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帶貨,今有電商直播,古有李白蘇東坡

如果説評選今年電商界最亮的風景線,直播帶貨肯定是當之無愧的。直播流行多年,在和電商相遇之後,才碰撞出了火花。這邊廂,李佳琦、薇婭各領風騷,從化妝品賣到火箭,那邊裏更有老羅、董明珠、劉濤、趙薇等話題人物紛紛下場,不斷創造新記錄。

直播帶貨,從屬於偉大的中國電商產業,對於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好則好矣,似乎缺點什麼東西?大概就是缺點文化氣兒吧。

直播帶貨無非都是對着鏡頭賣力吆喝要推銷的產品,驅動屏幕前的觀眾下單購買,此情此景與撂地練攤兒的也沒什麼區別。對比之下,古人們就要雅緻的多,大多以詩詞歌賦為依託,涵養着後世。我們不妨從這條大河中擷取幾個樣本,看一下古人是如何經意或不經意間帶貨的。

中華美食美名揚天下。古往今來,文人雅士熱衷於在食物上做文章,不但會吃擅吃,還能以吃傳情達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晉張翰的蓴鱸之思了。

“蓴鱸之思”的典故出自《世説新語·識鑑》: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盪,前一個皇帝還沒坐熱屁股,就被後一個揮刀相向了。在皇帝都成了高危職業的時代,附庸於皇權的官僚階層就更是岌岌可危了。於是,那個時代的文人們,有何晏這種嗑藥吃五石散的,有劉伶這樣駕車載酒“死便埋我”的,還有王戎這種賣個李子都得鑽個眼怕人偷種的,見慣了刀光劍影的文化人們每天費盡心機琢磨放浪形骸逃避世事,從發展角度來説這是最為浪費的時代之一。但是,文化遠離政治,就會創造傳奇。張翰就是這樣的。這位先生出身官宦家庭,父親是三國吳的高官,他“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張翰機緣巧合地做了齊王司馬冏的官,司馬冏生前身後名聲都不嘉,是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估計張翰的從司馬冏的野心看到了天下離亂的大趨勢,就一直在想着退身之策。

終於在秋天之時,他找到了機會,還是那句“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以想念家鄉蓴羹鱸膾的名義悄然而去,完美躲過宮廷政變,冒昧揣測他可能回家承包了巨大的一塊魚塘,美味吃個夠。蓴菜,是睡蓮科的一種植物,適合調羹。鱸是被譽為江南第一名魚的松江鱸魚,是吳地松江地區的特產四鰓鱸,而不是現在大家都喜歡來一筷子的清蒸鱸魚。

兩晉時期,流行的吃法是把魚切片蘸料吃,稱為鱸膾。蓴羹、鱸膾本來是吳地吃食,有了張翰用其做擋箭牌之後,這兩道菜被賦予了深刻的歷史意義,遺世獨立的張翰風格,成為後世諸多文人的理想。

蓴羹鱸膾此後還成了御菜。隋煬帝統一南北,開始嘚瑟,巡遊天下到了江都的時候,吃到了這道美食,不由得大聲讚歎“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

尼克松訪華,國宴菜單裏也有一道松江鱸魚。遺憾的是,到了今天,由於各種原因,野生松江鱸基本上絕跡了。

與以美食逃避現實的張翰不同,順應現實的蘇東坡,是古往今來最大的樂天派之一。蘇東坡在官場同樣鬱郁不得志,一輩子悵望着“左牽黃,右擎蒼,老夫聊發少年狂”,卻屢屢在人生關鍵時刻淪落到被髮配的境地。但是,作為大宋王朝樂觀主義精神的代表人物,他每到一地都能迅速安頓下來,適應當地的生活,並且開發出當地美食,大快朵頤之時還能寫出幾句優美的詩文來。

更為可貴的是,蘇東坡先生還非常有創新精神,擅於製造“網紅”食品。中國人愛吃豬肉,但豬肉在宋朝的食譜中卻地位非常低下,官宦階層是不屑於吃豬肉的,最流行的是羊肉、牛肉和各式野味。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蘇東坡經過烏台詩案的苦難以後,被貶到黃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做了團練副使,這個職位大體相當於人武部副部長的職務吧,是一個典型的閒差。但黃州赤壁是三國時期的大戰場,為了排解心中的煩悶,蘇軾四處遊覽寫下了前後《赤壁賦》和大量的詩文。宅心仁厚的東坡先生,再次發揮了吃貨本色,黃州特產土豬肉,但是沒有多少人吃。他就精心研究烹飪方法,發明了東坡肉,並且寫下了一首菜譜詩:

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

早辰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寥寥數語,不但説出了做法,講明瞭豬肉在宋人餐桌上的地位,又説明了其美食開發的巨大潛力。在他的帶動下,吃豬肉成了尋常百姓的桌上佳餚,物美且價廉。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東坡先生還是“精準扶貧”的先行者,能夠就地取材改善百姓生活。估計黃州豬肉當年就因為東坡先生的領吃一度脱銷了吧。今天在川菜、淮揚菜、湖北菜、杭幫菜都有一道肥而不膩的東坡肉,這就是拜東坡先生的帶貨能力所賜吧。

在蘇先生64年人生中,東坡肉只能算是其美食創造的零光片羽。追索蘇軾的足跡和作品,便會發現大量的各地美食記載,深具創新精神。他曾改良當時流行的松子酒做法,以鮮嫩松枝作料,風味大為改觀,也就是《中山松醪賦》中所描繪的“收薄用於桑榆,制中山之松醪。”他在廣東,大力推崇當地的時令特產,寫下了“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的詩句;到了海南,一改歷史上因為此地多瘴癘毒蟲而視之為畏途的印象,尤其是漢代賈捐之作《棄珠崖議》認定的“棄之不足惜,不擊不損威”,大力開拓墾殖,培育文化,吃過蠔肉,覺得是空前的美味,於是告誡兒子要保密,“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蘇東坡甚至做好了長期在海南生活的準備,“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從這個角度來説,海南在明清以後逐漸被納入中央治理,以致在現當代成為地區、建省和闢為自貿區,應該為蘇東坡的帶貨記上一功。

中國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間,老百姓是不能自由流動的。能夠遊走四方的,除了最終到梁山的好漢們,就是文人為多了。文人能夠行走天下,有的是施展智慧調和局勢,如黃宗羲,有的是遊山玩水來解悶或者四處交遊獲取出頭之日的,這類人可就多了去了。

遊山玩水的文人多了,各地的景點才有了成為人文景觀的機會。如果説蘇軾是各地的美食挖掘機,李白就稱得上是旅遊景點的最牛形象大使了。李白一生,除了做翰林侍奉玄宗的兩三年,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所經歷過的地方基本上都被他寫到了詩裏面,真可謂引人入勝。太白修道,遍訪名山大川,曾五次到訪廬山,先後為這座名山寫下了十四首詩篇,“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日照香爐生紫煙”,廬山在李白的筆下,才具備了震爍古今的氣質,引得唐代以後的一眾大佬競折腰。

廬山之外,黃鶴樓也是一個文人們愛去的打卡聖地。但是要説帶貨,還得是李白最厲害。李白去過黃鶴樓三次,前後寫了五首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耳熟能詳,“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則知者寥寥,還有“黃鶴高樓已捶碎,黃鶴仙人無所依。”最為帶貨的一次要説李白與崔顥的鬥氣,話説李白準備題詩的時候,看到崔顥那首千古絕唱“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不由得大為氣餒,賭氣説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上頭不光指的是寫詩的位置,還指的是題詩的審美價值高出自己要寫的內容。這一句感嘆,既點出了黃鶴樓的風光之勝,也帶有獎掖後進的讚賞之意。可以説是同時推了景點和詩文,不然要是李白氣惱一下,給崔顥把詩擦了也就那麼回事了。

而今的旅遊景點,有古人吟詩作賦的要忙不迭地擺出來,沒有的也得絞盡腦汁造出點什麼。到了岳陽樓,就得想起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了赤壁得高歌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到了醉翁亭總得沉吟一下“環滁皆山也”。

如果沒有千百年來,文人的吟詠歌唱,中國的人文景觀將失卻最為璀璨的一面。只是不知道,今時之人,在拿着古人留下的遺產大作文化產業的時候,能不能思考一下歷史上文人們的際遇,為我們的後世留下點什麼?

搭名人便車的事自然也不少。寫詩最多的乾隆皇帝在天有知,肯定會為這個問題所困擾。乾隆一生多次下江南,還被附會出了很多微服私訪的韻事。時至今日,很多吃的喝的玩的都要和這位風流帝王攀關係。不信去百度一下“乾隆吃了都説好”,會出來一大串吃食,從湯到包子、大餅、湯包到粉皮,應有盡有。實際上呢,乾隆壓根就沒去過那些地方,那些所謂的名小吃很多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才出現的,“乾隆見了都得喊冤枉”。這也告訴我們,在日常消費的時候,不要因為有了名人背書,就想當然覺得好,就像直播帶貨,李佳琦的不粘鍋會粘,老羅的鮮花也會爛,皇帝吃了都説好的真不一定就好。

侯寶林大師《賣布頭》中的一段叫賣,可以看做是帶貨的點睛所在:“它怎麼那麼白呀,它氣死頭場雪,不讓二路霜,亞賽過頭號的洋白麪哩吧,買到你老家裏就做被裏去吧,是禁洗又禁曬,禁鋪又禁蓋,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烏泱烏泱的直播帶貨,力道都不及這段貫口。更別説點綴一些文化氣息,傳承文化了。

古人帶貨,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從精神和物質上仍舊能滋養現今生活。如何傳承?目前看來,我們的流量經濟還是缺少些文化底藴。

流程編輯:tf023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2 字。

轉載請註明: 論帶貨,今有電商直播,古有李白蘇東坡 - 楠木軒