變成後疫情時代下鄉村旅遊浪潮中最獨樹一幟的弄潮兒。


二特色旅遊新品牌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在茶香四溢的茶園裏,小朋友戴上草帽,背上小揹簍,和父母一起當一回小茶農,瞭解茶葉的種植、生長等相關知識,學習採摘茶葉的小技巧;在農田裏,小朋友認識農耕工具和操作方式,化身小農夫,堆草人、捉泥鰍、種菜摘菜,重温父輩兒時的農耕生活……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鄉間田園景緻在利山村逐漸顯現,勞動教育、大地藝術、人文自然、傳統非遺、畲族特色等鄉村生活場景,不僅吸引着麗水各地的家庭前來體驗遊玩,更成為周邊城市家庭的出行選擇。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村子裏山水秀美,空氣清新,是一個天然的娛樂場。研學活動圍繞人與鄉村的深度鏈接,與家庭遊客共創在地體驗,帶着孩子們享受山野時光的同時,讓他們在遊戲中培養對自然的興趣,在活動當中學會分享和愛。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一個來自湖南長沙的家庭已經連續兩年來到利山村,今年這個家庭提前向基地預約了暑期親子研學活動。“第一次是春天來的,那時候滿山野菜冒尖,親子研學活動就加入了挖野菜的項目,讓我們記憶猶新。第二次是過年的時候,我們親手做豆漿、豆腐,燉煮各種美味的菜餚,從土灶裏撈出香噴噴的米飯,這樣的年味,讓我們至今念念不忘。”這個家庭的女主人沈月告訴記者,“在活動現場,孩子和家長的互動都會被一一記錄,這些照片、視頻,是最珍貴的家庭記憶”。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攝影是陳耀紅的特長,而在親子研學活動中,她將這一特長變成了特色——全程跟拍親子活動,認真記錄每個家庭在利山村遊玩的美好點滴。“起初我們請專業教練帶孩子們做遊戲,但後來發現,專業人士往往只關注遊戲本身,反而容易忽略親子互動感受。所以我們不斷調整方案,比如請當地村民加入農耕非遺體驗、開展勞動教育。”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另一個有趣的變化是,一開始從城裏酒店聘請的廚師,如今也換成了當地擅長烹飪的村民,因為“家長們更喜歡本地時令特色菜餚,技藝精湛的大廚反而燒不出接地氣的鄉土滋味”。回村摸索研學活動兩年多的陳耀紅,還結合中國傳統節氣、當地農作物生長情況設計出不同的主題活動,在她看來,“唯有凸顯出個性,才可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振興共富新路徑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現在,我們一年四季只管把番薯、土豆等農產品種好,不用自己動手,過來遊玩的家長孩子會在地裏把菜都給收走了。”説起親子採摘活動帶來的收益,村民項愛仙笑得合不攏嘴,“一年光是這賣農產品的收入就有好幾萬元!種了一輩子地,我從沒想過番薯這麼值錢。”、

如今,棟村一年四季的農產品銷售幾乎都被研學活動“承包”了。親子研學遊走紅之後,利山村吸引了不少在外鄉賢回村發展,江國武就是其中一位。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看着親子研學遊在村裏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決定回村建設水果基地,對接親子研學的水果採摘活動。”江國武告訴記者,為了詳細瞭解親子研學的運營機制,他會提前去基地學習,“種水果並不難,難的是打造一個能讓家長和孩子都認可的研學場所”。

去年以來,利山村的親子研學活動場地從棟村擴展到利山周邊村落中。不僅如此,為了滿足親子研學深度遊需求,利山村的多個民宿陸續與基地達成合作,利山畲族表演隊也參與到親子研學基地的畲族特色主題體驗活動之中。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受疫情影響,來我們這兒的外地遊客減少,本來還為今年‘五一’假期的民宿生意發愁,但沒想到‘五一’期間的房間很快就被訂滿了。”位於利山村的臨荷軒民宿主雷水蘭表示,隨着親子研學深度遊的不斷拓展,民宿乃至鄉村旅遊都發展得越來越好。

當下,除學校對集體研學旅行的需求外,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游已經率先成為鄉村旅遊的新熱點。親子游、研學遊備受熱捧,客觀上反映了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於鄉村旅遊的熱情正在持續升温。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利山村親子研學在一年四季持續火爆,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也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發展思路。目前,參與棟村新農村建設二期項目的村民都非常看好親子研學的未來,大家建設符合研學需求民宿項目的熱情和幹勁很高。”大港頭鎮組織委員鍾建成表示,利山村正致力於打造親子IP研學鄉村,更有效地把親子研學遊深入到鄉村發展中,“讓更多村民收穫親子研學結出的共富碩果”。

(藍媒聯盟·蓮都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樓  卉 通訊員 餘俞樂 孫朝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9 字。

轉載請註明: 再次火“出圈”,這個百畝荷塘旁的研學寶藏地,你去過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