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繪出新鐘樓畫卷
常州大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45.8公里,其中城區段長約23.4公里,城區段西起連江橋,東至東方大橋,屬大運河世界遺產部分。大運河城區段由鐘樓段和天寧段組成,大運河進入鐘樓區境內後,一路向東,穿城而過,留下一路繁華。
在常州市中心,我們可以看到常州最古老的運河——南市河。約2公里長的南市河,是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興的見證之一。
除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大運河常州段還分佈着集鎮老街、工業遺存、生態景觀、特色村莊等一批地方主題特色景觀資源,它們如一顆顆珍珠,散落在運河沿線。
為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近年來,鐘樓區圍繞運河沿線歷史遺蹟遺存,着力推動運河文脈傳承、運河資源利用協調發展,使運河保護和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話説運河,講不完的故事
12年前從大運河邊的一家國有單位退休後,張秋生考取了導遊資格證,後來又加入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會,成為一名文保志願者。
篦梁燈火裏,是繁華的老城廂。
張秋生祖籍南京,兩三歲時隨父母搬遷至常州生活。作為主城區的居民,西直街、篦箕巷、文亨橋、明城牆,他如數家珍,特別是從關河邊的家裏去西瀛裏的明城牆一帶,閉着眼睛都能找到。
退而不休的生涯中,最讓張秋生自豪的一件事,是2017年初,他和同仁們一起找到消失了220年的大觀樓碑。
2017年1月14日,一架大型剷車緩緩起吊,隱藏在大運河鐘樓段附近的鎖橋灣市河駁岸中的大觀樓碑刻,重見天日。
此前兩年,為了尋找大觀樓碑的下落,張秋生和同在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會的餘忠良、吳繼周等人,翻閲了大量古籍、地方誌,召開了多次居民座談會,請大家提供線索,同時一次又一次進行現場走訪。在1992年編撰的《鐘樓區志》裏,他們發現了線索:大觀樓碑,現嵌鎖橋灣石駁岸。
回憶起四五年前的“尋寶之旅”,張秋生仍掩飾不住地激動:“當時已經實地跑了好多趟,在岸上邊走邊找,也坐船找過,都沒有收穫,大家都有點灰心。汛期過後,我們三個人再去,突然有了發現。”
現在,張秋生經常會經過當初找到大觀樓碑的鎖橋灣一帶去往市中心,大觀樓碑如今被妥善保存,而他作為文保志願者的腳步,並未停下。
守護運河,不變的傳承
每天傍晚,只要天氣條件允許,70歲的殷秀華都會去西倉橋一帶的運河邊看一看,“望望河裏有沒有垃圾、漂浮物之類的,有的話就拍照發到羣裏,組織人來打撈。”
守護母親河,殷秀華和志願者們一干就是十多年。
殷秀華在運河邊生活了大半輩子,是鐘樓區五星街道三堡街社區保護母親河協會巡邏隊隊長,17年來如一日,她和協會里的志願者們用心守護着這條母親河。
“我們小時候都是喝着運河水長大的,看着河邊的駁岸破破爛爛,河裏塑料袋、死魚蝦、生活垃圾到處漂,真是叫人心疼的。”於是,2003年,在社區的倡議下,殷秀華和10多位運河邊的老居民自發成立了護河志願隊。
回憶起巡河的日子,殷秀華總有説不完的話。“大家扛着自制的長網兜,沿着河岸打撈各種漂浮物,風雨無阻。每次巡河一趟至少要一個小時,撈上來的東西啥都有。”不巡河的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自制打撈工具,殷秀華還花心思排練小品,編排三句半,“沿着運河挨家挨户去唱,去表演,去宣傳。”
慢慢地,護河隊從早期的十幾位志願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5支護河隊、近600位成員的龐大隊伍。現在,打撈工作由專業的打撈船承擔,護河隊已更名為三堡街保護母親河協會,除了上了年紀的運河邊的原住民,協會里還有大學生、小學生。“對運河的守護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情,這是一種傳承,應該世代相守。”
見證運河,日新月異的城事變遷
早上7點多,吃完早飯的於曉峯從家裏出發,前往安基村委上班,從家到村委會辦公大樓,直線距離不過六七百米。於曉峯記得,腳下這條進出村的主路,以前既窄又坑窪。
大運河,見證着城市日新月異。
緊靠大運河邊的安基村,曾經有個皇糧浜,相傳是清代江南一帶往京城運送糧食的重要中轉點,見證了魚米之鄉的富足。皇糧浜遺址在1968年大運河第一次疏浚的時候已被填埋,於曉峯也是聽村裏人數次説起但從未見過。站在新近通車的星港大橋下,看着橋下新運河裏悠悠經過的航船,當年的繁華可以想見。
於曉峯在安基村生活了約20年。之前一家三代住在一處有40多年曆史的自建房裏,跟隨安基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和其他100多户村民一樣,他們一家搬到了村裏提供的配套房裏,原來的房屋交由村裏統一進行改造、裝修後,出租成為商業用房,一年租金收入能有三四萬元。像於曉峯一樣,村民們的生活因為美麗鄉村建設而變得更加美好。
今年6月初,安基村美麗鄉村盛大開園,曾經籍籍無名的安基村,成為大家青睞的打卡目的地之一。
從安基村出發,沿着老運河一路往東,就能走到常州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
西電員工蔣顓華的辦公室有一扇很大的玻璃窗,正對着大運河。58歲的蔣顓華是上海人,年少時隨父母去了西安,因為與西電常變有業務往來,蔣顓華經常來常州出差。蔣顓華坦言,剛來常州那會兒,城西片區還是挺冷清的。“從我這個窗口看出去,運河沿線就孤零零五棟樓,我老和同事開玩笑,説我窗口只有‘五指山’。”
去年3月起,蔣顓華成為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的駐常代表,從此他有了更多時間好好體味這座城市。運河沿線,綠柳拂堤,時常還有皮划艇在河中競技;三堡街一帶運河沿線的老工業遺存,散發着新的魅力;新開的龍湖天街綜合體,夏天的夜晚尤其熱鬧。蔣顓華喜歡沿運河邊散步,經常一走就是近一個小時,“我辦公室的窗外,再也不是‘五指山’了。”
千年大運河滋養了沿岸的城市,時至今日,運河依然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以西電常變為例,該公司在運河邊上設有專用碼頭,這是連通長江的全國最大的800噸變壓器專用碼頭,該公司自主開發製造的產品從這裏起航,運往全國以及歐洲、美洲、澳洲及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扮靚運河,老宅換新顏
熬過了2020年夏天長達43天的梅雨期後,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也基本收尾了,粉牆黛瓦映襯着盛夏湛藍的天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象。
南市河是常州最早的運河,這裏曾經是常州繁華的黃金水道。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東至中新橋,南至南市河,西至公園路,北至青果巷,記錄着運河人家的發展過程,是常州傳統民居文化、運河文化的組成部分,街區內有各級各類文保點27處,包括世界遺產、全國重點、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
2019年,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的整治工作提上日程,並於同年啓動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微改造。通過微改造,對沿線房屋進行屋頂整體翻新、外立面粉刷、門窗修繕等,增設綠化、小品景觀,重新鋪裝步道,鋪裝排污管道,重新接排自來水、電、燃氣等管道。經過改造以後,南市河與青果巷的風貌基本匹配,原先居住在南市河的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溯源運河,全景展現文旅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鐘樓區以“一帶一街三段”為抓手,融入街巷、名人、名宅、園林、工業遺產、紅色文化等多類元素,積極構建“城河一體”運河文旅發展新格局。
運河兩岸,風光如畫,鐘樓區積極構建“城河一體”運河文旅發展新格局。
寓文於旅,打造歷史文化集聚區。以南市河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為引領,修繕保護李伯元故居、楊氏家庭戲樓、夏家大院等文保單位,進一步挖掘季札、盛宣懷、唐荊川、中山紀念堂、大陸飯店等名人名居資源,不斷豐富鐘樓歷史人文旅遊內涵;對篦箕巷進行修繕美化,提升沿運河照明系統和綠化環境,全面提升篦箕巷整體環境和品質;推進大觀樓-西直街歷史街區項目,積極招引非遺文化產業,形成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有序開展鎖橋灣歷史地段勤工路地段保護,對現有市級文保單位住宅及其他住宅進行保護、修繕、利用。
立足本土,打造非遺民俗文化園。推進南河沿歷史遺存文化帶項目,依託三寶博物館、龍泉印泥、雙桂坊等非遺資源,打造集藝術、設計、創意、研學等元素的文旅觀光帶。傳承和弘揚非遺中的傳統技藝、工藝美術品牌,以塑造多元融合的文化業態為方向,構建鐘樓特色傳統文化、非遺博物館體系,打造“椿芳書苑”“秋白微書房”、星宸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文化新地標,推進常州梳篦非遺文化園建設。
拓展融合,打造田園生活綜合體。圍繞“新農村、古運河、燈光秀、夜經濟”做足文章,建設安基村美麗鄉村,打造具有江南運河田園風光特色,集文化展示、產業聯動、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運河慢村”旅遊項目,使之成為常州城市後花園和夜經濟集聚區;以佳農探趣親子研學、有機農莊等為載體,打造集科研、觀光、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綜合體;杏殷泰片區產教融合試驗區依託杏塘村、殷村、泰村特色優勢,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文化創意、鄉村旅遊三大主導產業,形成以職教+現代農業為特色的美麗鄉村片區,積極推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