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祖山景區傳説中的“比丘洞”在哪裏?驢友:我們找到了!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休閒

圖文/劉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經歷了漫長的疫情封閉,心心念唸的大美祖山終於開門了!

修繕過的景區,又添許多風景,但這次我們的關注不在路邊,一門心思地只想去探響山秘境,尋比丘古洞。

祖山奇峯林立,響山為最險、最奇、最神秘。

響山海拔1352米,孤峯兀立,四周皆陡壁懸崖,其金鐘落地之形,令攀者望而生畏。

陡峭山體上怪石嶙峋,縫隙縱橫,山風吹過,擦壁作琴,入穴為壎,竟可奏出抑揚雄渾的風石天樂,舉世罕見。

響山險絕,令人膽寒,至今大部分山體還未曾有人踏足過,對絕大多數驢友來説,仍屬神秘之境。

其中,最令人神往的一個神秘所在,就是在驢友口中流傳不絕,卻沒人真正見過的“比丘洞”。

據清代《永平府志》記載:“響山高數百仞,峭壁滑石,不生草木,山半石洞南向,相傳有比丘住焉,常時響如崩裂”。

一句“山半石洞南向,相傳有比丘住焉”。不知攪動了多少户外驢友那顆不安分的心。

我也曾在不同的季節,攀絕壁,下幽谷,數次探尋響山,但每次都無果。

比丘洞就在驢友們一次次的徒勞往返中,愈發神秘莫測,愈發引人入勝,這不,此番我們又來了!

此番尋洞之行可非比尋常,匿跡江湖很久的户外大俠“蕭蕭雨”,披掛出山,並糾集了一干户外大神充當先鋒,小島老户外人能在這裏發現許多如雷貫耳的名字。

經過葫蘆潭的飛天谷(原名烏龍谷),是通往響山東南坡最近的路。

路邊康熙年間的“南無阿彌陀佛”石刻,附近烏龍殿、勝水崖都曾是佛寺,比丘修行也當行此路吧?心中默唸數遍,祈求山神開恩,讓我們得願以償。

鐵瓦烏龍殿前,右轉鑽入叢林。林莽蔽日,蠻荒至極,不時有腐朽的倒木橫於腳下。其實,越是沒人走過的路,越可能有所發現。

偶爾有人類生存的遺蹟散落幽暗林間,越發激起希望,説明這很可能就是已經荒蕪且湮滅的曾經古道。

頭頂樹冠偶露一窗,山峯巍峨險峻,原來我們在密林中,已經埋頭爬至半山高了。

前遇一巨石阻路,只好爬行鑽過,好友海華興奮難抑。原來,兩年前,海華三人曾尋比丘洞在此受阻,只好夜宿此洞,遂被命名為“響山賓館”。

站在響山賓館陽台眺望,羣峯環繞,白雲悠悠,環境絕佳,應該星級不低。(詢海華這賓館幾星啊?答:半夜往天上看,數不清多少星!)

對講機裏傳來先鋒小隊的呼叫,“比丘洞找到了”!我等“菜鳥”興奮不已,披荊斬棘,竟一氣攀到。

縈繞心頭許久的比丘洞,豁然出現眼前,來不及仔細端詳,一頭鑽進洞裏。

洞約七八米長,三四米寬,洞頂似屋脊呈三角形,約四米高,南北通透。

北洞口應是入口,不知是人工壘砌石牆坍塌還是山石自然滾落,正好擋住下半部,形成半封閉的洞口。洞口外樹木叢生,極其隱蔽。

南洞口從外面看,好似垂直絕壁中間開出的窗口,由於落石堵塞,形成左上和右下兩個出口,夥伴們説,這是豪宅流行的躍層户型。

右下口需爬行而出,洞口豁然開闊,一顆大樹,正當中長在洞口下的絕壁邊緣,站在樹叢後觀景,美妙又有安全感。

上洞口需攀石而上,洞口無遮無攔,遠山近樹,盡入眼簾,好一幅奇峯競秀圖!

比丘洞冷清了許久,也該熱鬧一下了!比丘修行需要安靜,喧囂吵嚷好像和環境不搭,好在比丘已經離開很久了。

我們四個,成為菜鳥驢中第一波尋得比丘洞的人,自豪滿滿!

其實,不管是老驢新驢,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聚此古洞(有兩人2006年曾誤闖誤入,也多虧了兩位大神記憶超羣,14年後重又尋得),各種拍照留念。

返程穿越響山時,又意外遇見天女木蘭花開正豔。今天真是圓滿了,感謝山神開恩,感謝大神加持,感謝今天所有的遇見!

如此完美的一天,必須吟詩一首,獻給響山:

如鼓如瑟又如鍾,紅有杜鵑綠有松。

比丘古洞今逢面,無風響山起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