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8副楹聯,細細品味,意藴無窮
明·仇英 《醉翁亭圖卷》
~ 醉翁亭 ~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慶曆五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方便歐陽修歇足,智仙特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新奇,亭台玲瓏奇異,具有江北園林特點,包括醉翁亭、二賢堂、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古梅亭等,氣勢各別。亭內楹聯,言簡意賅,藴含豐富,對仗工整,雅俗共賞,千百年來為文人雅士和人民羣眾所喜愛。
~ 醉翁亭楹聯 ~
飲既不多緣何能醉;
年猶未邁奚自稱翁。
酒沒喝多怎麼就醉了,還沒老就自稱是老頭?上聯暗示他雖有才華得不到抱負,所以就算喝得不多也想一醉解千愁,下聯是自嘲。
~ 醉翁亭內楹聯 ~
翁昔醉吟時,想溪山入畫,禽鳥親人,一官遷謫何妨,把酒臨風,只範希文素心可證;
我來憑眺處,悵琴操無聲,梅魂不返,十畝蒿萊重闢,捫碑剔蘚,幸蘇子瞻墨跡長存。
此聯是後人以歐陽修的語氣書寫,上聯寫歐陽修比肩范仲淹,他喝醉時,面對眼前的湖山美景,想到自己雖遭貶謫,但仍飽含憂國憂民之心。下聯説歐離世800年後,雖惆悵琴聲不在,《醉翁亭記》碑刻也已磨損,但幸好有蘇軾墨跡留存。
~ 二賢堂楹聯 ~
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乎;
貶來滁上,闢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
王禹偁被貶到黃州任太守,手裏拿着《周易》一卷,點根香默默坐着,來消遣塵世的憂慮;歐陽修被貶滁州任知州,也能有消遣獨樂,飲酒述文之雅興。
二賢堂原堂建於北宋紹聖二年,已遭毀,現堂為建國後重建。二賢者,滁州太守歐陽修和王禹偁。二賢堂內有兩太守立像,神態肅穆,一人手拿書卷,一人輕捻鬍鬚。
~ 馮公祠楹聯 ~
泉聲如聽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事隔數年之後,歐陽修和沈遵重逢,沈遵操琴彈《醉翁吟》,直到太陽出來了才停止。
馮公祠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是滁人為紀念明代南太僕寺少卿馮若愚及其子馮元飈修建“寶宋齋”保護“歐文蘇字”碑有功而建。
~ 意在亭楹聯 ~
酒冽泉香招客飲;
山光水色入樽來。
此聯取自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句意。飲着用讓泉釀製的醇酒,邊欣賞琅琊美景,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意在亭位於琅琊山菱溪石南側,原名“皆春亭”。在亭四周鑿石引水,仿東晉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場景建“曲水流觴”,是遊人戲水飲酒的場所。
~ 影香亭楹聯 ~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出自《梅花》詩中的兩句,上句寫梅的姿態,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下句寫梅的清香,香氣飄浮於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
影香亭位於琅琊山意在亭西側,原名“見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滁州知州王賜魁因坐在此亭中能看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為“影香亭”。
~ 古梅亭楹聯 ~
醒來欲少胸無累;
醉後心閒夢亦清。
傳説用讓泉釀造的酒醇美無比,少飲即醉。酒醒酒醉時皆不再憂心。
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張明道為觀賞古梅花而建。民國十七年州人書法家黃藝五在堂後崖壁題“古梅亭”篆刻一方,將其改名“古梅亭”,亭內壁嵌石碑六塊,系清代文人張鵬翮等人所題。歐陽修在此親手栽種了一棵梅花,距今已有千年。
~ 古梅亭內楹聯 ~
品節似歐蘇,千載芳梅撐鐵骨;
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蕩春風。
描寫歐陽修在此種植的一棵梅花,在古梅亭的不同位置能夠看到古梅的各種姿態,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盡顯。
醉翁亭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劫,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