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生們的暑假到了,很多人會問,古代學生有暑假麼?當然沒有,但學生放假制度在我國曆史上源遠流長,漢武帝時期官辦學校太學,這裏的學生就有明文規定的假期。
放假的方式分為三種。第一種,上學十天休息一天,稱為“常假”,但這種假對本地學生較為方便,外地學生一般不方便回家,來回路途太遠,這個假和現在的週末放假相似。
第二種,每年的5月間,正值田野的莊稼成熟之時,稱為“麥假”,農忙時便於學生們回家幫忙收割麥子。這種假一般持續一個月,就和現在的農忙假差不多,只不過現在是一週。
第三種,陽曆的十月份,此時天氣轉涼,考慮到學生需要回家增添衣衫而特意放的假,故稱“援衣假”,而且這種假期也是挺人性化的,除了統一放一個月假外,學校還考慮到離家太遠的學生需要時間更長,因此這些異鄉學生探親趕路的時間,不計算在假期之內,相當於現在的寒假。
除此之外,一些特定的節日也會放假,如端午、孟蘭、重陽各放假一天,清明放假三天,七夕、中秋各放一個晚上。古代非常重視禮教,為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和緬懷,在每年的孔子誕辰,即陰曆八月二十七日,會舉行祭祀孔子的典禮,學生放假1~3天。
學生既然有假期就有管理制度,學生放假超過規定時間返校者,明確規定“凡逾期返校者則開除學籍”。那是不是放假學生就可以玩了?古代主要靠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都是抱着“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的精神,藉着假期去玩別逗了,因此假期只是一種擺設,就和天堂相似,聽着非常美好,真要讓誰去誰也不願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