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旅遊打開“旅行任意門”

雲旅遊打開“旅行任意門”

    春夏時節,美景正盛。如果有一扇想去哪裏就去哪裏的“旅行任意門”,你將作何選擇?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和往年相比大不一樣:曾經想盡辦法拼湊假期要出去走走,如今很多年輕人卻只能懷揣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夢想,打開手機,從“雲端”穿梭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感知當地民俗風情。

    中國青年報社社調中心日前發佈的《青年雲旅遊調查報告》顯示,74.8%的受訪者會選擇雲旅遊,59.7%的受訪者表示對雲旅遊的體驗不錯,84.1%的受訪者認為雲旅遊豐富了自己的旅遊體驗。

    雲旅遊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因疫情遭受重創的文化旅遊產業也因此被賦予了新動能:一眾導遊重返景區開啓雲直播,旅行博主發佈的短視頻成了年輕人的“出遊許願池”,全國各地的一些景區、民宿也紛紛“上雲”種草,線下沉寂的旅遊市場在線上逐漸火熱。

    導遊紛紛開播:直播美景,傳遞文化

    5月21日上午9時,安徽導遊陳婷準時出現在直播間。這一次,她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巴馬瑤族自治縣的一座寨子裏,一邊展示秀麗風景,一邊揭秘這裏被稱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奧秘。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時不時在留言區感嘆“飽眼福了”“漲知識了”。

    在抖音平台,網友們更熟悉陳婷的另一個名字——“黃山婷婷”。兩年來,她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兩場直播,雖然已經擁有近150萬粉絲,但怎樣策劃、推出更多新鮮、有趣和優質的內容,是她一直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陳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去年年初開始,為了給粉絲們不斷帶去新鮮內容,她嘗試走出家鄉安徽,去過黑龍江的雪鄉、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遍了福建省,還直播了浙江寧波象山的開漁節。

雲旅遊打開“旅行任意門”

    5月15日,肥西縣柿樹崗鄉村民通過“雲上”直播製作當地美食蒿子粑粑。

    當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第五屆蒿子粑粑文化節暨鄉村振興推廣會在肥西縣柿樹崗鄉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雲上”舉行,推介當地傳統美食、非遺文化、鄉村旅遊等。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但在外地直播,遠比想象中困難。陳婷説:“每一個地方都需要自己走一遍,要了解透徹當地每個景點背後的歷史,再設計轉化成自己想要講述的內容和邏輯。在兩個小時的直播中,要不斷進行內容輸出,這是比較難的。”不過,她覺得,這既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和見識,也提升了個人工作能力。

    “黔驢技窮的發生地、三十年河東的由來、為什麼要修矮寨大橋、柳州螺獅粉的由來……這些內容是我到了一個地方後最感興趣的,在直播間裏把它們講給網友,他們也會很感興趣。”在陳婷看來,運營自媒體就要將內容策劃得更加多元,找到最有吸引力的故事講述,還要不斷推陳出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停擺的旅遊業復甦顯得十分緩慢。對旅遊從業者來説,沒有遊客,就沒有了工作。不過這兩年,很多像陳婷一樣的導遊“搖身一變”成為主播,繼續帶着網友“雲遊四方”,不斷嘗試打造自己的內容風格。

    95後北京導遊李盛林也是“轉型大軍”中的一員。5月20日上午10點,李盛林在北京景山公園的萬春亭開啓新一天的直播。他在直播間展示了精心準備的PPT,讓講述的明清故事和歷史文化更加圖、文和實景並茂。

    這是李盛林開通“李導説北京”微信視頻號的第二年。經歷了轉型初期觀看人數寥寥無幾,到現在粉絲數量達20萬,他已經成了帶網友雲旅遊的“熟手”:除週一休息外,他每天上午準時上播4小時,下播後繼續準備後續的直播內容,設計行走路線,準備PPT資料等。

    他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北京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圍繞北京的各大景區,能夠講述的明清史、近現代史等內容太多了,要讓粉絲有知識收穫,也希望借自己之口,講好中國歷史故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在他看來,“雲旅遊既能愉悦身心,又能足不出户瞭解各地傳統文化,這也是越來越多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青年報社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優秀傳統文化是受訪者最期待在雲旅遊中看到的文化元素,83.5%的受訪者認為雲旅遊可以讓傳統文化更加“活起來”,94.6%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在雲旅遊中融入文化元素,會對自己更有吸引力。

    作為旅行的主力軍,當代年輕人早已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地看風景了,他們迫切需要了解風景背後藴含的歷史文化。

    海南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謝祥項認為,無論是線下游還是雲旅遊,都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羣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雲旅遊也在不斷迭代升級,如今或已進入‘3.0版本’。隨着VR、AR、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不斷出現,帶來了可沉浸式體驗的裝備產品,與此同時,雲旅遊也應當提升文化含量,深挖地方的文化本底,以此打動大眾,讓大家念念不忘”。

    從“種草”到“引流”,雲旅遊倒逼旅遊業加速升級

    “五一抖音旅行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2.5億人次在直播間跟着導遊打卡景點;網友宅家觀看旅行視頻,做了38.5億次“雲遊”。

    95後旅行博主張俊啓在小紅書上的名字是“皮皮在藍色星球”,擁有近300萬粉絲。在“五一”假期第一天,她開啓了首次直播:剛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她選擇帶網友看看“剛睡醒的洛杉磯”。

    張俊啓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徒步一個多小時,給大家介紹洛杉磯的景點,討論宅家如何過得有意義等,.粉絲們提出的問題也特別多,包括如何發現小眾景點,如何應對旅行的不確定性等”。

    疫情下的年輕人無比嚮往旅行,和觀看旅遊直播一樣,喜愛看旅行短視頻,跟隨旅行博主體驗真實旅遊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各大平台上的一眾旅行博主開始在內容創作上“各顯神通”。

    “很多時候,旅行博主的視頻會很治癒,遇到新奇的旅行地也會有想要去旅行的慾望。”張俊啓覺得,“社交平台上的旅行博主很多元,每個博主都有自己特別的點,為大家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項”。

    記者觀察到,除了豐富多樣的旅行短視頻和旅遊直播外,旅遊業已經嗅到了雲旅遊帶來的新機遇:烏鎮、雲台山、黃山、華山等景區紛紛入駐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各大平台,加入直播大軍行列。就在上個月,黃山景區和華山景區的雲直播“夢幻聯動”,還衝上了熱搜。

    更有意思的是,各地博物館也在嘗試以“雲旅遊”的形式線上傳播文化魅力。據微信視頻號數據,5月17日陝西曆史博物館賬號首次直播,其館長侯寧彬親自講解探館,吸引了22.4萬網友觀看。

    對此,謝祥項認為,旅遊企業要主動擁抱技術、擁抱互聯網,“雖然線下業務暫停,但基於長遠發展,在線上可以進行預售、宣傳等活動,不斷保持熱度,才不會消失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

    在他看來,雲旅遊的火熱,正在倒逼旅遊業快速數字化轉型升級,“疫情之前,極少數旅遊景區和旅遊企業率先培育自己的直播人員。如今,直播成了常態,旅遊企業和景區在加速打造具有特色的數字化產品的同時,也要儘快將專業直播人員的招聘和培養提上日程”。

    “旅遊直播的確解決了部分旅遊從業人員的就業、收入來源等問題,一些導遊在直播中進行旅遊產品銷售之外,還聚焦到了當地鄉村土特產、文創產品等的推廣。”謝祥項説,雲旅遊從概念不斷迭代成為一個個產品,甚至變為產業,“實際上,雲旅遊也已成為新業態。以前是‘種草’,現在要‘引流’,怎樣把流量變成銷量,把存量變成增量,這是產業界需要深入探索的”。

    旅遊業經歷三年寒冬,雲旅遊似乎帶來了“曙光”。就在幾天前的“中國旅遊日”當天,各大媒體、平台紛紛攜手旅遊業,推出了直播活動。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鬍和平在2022年“中國旅遊日”主會場活動上指出,文化和旅遊行業恢復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要正視困難挑戰,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他説:“要着力打造智慧旅遊,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智慧景區、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讓遊客享受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4 字。

轉載請註明: 雲旅遊打開“旅行任意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