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養正經 |《弟子規》《三百千》


童蒙養正經 |《弟子規》《三百千》

童蒙養正經 |《弟子規》《三百千》

童蒙養正經 |《弟子規》《三百千》
千年來,我國的孩子們都是讀着《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長大的。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社會和諧安定,可以説與傳統童蒙養正的教育息息相關。

◆儒家基礎及精華 —《弟子規》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採用《論語》中 “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一章為總綱,分為五部分。
選擇《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輯而成。內容涵蓋:
行住坐卧 待人接物工作應對 正確着裝家庭關係 社會關係同事關係 健康飲食學習方法 成聖成賢
由此可見:《弟子規》既是儒家的基礎又是儒家的精華!
第一,《弟子規》是由李毓秀先生根據經典而做,並非自己發明創造,而是將經典濃縮到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方方面面。省去了我們在大量典籍裏面再去查找相應的內容。可謂用心良苦!
第二,《弟子規》中的“弟子”不是指孩子,而是指聖賢人的學生。而我們都是聖賢人的學生。“規”就是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待人處事。
第三,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規》,一個“入則孝”就能解決你小孩的所有問題。當孩子知道“身有傷,貽親憂”,他會不會生活顛倒?當他知道“德有傷,貽親羞”,他會不會沒有責任心?當他知道“親所好,力為具”他會不會懶惰?當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會不會兄弟不和?都不會。這些都在經典裏面。

◆人之初的修身課—《三字經》

《三字經》為宋代王應麟所著。他歷事理宗、度宗、恭宗三朝,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
宋亡後在寧波月湖邊的小巷裏閉門隱居,教授兒孫著書立説。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
一生著作宏富,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而影響最大的則是《三字經》。

《三字經》數百年來,流傳廣泛,家喻户曉。《三字經》有着豐富的內容,排列也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先進的教育思想。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學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蒙學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具有傳授基礎知識和傳統思想道德的雙重功能。其主要內容是:(1)教和學對人的重要性。(2)講解四時、四季、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等自然與社會的常識,和教學必讀書目。(3)中國歷史人物和各朝代的更迭。(4)列舉中國歷史上十位發憤苦讀成材人物的故事。《三字經》之所以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之所以影響深遠、流傳甚廣,除了它博大精深的內容和亙古不變的道理外,同它深受兒童歡迎的表現形式是分不開的。
全書雖只有千餘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百家姓》據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通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姓氏,並且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得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於洛陽偃師。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是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着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姬、姜、姚、姒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羣。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係的結果。
《百家姓》以“趙”姓開頭,並非因為“趙”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為宋代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為“天下第一姓”。又因宋時吳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錢”姓便排列第二,錢的妃子姓孫借錢氏之威勢,“孫”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約是因為南唐皇族為李氏之故。

《千字文》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童蒙讀物,為南朝梁周興嗣所著,約成書於梁大同年間。
據説當年梁武帝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所以梁武帝又招來周興嗣囑道:“卿有オ思,為我韻之。”周興嗣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了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

全文共分八段,敍有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淺顯知識,歷代作為“蒙學教本”。主要內容是:(1)自然界的常識;(2)中國歷史的創世紀;(3)做人的道德行為,以四大五常為準則;(4)都城建築、風俗、歷史典故和九州地貌;(5)以農為本思想;(6)為人要勤忌、謙遜、言行謹慎;(7)嫡子繼承家業,傳宗接代;(8)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立身揚名。《千字文》精思巧構,知識豐富,音韻諧美,易於記通,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自隋代開始流行,後有多種註釋、續編和改編本,如《千字文考略》、《敍古千文》、《續千字文》等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7 字。

轉載請註明: 童蒙養正經 |《弟子規》《三百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