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悲秋”來了,你需要一個好心情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休閒

前言

每到入秋後,很多人看到“風起葉落”的蕭瑟景象,就會心生季節性傷感。 唐 杜甫 《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進入秋天,人們目睹悽風冷雨、花草枯萎、秋葉飄零、萬物蕭條的景象,心中常會湧起悲秋、淒涼之感。悲秋可損傷肺氣,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害,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

“悲秋”是怎麼回事?

“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淒涼。”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紅樓夢》中的這兩句詩,寫盡了秋日的淒涼和憂愁。

按照中國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説,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而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裏,人們除了容易“秋燥”,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温的驟然下降,也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這顯然也有助於“悲秋”的產生。

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切莫“秋雨晴時淚不晴”地自尋煩惱。

5類人羣需警惕“悲秋”

1、性格敏感多疑,性格內向、不善於傾訴者。

2、工怍壓力大的“上班族”。

3、更年期女性,孕產婦或老年人,部分學齡期兒童。

4、剛經歷了負面生活事件沒得到及時心理疏解的人羣。

5、常年在室內工作並且體質較弱及平日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尤其是平時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

克服“悲秋”有四招

1、保持充足睡眠

立秋後,隨着天氣漸漸涼快,人也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這時就容易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而出現疲軟、睏乏等狀況,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為擺脱這種“情緒疲軟”狀態,建議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儘量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早晨如能提前進入儲備狀態,就能防止一上班就犯困;中午適當“充充電”,小睡10到30分鐘也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2、參加體育鍛煉

從中醫角度來説,肺屬金,與秋季相應,肺主管呼吸,對氣候的變化更敏感。讓心快起來,改變呼吸節律,不失為對抗悲秋的好辦法。體育鍛煉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練太極拳等。

3、多吃養心安神的食物

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就可能無精打采,意志力也可能較薄弱,容易感染“悲秋”情緒。還要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鬱的作用,長期喝對於抑鬱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鬱很有幫助。

紅棗桂圓茶

材料:紅棗20g,桂圓15g,古法手工紅糖2塊,約40克,水500g

做法:先將紅棗洗淨、去核,桂圓去皮、核,然後將紅棗、桂圓肉同時放燉杯內,放入清水500g,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古法手工紅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脾胃。適用於貧血、神經衰弱、失眠、脾胃虛弱症;適合教師、營業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

4、笑出來,用喜來衝悲

中醫認為,“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就像食物鏈一樣,各種各樣的情緒也會相互剋制和影響。對於秋季的悲,就需要衝沖喜來戰勝。

喜氣從何而來呢?古時候的人就通過徵兵和訂婚來獲取,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訂婚的歡喜之氣,都可以讓這悲秋的淚很快晴朗起來。而現在,就可以通過各種娛樂節目來緩解,比如聽相聲、喜劇等,讓你開懷大笑,把鬱悶悲憤都疏散開。

改善情志,你還可以這麼做

1、叩牙齒,津液可潤肺

七情傷五臟,就如“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脾,悲傷肺,驚傷腎”。悲秋之感會傷到肺氣,而肺氣虛的人,也更容易產生悲秋之感。而同時,外感六淫中,風寒暑濕燥火的燥也對應秋季。所以,要解決悲秋,還要潤肺。

每天早晚叩齒各36次,然後將口中的津液分三小口慢慢嚥下。

2、按揉、拍打內關穴

定位:前臂正中,腕橫紋上兩寸,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當我們用力握拳時,這個地方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凹陷。

功效: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對情緒調節有很好的作用。

方法:用一隻手的拇指指尖按揉,以微有酸脹為度,每次可按摩2~3分鐘,每天3次。

3、足三里穴

定位: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功效: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由輕到重,感覺力量深入到肌肉層,再由重到輕,如此重複10遍,每天按摩3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