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尋高深意,宛是神仙中,雲岡石窟之美當為人所知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休閒

朋友的導遊當得實在稱職,恆山懸空寺之後,絮絮的山西大同之旅並未結束,而是轉向了另一個神仙之地——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各方文化的集結體,説起雲岡石窟的由來,同樣指向北魏,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皇家精心打造的佛教聖地。那個時代,當真是道佛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啊,為我國古典建築的發展不知做了多大的貢獻!


若説恆山懸空寺是建築學、園林學、寺院學的集大成者,雲岡石窟便走在中國石刻藝術的頂端,還是中國雕刻藝術的靈感集合體,在公元5世紀至6世紀的佛教石窟藝術中當屬最出挑的。雲山石窟是根據山的形狀開鑿的,向東西方向延伸,全長大約有一公里。雲岡石窟的洞窟非常多,絮絮去的時候特意細數了一下,足有45個,大的小的的窟龕上百個,石雕神像什麼的都就更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絮絮一路走過觀賞,折服於雲岡石窟的宏偉氣勢,裏面的雕刻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雲岡石窟的開鑿時間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每個時期開鑿的石窟造像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早期的風格受犍陀羅的影響,氣勢十分磅礴、厚重,更貼近於西域的風情;中期則顯得精細些,裝飾也顯得更加華麗,符合北魏時期的風格;晚期開鑿的石窟規模小,人物形象也在流傳中更加貼近魏晉時期的“瘦骨清像”,比例協調,獨具一番風情。


一圈逛下來,絮絮還有點流連,不捨得馬上離開。正巧,朋友説雲岡石窟內還專門開設了博物館,有專人講解雲岡的歷史,這個服務絮絮覺得十分的別緻周到,立馬興沖沖前往。

絮絮到時,正好講到雲岡石窟的研究。雲岡石窟的歷史,最開始是被宿白先生髮現相關文獻的,同時開始整理研究。這本文獻是在1947年時被發現並整理發表成系列文章,這個系列文章從各個方面講述有關於雲岡石窟的一切,讓雲岡石窟每一期的開鑿歷程都顯得明晰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成為景區後的雲岡石窟,在很多年前曾經受到污染。山西大同曾經被稱為“中國煤都”,且雲岡石窟附近曾經是煤礦聚集區,來來去去的運煤車帶來了大量灰塵,使得本來就因時間太長久開始出現腐蝕現象的大佛更加嚴重。當地政府考慮到這個問題,專門規劃讓運煤車了繞行26公里的路,後來又修建了一條路專門作為旅遊專線。2018年的時候,後來,《雲岡石窟保護條例》出台,雲岡石窟的保護被提上日程,對於雲岡石窟的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其實絮絮聽到的還有許多呢,足在那裏聽了兩個小時,可惜篇幅有限,沒辦法一一訴説,只能説,雲岡石窟,真的值得一覽。不知道有沒有來過雲岡石窟的小可愛呢?你們對這個神仙之地有什麼看法?能不能分享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