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參訪烏山摩崖石刻。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福州有‘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之説,‘三山現’指的是烏山、于山與屏山,大家現在所在的烏山是福州‘三山’之首,位於福州市中心,是福州‘三山兩塔一條街’古城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州城市山體景觀系統中的標誌性節點。”21日上午,來榕參加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嘉賓來到烏山參訪,嘉賓一行下車行至烏山腳下,講解員寥寥數語便道出了烏山之勝,引得與會嘉賓一片讚歎聲。
嘉賓拾級而上,一路前行。“我發現烏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與昆明石林有異曲同工之妙。來到這裏,感覺既新鮮又親切。”來自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的高紅俠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
烏山現存從唐代至近代的169段摩崖石刻。參訪中,這些石刻讓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齊俊目不暇接。他告訴記者:“來到這裏,宛若走入了一座露天書法石刻博物館,不僅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兼備,而且石刻出自李綱、朱熹、曾鞏等歷史名人之手,烏山歷史文化底藴積澱太深厚了。以後有機會來福州,我一定還要再來烏山。”
“大家登山是不是有點累了,大家到前面的先薯亭休息下,我再和大家講講相關的故事。”與會嘉賓來到先薯亭後,沒有急着坐下休息,而是細細打量這座八角、重檐歇山頂的亭子。“大家都吃過番薯吧?這座亭子便與一位叫陳振龍的福州人有關。”講解員的開場白引發了大家的興趣,大家紛紛表示願聞其詳。原來先薯亭是為紀念最早引種及推廣番薯種植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講解員向嘉賓介紹,明萬曆年間,福州大旱,百姓陷入饑荒之中。在菲律賓經商的福州華僑陳振龍見到當地的紅薯易於種植可充當糧食,便冒險將在菲律賓被視為“國寶”的紅薯育苗藏在毛竹筒和籃子中帶回了福州,試種成功後報告當時的福建巡撫金學曾。金學曾教導百姓種植,從而拯救了饑荒中的災民,進而推廣到全國。
來自貴州省荔波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的莫如鐵聽罷先薯亭的故事後,感觸頗多,他告訴記者:“這體現了福州人的感恩之情。”他同時表示,福州很重視各景點景區歷史人文底藴的挖掘,以文促旅,注重文旅融合很值得其他地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