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探訪上馮村

大散文|探訪上馮村

探訪上馮村

文|張戀

細雨微濛的五月,空氣濕濕潤潤,清新怡人,一奚長裙的我撐一柄油紙傘,恍若自己是民國時期那位紫丁香女子,踏入原生態村落一一黃石大冶上馮村,尋訪舊時光的足跡。村落枕着一彎流水潺潺的溪流,像嬰兒沉靜安詳地躺在母親濕軟的臂彎裏,徽派建築的古老的民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三面環山,一彎綠水從門前緩緩流過,青山綠水間、參天的茂盛古木、蜿蜒的青石板小路,好一幅古樸的鄉村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遂想起“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林盡水源,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段段精美的古詩句跳入我腦海,莫不是現代的我們誤闖入晉代元中的“桃花源”?思緒遊離中,這時,迎上前來的村支書樸實的笑着介紹:“上馮村形成於元朝晚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後歷史。馮村彙集了古宅、古樹、古祠、古廟、古井、古墓、古道、古渠等人文景觀,歷經數百年滄桑歷史和天災人禍而保存完好,以九古奇村著稱......”循着導遊介紹,一一踏尋了具有古村特色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古祠堂,廳內壯觀雄偉,大門石雕東漢將軍馮異、北宋名臣馮京雕像栩栩如生;白牆灰瓦、屋內雕樑畫棟,匾額對聯,天井對稱的古宅;長約2000米,傳統建築的工藝古道、石坎蜿蜒拾級而上;保存完好的長70餘米的一條古溝渠,幾百年來,它堅固堅守,彰顯它保護民宅的歷史功勳;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古廟,一眼清泉從後山而出,環境優美,靜幽養性。滋潤着山腳下的千家萬户。村中保留完好的十幾處古井,有方有圓,井水冬暖夏涼,掬一口井水品嚐,還有體現完整的農家古作坊水車、古碾。甜潤綿長入喉,處處展現了古樸氣息和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信步走進一條狹長小巷,轉角處還是陽光明媚,相隔一步,這裏卻變得幽深灰暗,靜寂無聲。置身於四季常青、林密幽深的叢林中,隨處可見一棵需要四、五個人才能合抱住的香樟古樹,千年樟樹篼佔地20餘平方米,被稱為香樟“活化石”。還有一棵被稱為中華枸骨王的枸骨樹,樹蒼藤勁,它的樹根虯勁有力的緊抓大地,裸露的古老年輪展展了歷經千年風霜的痕跡,真正是“把根留下。”逛累了,沿着青苔微濕的石板路,到虯曲螭盤、冠華如蓋的古樹下坐下。微風拂過,綠葉迎風搖擺,似在傾吐過往煙雲。

一抬頭,滿眼青翠撲面而來。雨後初霽的一縷陽光透過葉子的間隙,隨着樹葉的晃動而跳動,心情變得輕盈起來。遙看錯落有致的古民宅居於青山綠水間,遐想有農夫于田野間辛勤勞作,村姑於上流河牀處浣洗衣衫,雞鳴犬吠,好一幅鄉野奇趣畫面。

帶着一顆自由閒散的心,攜友人漫步在青石鋪就的鄉村,過上一日炊煙魚米,有灶台辰光,雞鳴狗吠、春日野味極其素樸尋常的農家光陰。日暮時分,看雲遮霞蔚,去南山尋菊,落雨時分守在屋檐下聽雨,幫鄉下婦人剝花生、摘蒔蔬,閒話家常,不甚愜意。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夕陽西下,遠處傳來牧童笛聲悠揚,村落燃起一縷縷炊煙裊裊,散發出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藴的古老氣息。就在這個煙雨濛濛、空氣中瀰漫着青草味的黃昏時分,時光駐足在這一刻,我佇立於古韻悠悠的上馮村田間小陌上,沉醉於此,不知歸路。

大散文|探訪上馮村

作者簡介:張戀,198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2018年加入湖北省作協,平時寫散文、詩歌,發表作品於《警苑》報刊、《湖北監獄》《江蘇警視》雜誌、《齊魯晚報》、司法部《幸福的黃絲帶》《膠東散文》微信公眾號平台文章近200餘篇。2022年由黃海數字出版社出版《張戀散文自選集》。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膠東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散文|探訪上馮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