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名人到被人告上法庭,易中天為啥不火了?
7月份的時候,易中天被告了。
被告的原因是易中天曾在一個演講中,分析了近代中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乾隆在位時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錯失了很多機會。
卻沒有想到,會因此被人告了一狀。
被告者自稱是乾隆後人,指出易中天此番言論,有侮辱乾隆、破壞民族團結之嫌。
其實,易中天的這個觀點,有理有據,也算是一個歷史研究者對歷史的看法。
作為觀眾,可以選擇不接受,但是上升到民族層面,就委實是誇大了。
易中天這波被告,委實有點冤。
不過或許這也是所謂的“名人效應”吧。
從一個普通老師成為一個文化名人,易中天這一路走來,爭議頗多。
一、強者出局?易中天從武大出走
在成為《百家講壇》的主持人之前,易中天是武漢大學的老師。
當時武漢大學已經實行選修課制度,老師們講課的功力,直接決定他受學生歡迎的程度。
而易中天就是那種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他的講課功力非常強,即使不照着PPT念,也能引經據典,講得妙趣橫生。
精彩的發言,總是能贏得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
也因此,只要是易中天的課,總是座無虛席。
即便是那種可以容納300人的大教室,也常常坐滿了人。
有時實在坐不下了,學生們寧願自帶小板凳或趴在窗户旁邊,也要聽易中天上課。
聽説,作家野夫也曾到武漢插班,問武大的學長在武大都有什麼注意事項。
結果那位學長就告訴他:一定要聽易中天老師講課,無論他講什麼課,有機會聽就一定要去。
易中天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對於武大的學生們來説,聽易中天的課,已經成了一種享受。
當時武大的校長是劉道玉,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也曾被譽為“武大的蔡元培”。
他對易中天的才華十分賞識,一心想要提拔他,還曾想過讓他做武大中文系的副主任。
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出風頭的易中天,註定少不了來自外界的抨擊。
劉道玉的想法一提出來,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易中天資歷不夠、沒有著作、也沒有發表論文,沒有評級資格。
在眾多反對之下,劉道玉的這個提議,只好作廢。
所以,易中天在武大的處境,並不是很好。
尤其是後來劉道玉卸任,針對易中天的聲音,就更多了。
甚至他們還取消了易中天的“授課權”,原因是他開的課太受歡迎,顯得其他老師很沒有水平。
這種理由,其實也挺讓人無語的。
強者相撞,本該是愈撞愈猛,而不是強者出局。
就連易中天從副教授升到教授的職稱考評中,也以“易中天沒有本科學歷”這一理由打回。
而這個理由,也着實讓人無奈。
因為,易中天沒有本科學歷,並不是他自身努力不夠,而是時代的創傷。
因為在1965年,高考制度還未恢復。
因此高中畢業後,易中天只能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教。
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易中天才報考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直接留校任教。
卻沒想到,這會成為易中天的一大原罪。
眼看着在武大待不下去了,易中天只好離開武大,去廈門大學找工作。
當時劉道玉聽説這個消息,嘆息道:“武大失去了一個人才”。
卻沒有想到,易中天會在廈門大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進《百家講壇》,易中天成文化名人
廈門大學錄取了易中天,他成了廈門大學的老師。
到了廈門以後,易中天的課,依舊是人滿為患。
很快他就升到教授職稱,工資也漲了五倍多。
也就是在此期間,易中天受邀參加了《百家講壇》。
那時候《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其實已經處於一種比較困難的局面了。
反響平平,收視也平平。
所以導演找到易中天的時候,也是抱着孤注一擲的心態。而易中天果然也沒讓他失望。
憑藉着幽默詼諧的講解方式,易中天把枯燥的歷史講得妙趣橫生。
尤其是他講的《三國》,不僅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就連書面上的人物也變得栩栩如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恨情仇、矛盾掙扎,這些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
這也是易中天講歷史的一大特點。
他會基於史實去講歷史,把自己觀點的出處一一講明。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賦予歷史人物某些特定的性格,使人物變得立體生動,而不只是書本上的一串文字。
易中天的這種講書方式,也在網上開了一個很好的風氣。就是講歷史不能胡編亂造,要有史實資料作為支撐。
比如之前網上一直也有很多歷史愛好者,會討論一些歷史事件,也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有些也寫得特別好,但就是沒有提到具體的史實出處,結果網友看下來,也很難區分這是史實還是野史。
易中天基於史實存在的講解方式,也避免了很多觀眾的這種疑惑。
不過,也並不是毫無反對聲音。
易中天講歷史妙就妙在,把史實和個人觀點結合起來,既尊重了歷史,也豐富了歷史人物和情節,讀起來是妙趣橫生了,可爭議也多了。
因為觀點這種事情,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謂“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節目的主持人,易中天太過旗幟鮮明的亮出自己的觀點,自然也少不了質疑。
有人質疑他斷章取義,有人嘲諷他譁眾取寵,有人説他就是個評書的,批評的聲音,從來沒少過。
對此,易中天倒是很看得開。
質疑和嘲諷,他都能坦然受之,不因此大受打擊,也不因此改弦易轍,得空了還能針對這些批評的聲音,挨個懟回去。
然後在《百家講壇》講了幾百個日夜,越講越火,還出了好幾本書。
三、從文化羣寵淪為譁眾取寵?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這句話,在易中天身上,倒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靠才華出名的他,幾乎就沒少過各種質疑。
有人説:易中天沒有本科學歷;
有人説:易中天是從文化羣寵淪落為譁眾取寵;
老梁也曾在節目中説過,易中天這種其實就是低級評書,根本不具備專業性。
他受到的質疑和批評,何止一二?
但難得的是,易中天都能一笑置之,並保持一種坦然的心態,堅持走自己的路。
這才有了他在《百家講壇》上自信從容的風采,也才有了那一段段妙趣橫生的歷史點評。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但至少能夠堅持自己的本心。
不要輕易讓別人的言論影響你的道路。
有些堅持,你需要堅守。
作者: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