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我自小喜歡看船,特別是“汽艇”,只要見到船就拔不動腿、挪不開眼。當然作為一個北方人,看到船的機會極少,多數的“看”也都是在電影和畫書上。

見到真正的“汽艇”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讀小學四年級,我在大明湖乘坐了一次“大明湖號”遊艇,它那流暢的造型、威武的身軀、特別是還有兩層船艙和樓梯都令我無比着迷,站在甲板上看它乘風破浪,興奮之情難以掩抑。

那時我父親還經常訂閲一些科技雜誌,其中有一本叫《內河航運》(大慨名字,記不太清了)的期刊對我影響很大,不但加深了我對內河船舶的瞭解,還知道了“船閘”等一系列河道設施的作用和原理,也讓我對南方地區隨處可見的船舶充滿了羨慕。

1986年春天,我與幾個要好的哥們兒從濟鋼出發,騎自行車去遙牆鎮以及北面的黃河轉了一圈,無意中初識了小清河。去的時候根本沒留意到它的存在,回來時走灘頭壩子村一帶,發現道路被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河”給截住,根據位置判斷,這應該就是早有耳聞的小清河。彼時正是小清河最不景氣的時期,河水幾近枯竭且污染嚴重,河道十幾米寬,也看不見明顯的河堤,就像莊稼地裏的一條普通河溝而已,只是河道比較直,可看出人工開挖的痕跡。河面上還有一個由樹枝堆積起來的簡易浮橋,北岸有一個粗木樁子固定它,橋頭有根繩子牽着,應該可以旋轉移動,橋橫過去就可以過人,順過來……應該是給船讓路的,由此判斷河裏有船經過!因為浮橋是斷開的,我們便沿河岸走向西邊的公路,來到壩子大橋。那橋從公路老遠就開始隆起來,高高地跨過小清河,也進一步證明了小清河能走船。

回來後查閲資料得知,小清河的名氣可不小,它自古就是山東境內的一條黃金水道,也曾千帆競渡,濟南的官鹽以及各種商品從渤海源源不斷運到黃台碼頭,支撐起老濟南的繁榮與昌盛。後來由於河水減少航道變淺,加之公路鐵路運輸發展較快,小清河航運便漸漸萎縮,只剩下數天一趟的從濰坊羊口港往返濟南的運鹽船。

此後我就多了一個心結——看看小清河的船。

1993年我家搬到了市區的桑園路,距小清河僅兩三里遠,空閒時間便經常帶兒子去鹽倉碼頭一帶轉轉,一來給孩子增長見識,二來就是看船。這段河道因為靠近河務局基地,面貌還相對美觀一些,但兩邊也都是土堤,河面也就一二十米寬,由於城區的眾多明溝暗渠匯入,水質頻遭污染。數年之內一直也沒見到運鹽的“汽艇”,但河岸北面有一座小型修船廠也算讓我們見到了真正的內河運輸船,只是這些船都是沒有動力的駁船,複雜程度滿足不了我的“船癮”,所以還是心心念唸的想看到真正的“汽艇”——其實是拖船。

老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後的某一天,我終於見到了一趟運鹽船……然而它並沒給我帶來想象中的激動和愉悦,反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那是在將軍路東側的一段河道里,老遠聽見“咚咚咚”的柴油機聲,我趕緊跑到河邊去察看,發現從西面駛來一艘鐵船:黑色的船身、老舊的駕駛樓、冒着黑煙的煙囱、還有褪了色的桅燈,很有些懷舊意味,可惜卻構不成“風景”!只見河面上漂滿了各種垃圾,黑乎乎的河水臭氣熏天,雜草叢生的河堤比船樓還高,看不見兩岸的任何景緻,船速也就五六節,發動機“咚咚”了半天也沒走出一里遠,這樣何時才能開到羊口港啊?這種“行船”讓人好不心酸……望着漸漸遠去的船影,我不禁想起莫奈的一幅油畫——《帆船•夜晚印象》,一樣的孤獨寂寥,又多了一些慘淡……

此後我便不再去小清河看船了。1997年,小清河航運徹底關停。

在這之後,濟南市對小清河進行了兩輪大規模改造。疏浚、拓寬、美化加功能提升,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小清河終於變成了今天這般驚豔的模樣:城區的河道已寬達七八十米到一百米,兩岸全部是漂亮的石堤和石欄杆;寬闊的河堤變成了綠樹成蔭的濱河大道,新建了各種公園、廣場供人們健身休閒;沿河歷史遺蹟也都建成了保護性景點,五柳閘鹽倉碼頭一帶還開通了觀光遊船。城市污水一律淨化再排進小清河,河水水質極大改善;南部山區加強綠化,泉水“供應量”大幅增加;上游修建了玉清湖水庫,引來黃河水及南水北調水保障充足的水源。小清河自此成了一條真正的“清河”、大河,成了濟南新景觀。

由此我便想,這麼大的一條河道是不是可以復航通海了?但遺憾的是,在若干年的時間裏,河面依然空空蕩蕩。一般人都認為,北方缺水,不適合內河航運,這個觀點已深入人心,所以即便小清河水量足了,短時間恐怕還不具備復航條件,當然肯定還有一些更重要的現實原因。我其實也屬於“一般人”,儘管有情結,但沒抱太大期望。

2011年底我與同事到江蘇省沙鋼集團去考察“降成本”。沙鋼的許多優秀經驗確實值得學習借鑑,但有一點我們卻學不來,那就是運輸成本低。人家緊鄰長江,礦石原料以及產成品大都通過長江碼頭運往全國各地,而我們卻要用汽車或者火車從青島港來回倒運,水運成本一般是汽運的1/5、鐵路運輸的1/2,對於千萬噸級的大企業來講,人家每年運輸成本就比我們少好幾個億,這個優勢實在令人羨慕,所以説江浙一帶自古富甲天下,確實與發達的水運密不可分!

第二天早上我到賓館外的石渠邊散步,忽聽橋下傳出一陣轟隆隆的機器聲,附身看去,只見一條碩大的鐵船徐徐鑽出來,目測它有三十多米長、五六米寬,載重量應在300噸以上,把那條小河“塞”的滿滿的,開船的像是兩口子,丈夫掌舵,女人在外查看,甚是和諧悠閒。這個場景對我產生了很大沖擊,原來“內河航運”還可以這麼玩!再想想我們寬闊的小清河,為什麼不能走船呢?如果説以前盼復航還是一種“復古”情懷,以現在的眼光看,它的意義已是經濟社會層面,小清河復航必將給沿河地區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對山東腹地帶動輻射作用也會非常明顯。

我心有不甘地再次在搜索“小清河復航”的字眼,發現已有不少民間組織在為此奔走呼籲,還提出了很多的可行方案。作為同夢人,我也跟帖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期盼着這一天的實現。

後來我去南方的次數更加頻繁,在蘇州、上海一帶見識了太多的內河航運,一些很不起眼的小河小溝就能承託1000多噸的鐵船,三四艘鐵船就能抵過一列標準貨運列車的運力,實在令人驚歎。

2017年8月,我驚喜地看到一篇報道:山東省發改委正式批覆小清河復航工程!報道提到,小清河復航工程起點為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200米處,終點為濰坊港西港區羊口作業區,擬建Ⅲ級限制性航道169.2km,概算投資135.9億元,新建、改建通航建築物4座,改建、改造跨河橋樑36座以及跨、臨河建築物的改建和航道支持保障系統的配套建設等。小清河復航後,可實際通行1800噸級船舶。航道初步規劃了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5個港。濟南港區作為起點港,運輸的貨物主要是鐵礦石、建材、鹽、鋼鐵、集裝箱、液化品等,要求具備現代化裝卸、倉儲、中轉運輸等現代港口的主要功能……

之後,百里河道便擺開“戰場”,一批又一批的勞動者在郊野荒灘默默做着奉獻,這一干就是好幾年……

這不,虎年春節剛過就看見一串好消息: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召開全市交通運輸即作風建設年動員會,提出濟南要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其中打造海河聯運新通道,完成小清河航道主體工程建設,年底具備通行條件。積極配合深入研究京杭運河與小清河聯通工程,加快實現內河航運通江達海。

消息令人振奮,而且又燃起了更高希望,那就是小清河通航後還要與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聯通起來,這個目標一旦實現,中國的北方交通運輸又是一個大跨越。

可以預見,不久我們便可站在華山上俯瞰小清河的船來船往,欣賞港口碼頭的繁榮景象;也可以帶孩子親臨河邊去體驗一下內陸的“海港碼頭”,看看高大的龍門吊和門座起重機、成排成山的彩色集裝箱、還有進進出出的重型車輛,幸運的話,或可在晨曦中重温到莫奈《日出•印象》的異國風光。

我們還可以買一張船票順流而下,飽覽沿岸的平原風景,到達羊口港、進入渤海灣可以繼續東行,看看白浪河上的“渤海之眼”、無邊無際的風車發電以及灘塗上的萬畝鹽田;調頭北上還可以到達黃河入海口,看看遼闊的大濕地和黃水藍水分界線……賞美景、吃梭子蟹、漁舟唱晚,或將成為又一張靚麗的“好客山東” 名片!

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作者簡介:王寶國,筆名泉城老寶,59歲,物理專業,曾任大學教師、校辦秘書、省企裝備部副總工程師等職,擅寫科普類文章。

壹點號 泉城老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3 字。

轉載請註明: 森林故事|孤獨的帆影—致即將復航的小清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