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古村有一種莫名的喜歡,並不是對那些小鎮旅遊景區的喜歡。即使是走進那些著名的江南小鎮,也會穿過繁華的遊船小橋、樓台酒肆,到旅遊區邊緣看那些乾涸的小河和凋敝的板房,雖然不堪取卻也真實,那是一種我不熟悉而真實存在的生活。旅遊是一種生活體驗。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我們在宏村的時間很短,只有一個夜晚,依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跑馬觀花的看了宏村那些偏僻的小巷。宏村的旅遊做的非常成功,但是也丟掉了一些本來應該有的模樣。比如舊時皖南的徽派建築為了防匪會把窗户建的很小很高,而現在為了遊客住的舒適甚至改為了落地窗,雖然有點大煞風景,卻也無可厚非。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應該説宏村綜合了徽派建築的所有特點:依山傍水、柔美自然,人文建築和山巒溪流唯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徽州人聚族而居,村內的宗族脈絡清晰、延續條理;黛瓦粉壁馬頭牆,高宅深井大客廳更是隨處可見,路兩旁的石雕、磚雕、木雕更是令人歎為觀止。不愧為“畫裏鄉村”。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宏村古稱弘村。南宋紹興元年,始祖汪彥濟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誌性建築。隨着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地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財富,為光宗耀祖,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明仁宗洪熙元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宏村以“東土道制(龍排廟)、南土水制(紅楊、白果)、北土土製(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觀音亭)為水口布局(風水屏障)。營建了樂敍堂、太子廟、正義堂等祠堂、廟宇,宏村逐漸形成了以血緣、地緣關係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清康熙元年-清宣統三年,宏村南湖書院,樹人堂、三立堂、樂賢堂、承志堂等大型書院、宅第相繼修建。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宏村的石板路很有特點,不論是在村邊還是巷內,雖然寬窄不一,基本都是伴水而行。

村民騎行的摩托車不時的從你身邊駛去,對面也有粼粼作響馬車走過,逼仄的小路把你擠得像紙人一般貼在牆上。潺潺溪流旁洗菜的農婦讓你品嚐了宏村的煙火,油菜花邊曬着的野菜讓你聞到了宏村的時光。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宏村的小吃不敢恭維,十元一個的江米制品不知該叫什麼,滿以為一口下去香香糯糯,不料滿口的硬芯,口感極差。不知是它剩的時間太長了,還是沒有蒸熟。原本機會不多的宏村小吃就給我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0 字。

轉載請註明: 畫裏鄉村 在小巷裏品味真實的皖南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