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和旅遊攜手 人遊其間 坐擁“詩和遠方”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旅遊日前後,杭州各大景區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化旅遊活動,迎來了疫情以來的一波旅遊小高潮。

  眾多文旅活動中,一些與非遺相關的項目以其多彩的形式,深厚的內涵,新穎的呈現方式,帶給遊客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遺 旅遊”呈現出越來越蓬勃的態勢。這是一道互惠互利的加法題:“非遺 旅遊”,一方面,讓“非遺”項目活了起來,振興起來,另一方面,也讓景區旺了起來,遊客留了下來。西溪濕地和塘棲古鎮便是例證。

  西溪濕地 濕地風光 活態非遺 文創 讓你坐擁“詩和遠方”

  5月19日那天,如果你漫步西溪濕地,隨處都能感受到非遺的氣息:綠堤西口小草坪上,小麻花、蔣村魚圓、葱包燴、濕地米酒等非遺美食琳琅滿目,你可以大飽口福;在深潭口,有西溪小花籃、端午香袋、西湖龍井等非遺技藝現場展示,你可以親自動手參與學習製作;睡蓮開得正好,綠堤上香水百合、超級海棠、鼠尾草也搖曳生姿,你可以在脈脈花香裏感受傳統的“花朝節”……

  “西溪且留下”,去過西溪就會發現,讓人們願意在西溪“留下”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優質的自然風光,還因為那裏有着特色傳統民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近年來,在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西溪濕地已將多項非遺技藝帶入濕地景區,為遊客打造出一方“詩與遠方”的理想之地。

  如今,走入西溪濕地,非遺精品處處可見,濕地已然成為西湖區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據介紹,目前濕地涵蓋了“蔣村龍舟勝會”“花朝節”“西溪小花籃編制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西溪水上人家習俗”“蔣村魚圓製作工藝”“兩浙詞人祠堂祭祀活動”等多項非遺項目。

  為了擴大非遺的展示空間,濕地建立了河渚街、西溪人家和綠堤三大非遺文化展示點。在旅遊旺季時,這幾處展示點遊人如織,是景區內最熱鬧的地方。西溪濕地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非遺項目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旅遊收入。“不少外地遊客,在河渚街看到西溪小花籃的製作過程,驚歎手工藝精巧的同時,都會買一個小花籃回去留作紀念。”

  塘棲古鎮 非遺民俗 非遺技藝 採摘遊 帶來超值旅遊體驗

  5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節。提到枇杷,杭州首屈一指的便是塘棲枇杷。與往年一樣,採摘遊正是塘棲眼下旅遊的熱點。而今年,遊客們在品嚐了鮮甜的枇杷之後,還可以參加一系列的非遺民俗體驗。

  5月20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位於塘棲古鎮廣濟橋旁的百年老字號“王元興”推出了一場傳統的古鎮早茶宴體驗活動。

  作為舊時江南十大名鎮之首,老底子塘棲人的生活很講究,有吃早茶的習俗。早茶時間,最常吃的就是塘棲茶糕,也有人叫它水蒸糕,松、香、鮮,咬上一口,油潤香糯,滋味悠長……

  如今,那些特色菜點的烹飪技藝已然成為非遺項目。當天的體驗活動中,人們悠然地享受着“王元興”的早茶:坐在八仙桌上,喝着徑山茶、枇杷花茶、梅花茶、紅茶、鹹茶,配以各種塘棲糕點、傳統點心、小菜水果,還有評彈和古箏助興,彷彿回到了悠遠的舊時光。

  小滿,相傳是蠶神的誕辰。在塘棲鎮的另一邊,塘北村的原生態蠶桑絲織體驗遊線也吸引眾多遊客前往體驗。蠶桑文化是中國農業文明的重要分支,塘棲是餘杭“絲綢之府”的主要代表區域,有着悠久的蠶桑生產歷史,擁有世界級非遺項目“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

  塘北村村民世代傳承着種桑、養蠶、繅土絲、剝絲綿等手工生產技藝,90%以上的農户還在從事蠶桑生產,是杭嘉湖一代較有代表性的蠶桑絲織村落之一。5月15日至20日,塘北村部分村户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原生態剝絲綿、繅土絲等非遺活態展示體驗活動,慕名而至的遊客不僅可以看蠶寶寶的生長過程,還可以親手“剝絲抽繭”,並從中感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

  一邊逛古鎮,看風景,吃枇杷,一邊在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這樣的旅遊體驗讓眾多遊客直呼“超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4 字。

轉載請註明: 非遺和旅遊攜手 人遊其間 坐擁“詩和遠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