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秋意濃

河畔秋意濃
文|靳永濤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

  迎着金秋的太陽,我和兒子騎車來到趙王河畔,推開塵世的纏繞,避開鬧市的喧譁,以求得到片刻的寧靜。天藍水碧,雲白風清,吸一口微帶水腥味的空氣,頓時令人心曠神怡。

岸邊的水草歷經一夏的榮華,都披上了秋天的蒼黃;昔日田田的荷葉也都失去了蒼翠挺拔;天涼水清,河裏不知名的水草隨着緩緩的水流輕輕擺動,時而見到魚兒穿梭其中。幾位老者架起了長長的魚竿去垂釣屬於他們的恬靜心情,或一杯濃茶,或半壺老酒,足以打發半日的悠閒。岸邊林蔭道上,一對新人就着這金秋最後的燦爛拍下了足以令他們珍惜一生的紀念,小夥滿臉的幸福加上姑娘淺淺的羞澀匯成了滿滿的甜蜜,吸引着遊人時時的頓足而望。

河畔秋意濃
民間傳説,宋金聯合滅遼後,金國南犯大宋,趙構被俘,逃出金營的趙構被追到河邊,坐騎一躍而到對岸,此河即被後世命名為趙王河,這似乎有效仿劉皇叔躍馬澶溪的嫌疑,無從考證,但足以證明趙王河歷史之悠久。據史料記載,趙王河是魯西南一條著名河流,為黃河北決故道,成於後周,興於北宋。為保證東京軍糧,民糧供應,宋太祖、太宗、神宗皇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堅持疏浚趙王河,趙王河運達到空前鼎盛,如今的雙河立交橋處即為當年的水陸碼頭所在地,舟來車往,商賈雲集,也曾帶來一方的繁華。

世事滄桑,花開幕謝,如今的趙王河已經演變為鬧市中的一方淨土,以供滾滾紅塵中疲憊的人們能夠得以片刻的休憩,讓緩緩流淌千年的河水去滌盪蒙塵的心靈,洗卻現世的浮華,還原真實的自我。然而,林立的高樓遮沒了嫋嫋的炊煙;四合的暮色裏不見了唱晚的漁舟;盪漾的碧波里也不聞漿聲的欸乃,取而代之的是霓虹的閃爍,馬達的轟鳴,失卻了天然修飾的詩情畫意,不免讓人有些許的遺憾。松花江橋上的三五醉漢,袒胸露臂,吆五喝六更是大煞風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不免令人嘆息。

秋風起,落葉飄零,寬大的白楊葉、細長的垂柳葉、心型的銀杏葉…,紅的、黃的、綠的…,隨風起舞,平添了一絲秋的涼意。泱泱華夏,地大物博,即便是在地處中原腹地的菏澤也能見到各色的南草北樹。趙王河公園裏,蒼松翠柏,高低掩映;繁花碎草,鬥豔爭奇,在秋日的渲染下別有一番韻味。時而曲徑通幽,時而大道蔭蔭,讓人留戀不得返,彰顯天工之巧奪。

一陣晚風吹來,讓人陡覺一絲寒意,望着依然活力四射、玩的不亦樂乎的小兒,猛然意識到自己正在步入人生的秋天,這就是古人所説的“寒士見秋則悲”吧。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是亙古不變的輪迴,生老病死,推陳出新是無法改變的規律,“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也正是秋冬的蕭瑟孕育了春夏的盎然生機。

河畔秋意濃
河畔秋意濃
作者簡介:靳永濤,工廠工人,夢想很多,實現的很少;愛好旅遊,卻沒有時間出門;讀書不少,自己成篇的不多。

壹點號心夢文學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3 字。

轉載請註明: 河畔秋意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