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府闖新路 充滿喜和樂

古府闖新路 充滿喜和樂

古色古香的臨江鎮府前街。本報記者尹曉軍攝

古府闖新路 充滿喜和樂

臨江古府文化旅遊體驗中心。本報記者尹曉軍攝

本報記者 尹曉軍 餘紅舉

府衙遺蹟大觀樓上懸掛的牌匾“臨江府”,為解縉手書;蘇東坡在這裏的街巷留下了醉酒的傳説。這裏就是樟樹市臨江鎮,因瀕臨贛江、袁河、蕭江而得名。

厚重的歷史文化,便利的交通條件,讓古老的臨江鎮經濟一直充滿活力。2018年,臨江鎮脱穎而出,列入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範圍。兩年多來,臨江鎮以改革為契機,通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運用各項改革政策,使得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十足,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減少環節服務效率高

樟樹中藥聞名遐邇,而枳殼又是樟樹的道地藥材之一。

8月24日,在臨江鎮廟前村此起彼伏的山丘上,成片的枳殼長勢良好。廟前村紫麒中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紫麒憧憬着,等明年掛上果,這些樹就進入了收獲期。“500畝枳殼,一年淨賺個十五六萬元,不成問題。”孫紫麒搖着手中的草帽信心滿滿地説:“能有這麼大的種植規模,得益於成立合作社,而能順利成立合作社,又得益於鎮裏的點對點服務以及審批權下放。”

孫紫麒的經歷,體現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農民息息相關。此前,孫紫麒種植了100畝枳殼,有心邀請幾名志同道合的人,擴大種植面積,大幹一番。就成立合作社的事,孫紫麒跑了幾趟市裏相關部門,但一回到村裏,又不知從何下手,想法遲遲難以實現。

臨江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後,成立合作社的審批權,由樟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放到臨江分局。去年,孫紫麒抱着試試看的想法,來臨江分局一問,沒想到分局局長彭經華立刻來到廟前村蹲點,手把手教他建章立制,準備相關材料,按規範流程成立了合作社。

面對記者採訪,孫紫麒感嘆:“要是沒有‘保姆式’的服務,合作社不可能這麼快就成立起來。這樣的改革,讓我們農民創業的勁頭更足了。”成立合作社後,孫紫麒申請到了30萬元惠農貸款,順利地進行了土地流轉,擴大了種植面積。

像孫紫麒這樣享受精準服務成立的合作社,臨江鎮已有18家。2019年7月,雙洲村將扶貧資金“攏”在一起,成立了雙洲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29户貧困户依靠種植700畝中藥材脱貧。雙洲村黨支部書記肖國如説:“受益於鎮裏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便捷地註冊成立合作社,同時享受到相關部門的精準服務,村裏的脱貧攻堅有了堅實保障。”

據瞭解,在被納入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範圍後,樟樹市分三批向臨江鎮下放了153項縣級權限,出台了優惠政策4項。

臨江鎮行政審批局負責人説:“過去,辦一個證除了各站、辦、所的章,還要蓋樟樹市職能部門的章。”而今,臨江鎮行政審批服務中心16個窗口依次排開,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使用同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

對於羣眾來説,面對的辦事窗口,從幾十公里外的市,變成了家門口的鎮乃至村,這種放權,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行政服務效率,也大大節約了羣眾的辦事成本。

下放審批權迸發新活力

鎮還是那個鎮,人還是那些人。進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後,臨江鎮發展的活力更足、動力更強。數據是最好的佐證:近三年來,臨江鎮財政收入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連續入選全國千強鎮。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成為客商來臨江安營紮寨的“吸睛點”。有福建客商正是看準這一時機,2019年入駐成立公司,投資1.35億元在臨江建設鼎鑫?新時代廣場。這個項目集商業、住宅與農貿市場於一體。項目建成後,古鎮將矗立起兩棟31層的高樓,建成一個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大大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改善商業業態。

“正是因為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土地規劃許可、用地許可、預售許可鎮裏就可以審批,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否則,要去市裏跑多個職能部門,沒個一年半載恐怕辦不好。”項目相關負責人黃季雨對改革後的審批效率感觸很深。“之前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落户臨江鎮。我們看中了這裏的歷史文化和經濟規模,但更看中的是這裏正在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黃季雨直言:“項目開展一年多來,各項工作進展好於預期,投資選對了地方。”

通過改革,手中有了“權”,這也是臨江鎮招商打出的一張王牌。不過,從改革一開始,臨江鎮黨委書記傅凌雲就認為,有權不能任性。“有了權,責任也更大了。所有項目的審批環節一個不少,指標一個沒降低,我們把權力更多地用在點對點進行項目對接上,目標更明確、服務更到位,協調更有效。”

“對優質項目,我們通過減免工程規費,吸引落户。不像以前,左一個報告右一個報告向上面申請,拖來拖去,煮熟的鴨子都飛了。”傅凌雲説,“減少規費,短期看來是有損失,但從長遠看,帶來的好處是不可估量的,講通俗點就是‘放水養魚’,讓強鎮更強。目前,已有多個項目達成協議,投資額達3.8億元。”

通過此舉,臨江鎮引進了江西古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打造了樟樹市首家室內研學基地;還吸引投資,修復了萬壽宮、清江户局、吟香書屋、師姑井等景點。如今,穿行於臨江鎮古色古香街巷的遊人,每年近10萬人。2018年底,臨江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遊臨江古府”成為樟樹市對外宣傳的又一張名片。

惠及百姓充滿喜和樂

經濟發達鎮,大多數也是人口大鎮,臨江鎮也不例外,户籍人口與流動人口總和超過10萬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落腳點,還是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眼看主管道即將建成,9月底就將用上天然氣,臨江鎮的居民們喜上眉梢:“真沒想到,在鄉鎮也能用上管道天然氣。”一個非城關鎮能通上天然氣,這在全省都不多見。談到為何來臨江鎮投資5000多萬元,江西瀚藍達天然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金龍的話很直白:“企業投資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誰會投資?”

“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臨江鎮經濟實力以及人口吸納能力更強了,有了人口紅利,企業不怕賺不到錢。”劉金龍説。

瀕臨袁河的河下街,曾經是居民集中地,隨着水運的衰落,變成了冷寂之所,留守的居民都住在老舊房屋裏,成了棚户區。

懷抱孫子的敖文華年過半百,30年前嫁到這裏,當時居住環境什麼樣現在仍是什麼樣。“一家10多口,還住在爺爺名下的老房子裏。”敖文華數落起居住環境來,不滿有一籮筐:雜亂無章、昏暗不堪、屋外大雨屋內小雨、沒有衞生間、老鼠橫行……

“能住上樓房,當然好。”敖文華滿是期盼。

離河下街不遠處,一個叫正德華城的安置小區正在加緊建設。“去年10月動工,現在已經封頂,年內可以建成。我們按照先建再拆的原則,推動棚户區改造工作。”傅凌雲介紹説。

原本惠及縣城的棚户區改造,要落到鄉鎮很難。而正因為入列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範圍,臨江鎮才趕上了棚户區改造的“末班車”,獲得國家債券融資,投入近4000萬元,對河下街進行棚户區改造。

不出半年,敖文華和她的街坊們,就可以住上新房了。

“棚户區拆遷出來後,將建成袁河公園。”臨江鎮黨委副書記陳水如指着《臨江府志》上的明代古鎮地圖説:“按照規劃,將恢復地圖上這一段古城牆,建設歷史文化名人園,讓這裏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採訪結束時,陽光照耀下的袁河波光粼粼。要問正在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還將給這個千年古鎮帶來怎樣的蝶變效應,可以套用一句歌詞:古鎮故事多,還將充滿更多喜和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府闖新路 充滿喜和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