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週末節假日,囊謙縣大橋村的旦榮溝內人頭攢動,成百上千的遊客湧來,目睹這個新落成景區的風采。
順着潺潺溪流進溝,沿着木質棧道拾級而上,溪流兩邊的草地上,鮮豔的格桑花競相開放,一個個轉經筒在水流的驅動下轉動不息,儼然一幅賞心悦目的康巴風情圖。
入口處矗立着幾棟藏族風格的木屋,遊客接待中心、餐廳、小賣部一應俱全。景區內最熱鬧處莫過於玻璃棧道。它依山而建,泉水從山間湧出,奔流而下,在玻璃棧道前形成了一道瀑布。一撥又一撥年輕人們來到這裏,從各個角度拍攝視頻、圖片,發佈在短視頻平台以及微信朋友圈內。一時間,這裏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景區。
要知道,三年前這裏還是個地地道道的荒溝。雖然有着優美的風景,也不乏歷史遺蹟和歷史傳説,但因為缺路斷電,旦榮溝一直藏在深山不為人知。如何將這裏開發成景區,讓村裏人吃上“旅遊飯”,帶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大橋村支部書記安萬紮美一直琢磨的問題。
安萬紮美可是個致富能手。2007年,在西藏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他,在縣鄉領導和父老鄉親的勸説下,回到村裏擔任了支部書記,經過10多年的努力,把大橋村建成了一個“明星村”。但聽説他要建景區,村裏人都炸了鍋:“這窮鄉僻壤的,能行嗎?”
安萬紮美四處奔波,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了300萬元的旅遊扶貧資金,並在2018年啓動了旦榮溝的旅遊開發。基礎差、資金有限,究竟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主題產品?安萬紮美多方考察、請教專業人士,最終確定了建設玻璃棧道。事後證明,這成為旦榮溝景區最核心的賣點。
今年年初,景區基本完成建設,後續經營提上日程。在縣、鄉等多部門的見證下,安萬紮美組織大橋村村民對旦榮溝景區的承包權進行公開招標。長期靠農牧為生的村民,擔心賠本,一年3萬元都無人願意經營。見此情況,安萬紮美主動提出他本人承包經營,每年上繳10萬元,並安排不少於15人就業。
確定了經營方式,安萬紮美個人先後投入120餘萬元,在景區內新建了温水游泳池、餐飲中心,對景區設施進行了完善、提升。試營業3個多月來,經營額接近20萬元,讓大橋村的村民們嚐到了旅遊開發的“甜頭”。
在囊謙,和大橋村一樣,乘着脱貧攻堅的東風,很多村莊都在發生着蝶變。娘拉鄉下拉村依託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土質條件發展苗圃種植基地;覺拉鄉交江尼村在現有的牧場和農田基礎上發展起農牧業種植養殖示範基地;毛莊鄉麻永村依託區位優勢開辦的綜合性超市,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引導村莊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囊謙縣強化黨建引領,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助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把手’工程,積極引導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生返鄉創業,帶動羣眾致富。”囊謙縣委書記張琨明説,一大批沉睡資源被喚醒,截至目前,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21.1萬元,為帶動村民脱貧致富注入“活水”和動力。
(本報記者尚傑萬瑪加本報通訊員李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