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説起國寶大熊貓,可謂是一個人見人愛的憨貨萌寵,但在傳説中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是為兵主蚩尤的坐騎,名為食鐵獸,可謂威風凜凜。那麼,大熊貓究竟是怎麼和蚩尤聯繫在一起的?
在歷史記載中,符合“食鐵獸”這個名號的獸類,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兩種:一個是貘,另一個就是大熊貓了。那麼,“食鐵獸”本尊到底是誰?最早關於食鐵獸的記錄,可以在《山海經》之《中山經》找到蹤跡,在郭璞對其中“崍山”的注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記載:邛崍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也。”在對貊的外貌描述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像熊,另一個是毛色黑白交駁,而最為特殊的是對其食性的記載,它的食譜中竟然還有銅鐵,這類讓人不可思議的存在。實際上,如果我們拋開後面比較玄奇的“食銅鐵”特性的話,單就像熊以及黑白色而言,大熊貓一定是最先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至於馬來貘雖然也是黑白相間,但是就外貌而言,卻是一點都不像熊。
因為,古代關於貘的記載中,貘的外貌體型,用古人的眼光來看,反而更像“犀”,一條記載是來自白居易的《貘屏贊》,他在其序中雲:“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另一條來自許慎《説文解字》中對“貘”的描述:“哺乳動物,體型類似犀。鼻長能自由伸縮,無角,生活在熱帶。”
此以一來,我們似乎明白了,馬來貘和大熊貓外形上又確實有些相似(比如這極簡風的黑白配色),而且這兩種動物又共用了同一個名字(都叫做貘、貊),所以在有些文獻裏便會出現被古人混淆的情況。實際上,兩者之間區分起來也並不困難,如果古文中在提到“貘”的時候,如果特徵裏出現了“長鼻”這一項,一定是指馬來貘無疑,反之,則是指大熊貓了。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動物到底是誰具有“食鐵”的異能?關於“食鐵獸”食鐵的事實,可以從《神異經》中得到比較詳細的記錄,其中不僅説它喜歡吃鐵,甚至拉出的糞便都可以作為兵器,這就很不可思議,甚至讓人不禁想起了貓屎咖啡的事兒。《神異經》: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鋼,名曰\\\"齧鐵\\\"。【舊注云:俗雲:\\\"咋鐵\\\"。《玄黃經》曰:南方齧鐵,糞利如鋼,食鐵飲水,腹中不傷。】那麼,單單就“食鐵”這一點來説,現實生活中的馬來貘和大熊貓,到底誰有這種怪異的“癖好”?
首先,我們需要證明的是,食鐵獸所食的鐵並不是自然界存在的,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鐵製品,這就説明食鐵獸和人類關係密切、且有一定程度上的交集。《新齊諧初集》記載“房山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也説明“貊(貘)”這一點從以上文獻中可以得到證實,貘在不傷人的前提下,竟然把城門上的鐵皮都給吃掉了。那麼,接下來就需要證明,貘和大熊貓兩種動物的食性了。
從現有資料看,馬來貘是食草動物,主要以樹根和樹葉為食;而反觀大熊貓就不一樣了,這傢伙妥妥地一個雜食性動物,在《爾雅》中,郭璞就説它不僅吃銅鐵,還吃竹子和骨頭。《爾雅·釋獸》:“貘,白豹。”晉郭璞注:“似熊,小頭,庫(矮)腳,本白駁(黑白毛色相間),能舐食銅鐵及竹骨。”所以,從食性上分析的話,食鐵獸就更加像是指大熊貓了,那麼大熊貓又為何要啃食鐵製品呢?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説是由於過去很少人進入深山,而大熊貓每逢冬季食物淡季,就會下山到人類聚居地附近活動,或吃拋棄的豬骨羊頭,或吃人畜殘食,甚至將盛食物的鍋鼎(生鐵鑄造)等炊具一併咬碎,以舔舐其上的油腥鹽味,偶而或還吞下部分,故而給人留下了其好食銅鐵的印象。
此外,在1993年第15期《半月談》一篇文章記載:“1984年4月5日深夜,四川寶興縣鹽井鄉快樂溝農民王安全家突然來了一隻大熊貓,鑽進廚房就啃鍋蓋,咬鋁鍋……”,而在1981年3月26日,《南方日報》也有文敍述: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有一頭新入場的熊貓“莉莉”,一天進食時,竟把鐵製食盒咬碎吃掉,後來在糞便中就將其排出,其腸肚並沒有損壞。
如此看來,大熊貓不僅長得萌,吃的也雜,消化能力也是槓槓的,至少從科學分析角度來看,大熊貓的腸胃結構的確極為特殊,擁有能夠“食銅鐵”的硬核構造:其腸的長度只相當於其他動物的1/6或者1/10,粗短而結實;其胃黏膜也較厚,胃壁肌層結實發達。最奇特的是,其非蜂窩式的腸道結構能夠基本保證即使把銅鐵等金屬咬碎吞下肚子,也不會損傷腸胃,所以大熊貓“好食銅鐵”也有了科學的“鐵證”。所以,如果食鐵獸實錘了大熊貓的話,那麼這個憨貨又是怎麼和蚩尤聯繫在一起,甚至一躍成為了成為了蚩尤的坐騎?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所有文獻中我們無法找到大熊貓是蚩尤坐騎的説法,而大熊貓在古戰場上的唯一一次亮相,反而是和軒轅黃帝關係密切,可見於《史記·五帝本紀》中:“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一般認為這裏的貔貅指的就是大熊貓,但是它卻出現在敵方陣營黃帝麾下,和蚩尤沒有半點關係。所以,這種大熊貓是蚩尤坐騎的事兒極有可能只是小説家附會之言。
但任何聯想其實都是有所依據的,陽Sir以為這個中間環節正是所謂的“鐵”!關於蚩尤的身份比較複雜,但無論如何其中都有一個“兵主”的稱呼,在《史記·封禪書》中有載:“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蚩尤之所以成為“兵主”即兵器之主,正是源於其作兵的一系列事蹟。比如《管子》中有:“修教十年,而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此外,在《呂氏春秋·蕩兵》中有:“又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也。”
此外,我們看歷史上對於蚩尤外貌的描述,也能從中看到其作為兵主身份的痕跡:銅頭鐵額、耳鬢劍戟、食沙石子,這些描述無不和鋼鐵、兵器有關,彷彿蚩尤化身成為了一個鋼鐵鑄就的戰爭兵器!《述異記》:“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太平御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那麼,還記得在《神異經》中對於食鐵獸大熊貓的記載嗎?其中説它“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鋼”,這是不是就剛好對應上了兵主蚩尤的身份?也就是説,在鋼鐵、兵器這兩點上,圓滾滾和蚩尤兩者之間是十分契合的!
最後,我們似乎可以腦補出這樣一幅好玩的場景:作為兵主的蚩尤飼養了一羣可愛的圓滾滾,眼巴巴地等着它們每天拉糞便,然後將其作為原材料打造兵器,並且武裝自己的部下。
想來,這揮向敵人的刀劍也是有味道的刀劍呢?至於坐騎,還是算了,畢竟這傢伙太萌,萬一讓它出戰的時候,抱着你的雙腿撒嬌可怎麼辦,還不笑死了敵軍?那麼,你覺得大熊貓適不適合作為蚩尤的坐騎呢?記得點贊、評論分享哦!
考古:蚩尤兵敗是大熊貓拖了後腿?坐騎食鐵獸與兵主蚩尤之二三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